丝绸之路:穿越历史,走向未来

2015-09-10 18:37毕耕
南都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丝路

毕耕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出自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的著作《中国——我的旅行成果》,后来泛指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其实,早在李希霍芬命名之前,我国古代典籍中就有大量的记载。据考证,最早记载丝绸的是东汉史学家班固。他在《汉书·西域传》中说,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一是从鄯善西行至莎车的南道,二是自吐鲁番西行至喀什的北道。

关于西域丝绸之路的起止时间,一般认为是上起两汉、下止清末,时间跨度两千年,距离长度达到八千多公里。然而,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大苑列传》中记载,张骞在向汉武帝汇报出使西域情况时说,曾在大夏国见到邛竹杖和蜀布,一问方知是贩于身毒(今印度)。由此可见,古蜀身毒道和西域商道一样,在张骞出使之前也已有之。

千年之前,商人带着驼队历经山岩峻峭、戈壁沙漠和漫天飞雪,穿越丝绸之路,走过这段天险征途。今天,“寰行中国”2015别克中国文化之旅继续启行,一路从千年古都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向西到达边陲重镇新疆伊宁。另一路将从泉州出发,到达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北海,全程6500公里,分为盛世古韵、河西走廊、西出阳关、边陲天道、海上丝路5段旅程。其间邀请了知名历史文化学者沿途举办“别克文化讲堂”,听丝路故事,聊丝路文明,追溯历史的灿烂和辉煌,探寻厚重的中国文化瑰宝与时代价值。图为穿越雪莲谷-那拉提的“边陲天道”的旅程。

不仅如此,若把时间从汉朝向前推移,就会发现丝绸之路的出现,还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年代,因为据考古发现,早在舜、禹及西周时期,丝绸之路上就有大量商业活动的历史遗迹。古人开通丝绸之路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商品交换,并同时带动文化、科技与艺术的交流。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寰行中国” 2015别克·中国文化之旅所经之处,是大自然所造化的靓丽风景,不仅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令无数文人墨客赞美感叹。

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线路,主要位于欧亚内陆地区。在中部地带,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续出喜玛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等山脉。在青藏高原的西北边,则是著名的河西走廊,以及连绵的沙漠戈壁,如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

此外,青海的大盐湖、罗布泊的雅丹地貌、吐鲁番的火焰山和克拉玛依的魔鬼城等,也是重要的地理障碍。因此,唐代诗人杨师道《陇头水》中的“映雪峰犹暗,乘冰马屡惊”,岑参《过酒泉忆杜陵别业》中的“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即是这些地理景观的生动写照。在唐慧立、彦悰所撰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中,描写唐僧西行取经所见的“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情景,无疑是亲历其地的真切感受。

然而,被古人视为“蛮荒之地”的丝绸之路,在现代人看来,却是令人神往的、奇特壮丽的风景线。当“寰行中国”别克SUV车队从西安出发、一路向西奔驰时,就仿佛穿行在美丽的图画之中,看不尽艳阳之下的雄伟壮丽。宁夏中卫的沙坡头,曾经是丝绸之路的“驼盐古道”,现在成了第一个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并以沙漠生态治理与黄河文化传承闻名于世。甘肃山丹马场窟窿峡一带,原是汉代名将霍去病引进的军马之地。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培育出的山丹马是汗血宝马的后代,驰名天下。“马踏飞燕”青铜雕像就在武威被发掘出土,后来成为了中国旅游的标志。

上图 新疆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木卡姆是“大型套曲”意思,还有“法则”、“曲调”等多种含义,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下图 被誉为“华夏瑰宝”和“丝路明珠”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在古丝绸之路上,最著名的自然地理景观,当属张掖的丹霞地貌和敦煌的雅丹地貌。位于临泽县南的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也是中国彩色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过火焰山的故事,恐怕无人不知,而真实的火焰山则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的北道。火焰山在维语中意为红山,古称赤石山,唐人曾名为“火山”。然而,在乌鲁木齐市区西南的北天山,则常年覆盖着皑皑白雪,与火焰山呈现“冰火两重天”景象。在北天山的主峰天格尔峰附近,分布着大小七十多条现代冰川,其中一号冰川超级巨大,海拔约四千米,长约两公里,有“冰川活化石”之誉。

行行重行行。寰行车队一路穿越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和著名西部油田玉门关,在吐鲁番凭吊始建于西汉时期、西域史上最大最古老的高昌故城,在轮台县探访世界上面积最大、号称“第三纪活化石”的天然胡杨林,以及天山中部山间盆地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

