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近日下发到中央企业。这次改革将央企负责人分为组织任命和市场竞聘两种,前者的薪酬总体上参照(可适当高于)同级别党政官员的标准,后者的薪酬总体上参照(可适当低于)市场上同等职业经理人的标准。方案规定,央企负责人基本年薪按上年度央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两倍确定。
最高法正在制定有关非法证据排除的解释文件。在解释文件初稿中,疲劳审讯、诱供、指供、威胁被告人、威胁证人等变相刑讯逼供等行为将被视为非法证据。该解释文件将建立一个三重保障机制,来防止疲劳审讯的发生,包括限制讯问时间,保障休息时间,明确讯问过程中合理的休息、饮食等权利。
12月8日,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巡视员欧鸿在中国政府网表示,将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和市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其举措主要有:用好基金平台,开放投资领域,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综合开发。
对脸啄吻、频频吻嘴、斜抱亲吻、双腿夹抱……这是广东珠海的一辆公交车上,一男子对一名女童的行为。有网友将视频传到网上,怀疑该男子并非女童的亲生父亲,认为他行为异常且有猥亵嫌疑。这段视频顿时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的陈先生随后主动携妻女到公安机关,表示要澄清真相。珠海警方通报称,陈先生和视频中的女童为父女关系,目前无证据证明行为违法。
警方的定调仿佛为此事作了道德判断,但从网友留言来看,大家对这一官方通告并不能接受。在“有视频有真相”的情况下,网友普遍认为该男子对女童确实有超乎寻常的亲密行为,哪怕是亲生父女关系也需防范。由此,出现“合法”与“合情”之间的冲突。
为了厘清这一事件,我们回溯到社会观念本身。最新的变化是,中国民众对“家庭私域”中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有了愈深的监督意识和警惕心—不然也不会拍下视频。“吵架打架是两口子的事”、“孩子属于父母所有”的传统观念逐渐被修正,更加平等、维护个人权益和具有保护性的规则意识慢慢渗入家庭关系当中。
在这个过程中,民众似乎正在不自觉地摸索一种关于道德的“共识和准绳”。法律是这种“准绳”的首要借鉴,警方宣布“无证据证明违法”,其实是在定义准绳:父亲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女儿。而当法律准绳明显与网民情绪和民众判断不符时,大家的反应变成:相关的法律健全吗,规范吗?
这种冲突代表了一系列疑问: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才是“合法又合情”的?不能虐待也不能过分亲昵,但标准如何?法律有何相关规定?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法律不一定能紧跟社会发展,父母教育准则也无法从上一辈那里照搬,但现实中的相关教育又十分缺乏,最简便的就是通过一些公共事件来习得标准—每一次公共事件,都是一次社会教育。这种对教育的渴求,并没有被警方的通告来满足,它更需要心理专家、法律人士、媒体、公益组织等等各方来提供成熟观点。
遗憾的是,在这一次的“男子公交吻女童”事件中,警方划下的句号并没有其他各方来续写。“私域”中的道德依然成谜。社会情绪中,对女童保护的担忧,对公交车上频发的猥亵事件的担忧,依旧浓烈。(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