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飞
浙江湖州辑里村,顾明琪一早就将花木从自家的苗木基地搬上三轮车送往镇上。虽然还在村里留了一小块桑地,但从2011开始顾明琪就不再养蚕。
1851年,产自湖州的辑里湖丝在英国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上荣获金奖。辑里湖丝制作技艺也因此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遗”名录。从事养蚕缫丝五十多年的顾明琪,成为辑里湖丝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每逢周末,顾明琪就会到镇上的博物馆为游客表演手工缫丝技艺。
辑里湖丝已经衰落多年。在上海世博会结束前,连村里最后的一家缫丝厂,也无声无息地倒闭了。
东部沿海一带的江苏、浙江、山东等省,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蚕桑产业,在现代经济的大潮下,已经或正经历着和辑里村相似的命运。
从2008年到2014年,浙江桑蚕业已经连续7年下滑。1992年顶峰时期,浙江蚕茧产量为14.2万吨,到了2014年,这个数量已经萎缩到5万吨。
1994年,江苏省蚕桑高峰时期的桑田面积为370万亩,目前已减至80万亩。曾经在产量、产值、质量方面位居全省前列的无锡市,随着2014年当地最后一家蚕种场关闭彻底告别蚕桑产业。
东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度的加快,使得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而依旧无法摆脱传统手工养殖模式的栽桑养蚕,已经不再吸引农民的热情。
东部蚕桑产业衰退的背后,是西部地区蚕桑的兴起, 2003年起,西部蚕茧产量超过东部。2014年广西全区桑园面积285万亩,蚕茧产量3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
广义的蚕桑产业,除了种桑养蚕外,还包括缫丝、织绸、印染加工、外贸出口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广西、云南、四川等地蚕桑产业的发展为稳定我国蚕桑丝绸产业提供了保障,为当地农民提供了脱贫致富的路径。
考虑到蚕桑产业的现实,2006年,国家启动“东桑西移”战略。而在这个工程的背后,关系到26个省(区、市)、一千多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
中国五千多年的蚕桑史,在不同省份和产地留下的深厚文化,也因为“东桑西移”的现实,面临着或悲或喜的选择。
蚕农在家中对饲养的家蚕进行提青,提青即在养蚕过程中,手工将发育迟缓的幼蚕挑选出来。因为缺乏大规模机械化养殖的现实基础,种桑养蚕依旧保留着传统的养殖模式
缫丝是一个需要技术的细活, 由于双手长期浸泡在碱水里,缫丝女工皮炎发病率在80%-90%。此外,在潮湿的环境中长时间站立,不少女工多患有下肢静脉曲张和足部疾病
缫丝车间内,女工正在工作。眼下国内缫丝业的技术还基本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企业要留住工人越来越难
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武陵村,当地茧站技术员肖建怀和妻子侯章琼养蚕已有2 0 年, 过去因为茧价低,每年只饲养一二张蚕种,这几年开始,肖建怀增加了饲养量并且将桑地种植扩大到了60亩。收入的增加不仅让一个孩子读完了大学,同时家里还添了一辆小车
江苏省吴江盛泽镇的东方丝绸市场,2013年,该市场交易额突破千亿元。从一个马路市场起步,到眼下总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6800多户商家的大市场,这里经营品种已拓展到装饰布、家纺布、服装、纺织机械等十余个大类上万个品种。而作为我国的“四大绸都”之一,盛泽镇丝绸企业近几年来却呈现出萎缩态势,比重甚至下滑到不足当地企业的1%
浙江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一位参观者正在打量展出的丝绸文物,尽管丝绸已经不再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在国人内心,丝绸依然有着高贵的地位图
2014年5月,浙江一家丝绸企业,前来销售彩茧的蚕农看着现场称重。相比普通茧,小范围推广的彩茧价格高出几十元一担。但由于茧丝绸产业链长,每一个环节的变动都会给事关蚕农利益的茧价带来不小的波动
2013年4月,蚕花节上,老人们正在向蚕花娘娘祈福。浙江湖州,每年清明前后举行的“轧蚕花”、“祭蚕神”是当地一项重要的蚕事风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