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周刊》为何成为恐怖袭击目标

2015-09-10 07:22马尧
世界博览 2015年3期
关键词:穆斯林恐怖袭击塔利班

马尧

由于阿富汗战争的爆发导致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并使基地组织遭到重创,使得穆斯林极端势力对法国怀恨在心,并伺机报复。

1月7日,巴黎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事件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最悲壮的一页:该期刊遭到武装人员持自动步枪和火箭筒袭击,由于袭击时间恰逢该周刊在举行编辑会议,导致包括周刊主编在内的至少12人死亡,数人受伤。袭击者随后逃离现场。

突发多起恐怖袭击

事发后,法国总统奥朗德赶往现场,把这起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法国政府随后把巴黎地区安全警戒提升至最高级别。据法国媒体报道,这是法国本土40年来遭遇的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

警方7日下午就确认了两名作案者:他们是两兄弟,赛义德·库阿齐与谢里夫·库阿齐,阿尔及利亚裔,生在巴黎第十区,年龄分别是34与32岁。据法新社报道,两人事实上已经列入法国情报部门可疑分子名单,因为他们去年夏天从叙利亚返回法国,谢里夫还曾因为涉嫌恐怖活动在2008年被判处3年监禁、缓刑18个月。

祸不单行,在《查理周刊》事件20个小时后,巴黎附近的蒙鲁日发生枪袭,一名女警察身亡。1月9日,巴黎东部一家杂货发生人质劫持事件,同日,法国出动各反恐力量共击毙3名嫌犯,4名人质在劫持中丧生,1名嫌犯目前在逃。全世界为之哗然。1月11日,法国当地时间下午举行规模空前的反恐集会,法国政要、40余位外国领导参与了此次游行。集会中,英国首相卡梅伦、德国总理默克尔、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与法国总统奥朗德手挽手共同前行,以示欧洲在反恐行动上的团结。反恐,继2001年的“9·11”事件后,又一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漫画讽刺引发屠杀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为什么恐怖分子会发动对巴黎的一家漫画期刊的袭击?《查理周刊》刊登讽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穆德的漫画是引发恐怖袭击的导火索。《查理周刊》的讽刺漫画无所不包,总统奥朗德、前总统萨科齐都曾是他们的讽刺对象,但《查理周刊》引发争议最多的,还是其讽刺穆斯林的漫画。在此次恐怖袭击之前,《查理周刊》已因为讽刺穆斯林而遭遇网站被黑、燃烧弹袭击等。在2006年和2011年,《查理周刊》曾多次刊登讽刺穆罕默德的漫画,引发了巴黎大清真寺和法国伊斯兰组织联盟的抗议。2011年11月,该周刊刊登了一幅取笑伊斯兰法典的漫画,封面上写着“客座编辑穆罕默德”。接着,《查理周刊》很快就出版了新的杂志,头版是一个大胡子的穆斯林和一个男子接吻,男子穿着黑色T恤,上面写着“查理周刊”,标题叫作《爱强于恨》。

2012年,《查理周刊》又引发了轩然大波。当年因为一部涉嫌亵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电影在美国上映,全球众多穆斯林国家掀起了抗议浪潮。9月19日,《查理周刊》在头版和内页刊登了影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讽刺漫画,当天上午刊物就被抢售一空,大卖7.5万份。这种行为导致伊斯兰教中的极端主义势力对其怀恨在心,认为这是蓄意的挑衅与侮辱,并伺机发动了对其的恐怖袭击,酿成血案。

外来移民缺乏归属感

在历史上,由于地缘及经济的关系,欧洲,特别是法国与中东的伊斯兰世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反恐问题专家张家栋教授认为,法国南部、西班牙大部都曾有穆斯林区域。进入近代以来,西方国家还曾是很多穆斯林国家的宗主国。这些都导致很多欧洲国家境内有大量的穆斯林民众。尤其是法国,由于其在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殖民主义经历,拥有欧洲最大的穆斯林群体。法国有约600万穆斯林民众,约占总人口的10%。

这些外来移民,民族文化无归属感,宗教无认同感,仅仅在民主政治体系之下被组合起来,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治理的难点。一旦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不景气,更加大了治理难度。

而且,法国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国家,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也像其它欧洲国家一样面临少子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外来移民因此成为劳动力补充的不可或缺的对象。然而,自从2008年后,国际金融危机给欧洲各国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困难。在经济不景气的冲击下,外来移民就可能成为当地右翼民众的出气筒。当前西欧经济状况不佳,失业率居高,排外情绪自然上升。法国也不能例外,其外来移民主要是穆斯林,这种排外情绪就与宗教问题建立起联系。

法国反恐遭到报复

法国的反恐政策成为恐怖袭击目标的因素之一。2001年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之后发动了一系列反恐战争。法国出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以及联盟义务等诸多因素的考虑,随美国参与了2001年10月7日爆发的阿富汗战争。由于阿富汗战争的爆发导致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并使基地组织遭到重创,使得穆斯林极端势力对法国怀恨在心,并伺机报复。2010年10月18日法国内政部长布里斯·奥尔特弗说,沙特阿拉伯情报部门发出警告,称“基地”组织可能针对欧洲,尤其是法国发动新一轮恐怖袭击。现在看来该警报并非空穴来风。

在此次袭击发生后的1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中“对《查理周刊》的这一令人厌恶的非人道举动予以谴责”,并称《查理周刊》与《查理周刊》的支持者们为“犯罪者”,“是全人类的敌人”。塔利班还在声明中表示枪击案是“对于这些犯罪者们下流行径的审判”。由此可见,法国所执行的反恐政策已经使其成为诸如塔利班及基地组织这样的极端恐怖势力的“肉中刺”、“眼中钉”。

法国是一个崇尚自由与人权的国度,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卢梭、孟德斯鸠等著名思想家都是法国人,法国也因此成为西方政治思潮的重要阵地。他们 “天赋人权”、民主、自由的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塑造了今天法国的形象。而这样的理念与恐怖分子的理念必定格格不入,政治文化理念的分歧使得恐怖分子将目标锁定为法国。塔利班组织还曾经在阿富汗对法国文化中心发动过自杀式恐怖袭击,双方在文化领域的尖锐对立可见一斑。

(作者为浙江大学环境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猜你喜欢
穆斯林恐怖袭击塔利班
塔利班为阿富汗打造“强大军队”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印尼·雅加达
塔利班战后首次宣布停火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美国穆斯林群体探析
英国警戒级别提到“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