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
(2015年第24期)
老实说,一开始接到“禁毒”这个选题时,我的心里是有些抗拒的,因为太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了,多年的报道经验提醒我,你再费尽心思挖掘,恐怕也很难让读者阅读时“duang”一下子从椅子上跃起。
果不其然,当我来到上海市禁毒管理局采访时,局长张祎居然比我还要纠结,他一开口就说:“我禁毒工作干了18年,越干越觉得沉重。”这太违反“常理”了,一般一些官员接受采访时都会花很大篇幅跟我们谈自己工作的重大进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而张祎却和我认真探讨起“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越来越大,毒品的泛滥却越来越严重”以及“戒毒工作的措施越来越符合戒毒工作的规律,但复吸的难题仍然没能解決”这两个问题来。
我又去了上海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及几个男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总算有了一些勉强可以算得上“新”的发现——你也许见惯了明星吸毒,但你知道吗,官员、医生、学生、教师、退役军人甚至与司法相关的一些从业者,在吸毒人群中的身影正在增多。
这些人吸毒“成风”,乍听起来令人不可思议,其实深究根源,与普通职业的人吸毒并无太大的区别。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毒品亚文化”了,我采访下来的感受是,这个亚文化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吸毒人群中,而在于我们这些“普通人”,当身边的吸毒人员越来越多出现时,我们见怪不怪,渐渐地就习以为常了。所以我相信,会有读者看到这组报道时会不解渴,觉得你报道的这些不一直存在着嘛,这能算得上“新”闻?
亲爱的读者们啊,这正是毒品亚文化最为可怕之处,在报道刊登后,我接触了一个在沪打工的“90后”女孩,她说小姐妹们都觉得吸毒没想象中那么可怕,因为身边太多这样的案例了,甚至有人请客时就拿毒品来招待。我从这个女孩眼中分明可以看到她对毒品跃跃一试的好奇心,吸毒在她眼里不再是可怕的事情,反而有了“时尚”的元素,我绝对有理由相信,她“快了”甚至已经“是”。老生常谈更要谈,我们的兄弟、姐妹、子女正是在这种集体的麻痹中沉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