在人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感受祖国山河的辽阔与壮丽。在历史遗存与繁华都市的交汇中,赞叹丝绸之路的不朽与传奇。

自古以来,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更重要的还是文化交流的纽带。东西方的哲学、宗教、语言、文学、音乐、美术、科技与民俗等,也在随着物质的交换而不断地进行传播。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早在西汉末年就通过西域而传入中国,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到了隋唐时期,佛教已经深入民心,唐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先后在摩揭陀国那烂陀寺等地学习佛法。在游历十九年后回到长安,专心翻译带回的经书,并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西游的亲身经历。玄奘取经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西游记》,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除了佛教之外,西亚的拜火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也先后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被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世界上各大宗教的传播,除了有核心价值观之外,还要以经书、语言、仪式、活动为载体,以寺庙、道观、教堂等建筑为场所,而宗教音乐、绘画与造像艺术,则是宗教活动的直接产物。其中,石窟造像艺术就是宗教活动与艺术创造的完美结合。在丝绸之路沿线,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与石窟寺,比较著名的有龟兹的克孜尔、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武威天梯山、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和洛阳龙门等。这些石窟大多融汇了东西方的艺术风格,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须弥山石窟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位于固原西北寺口子河北麓的山峰上,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继续营造,以后各代修葺,成为原州(今固原)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张掖西夏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清时曾有更名。因寺内有国内最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身长三十多米,仅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殿内的彩绘泥塑,为西夏遗物。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被安放在大殿正中一米多高的佛坛之上。艺术陈列厅展示从大佛腹内取出的国宝,如明正统六年贵集士书写的泥金手书《大般若经》,由玄奘法师口述、弟子手写的《大唐西域记》等。

“敦,大也;煌,盛也。”在古丝绸之路上,最著名的文化重镇莫过于敦煌。盛大而辉煌的敦煌,因鸣沙山下的莫高窟“千佛洞”,成为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群。石窟中的彩塑佛像造型生动,尤其是壁画上的飞天形象栩栩如生,更是绘画艺术中难得的珍宝。可以说,敦煌莫高窟就是在浩瀚沙漠中开凿出的一个汇集千年艺术之梦的“大画廊”,无愧为“世界艺术宝库”。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从远古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各民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分布各地,并通过战争、兼并、结盟和通婚而形成民族大融合。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国境内曾出现过许多氏族部落、部族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其名称也不统一,“随世易名,因地殊号”。从丝绸之路来看,西北地区主要有羌、戎、匈奴等土著居民,东南沿海主要是百越民族。中华民族不仅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且还与周边国家的民族不断地进行文化交流,谱写出了各民族融合与发展的和谐乐章。

西周历史典籍《穆天子传》,虽是记载周穆王姬满西巡天下之事,但同时也是民族和谐的见证。周穆王率领七萃之士,驾上八匹骏马,由造父赶车,伯夭作向导,从西安(或说洛阳)出发,穿越甘肃,抵达青海,至于西王母之邦。随后又继续北行数千里,穿越新疆至中亚地区,回国时走天山北路。由此可见,周穆王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旅行家。

上图“寰行中国”别克SUV车队在河西走廊疾驰,沿途经过张掖。在古丝绸之路上,最著名的自然地理景观,当属张掖的丹霞地貌和敦煌的雅丹地貌。下图 “敦,大也;煌,盛也。”在古丝绸之路上,敦煌是最为著名的文化重镇,既有集千年艺术之梦的莫高窟,又有在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出现的鸣沙山与月牙泉。 

西汉初期,北方匈奴势力强大,不断侵扰汉朝边境,造成严重威胁。汉武帝曾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求同盟者,以便共同抗击匈奴。元封年间,乌孙王派使者到汉朝,提出“愿得尚公主,为昆弟”。汉武帝答应乌孙王的请求,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远嫁乌孙。细君公主善书画、通音律,经常自作歌曲来抒发内心的郁闷与乡愁,也就诞生了诗歌史上著名的《乌孙公主歌》。细君公主去世后,汉武帝把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封为公主,又嫁给了乌孙王。随解忧公主来到乌孙的侍者冯嫽,嫁给乌孙右大将为妻,曾持汉节作为公主的特使,遍访天山以南诸国,是史上第一个杰出女外交家。现在,在新疆伊犁还建有汉家公主纪念馆,用以表达对两位汉家公主的怀念。

自秦汉以来,有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经商、传教、求学和定居,如禅宗始祖菩提达摩、日本僧人阿倍仲麻吕、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等,对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很多居住在西亚、中亚地区的民族,也纷纷迁居西域和内地,并带来了国外的音乐、舞蹈、饮食和服饰等。例如,高鼻深目的古粟特人,在我国古籍中被称为“昭武九姓”、“九姓胡”,简称“胡”,原来居住在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粟特地区,即今乌兹别克斯坦。他们大多以经商为业,喜欢组成商团,成群结队地进行长途贩运。所以,沿丝绸之路的于阗、楼兰、吐鲁番、敦煌、酒泉、张掖和长安、洛阳等地都有他们的足迹,甚至还有不少人在经商地定居,其后裔也逐渐汉化。

尽管古代典籍记述较多的是陆上丝路,但早在秦汉时期,已经有对外航海活动的记载。明代《永乐大典》中称,广州自唐始通大舶,蛮人云集,可见海上贸易之盛。宋元时期,由于航海罗针的发明,加之陆上丝路的衰落,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空前繁荣。

潮平视野阔,风正好扬帆。千百年来,海上丝绸之路与陆路一样,都是中外贸易往来、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为了探寻海上丝路的发展轨迹,“寰行中国”别克车队沐浴着海风,一路追踪郑和下西洋的樯云帆影,从福建泉州经广东汕头、佛山、阳江抵达广西北海,分享沿海城市与海上丝路共同繁荣的喜悦,并向为海上大动脉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民表达敬意。

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和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这就是泉州所获得的美誉。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达,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纷纷来泉州贸易和定居,同时也带来伊斯兰教、景教、天主教、基督教、摩尼教等多种宗教,故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泉州尚存有一座中国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净寺,还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伊斯兰教圣迹灵山圣墓,以及被誉为国之瑰宝的伊斯兰石刻等。泉州人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沿海地带大量建造港口,形成了由众多码头构成的集群港,与世界各国和地区进行海上贸易活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著名的东方大港。

陶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陶瓷名镇佛山素有“南国陶都”的美誉。

汕头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自1860年开埠以来,成为中国大陆唯一一个中心城区拥有内海的城市,并被恩格斯誉为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悠久的发展历史,独特的文化传统,优越的自然条件,众多的华侨外商,造就了汕头空前的繁荣。早在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三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七位,是粤东、闽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改革开放以后,汕头成为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迎来了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英语“China”一词既指中国,又指陶瓷,足以说明陶瓷和丝绸、茶叶一样,都是中国的象征符号。中国著名的瓷都除江西景德镇外,佛山也名列其中,而且表现不俗。佛山素有“南国陶都”的美誉,是我国最大的、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石湾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水陆畅达的交通条件,独特的传统制陶技艺,因而成为岭南重要的陶瓷生产和贸易基地,并被命名为“中国陶瓷名镇”。

海上丝路所经过的沿岸城市,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包括名胜古迹、考古遗址、博物馆和展览馆等,这也是“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的目的地之所在。在广东阳江海陵岛开发区的“十里银滩”上,建有世界三大沉船纪念馆之一的海上丝路博物馆。这是一家以“南海一号”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展示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馆内展出的文物价值连城,为世界所罕见。这些历史名城与考古发现,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兴盛的重要实证。

王翰《凉州词》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当前,我国建设“一带一路”的进军号角已经吹响,弘扬丝绸之路“和平、和睦、合作”的精神,促进中国与世界人民的睦邻友好合作,加强中外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当“寰行中国”别克车队踏上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中国文化之旅的征途上纵横驰骋之时,一路上不仅仅是艳阳高照、蓝天白云和海鸥涌浪,还有叮铃千年的驼铃声与建设“一带一路”的浩荡东风。

千年之前,商人带着驼队历经山岩峻峭、戈壁沙漠和漫天飞雪,穿越丝绸之路,走过这段天险征途。今天,“寰行中国”2015别克中国文化之旅继续启行,一路从千年古都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向西到达边陲重镇新疆伊宁。另一路将从泉州出发,到达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北海,全程6500公里,分为盛世古韵、河西走廊、西出阳关、边陲天道、海上丝路5段旅程。其间邀请了知名历史文化学者沿途举办“别克文化讲堂”,听丝路故事,聊丝路文明,追溯历史的灿烂和辉煌,探寻厚重的中国文化瑰宝与时代价值。图为穿越雪莲谷-那拉提的“边陲天道”的旅程。

猜你喜欢
丝路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丝路云游
《海上丝路》发布会冼杞然称这是一部
心的丝路
孙秀琴时装发布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