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的宗教艺术

2015-09-10 07:22
投资与理财 2015年3期
关键词:走心唐卡拍品

前几年我一直劝身边朋友,说宗教艺术值得收藏。为什么?走心!你看看好多商人、娱乐明星,都信那法王这高僧的,朝阳区的假仁波切都那么多,可见大家寻找信仰的热切,宗教艺术那必然是要深入人心的。这不,去年以来例证就多了,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尊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最终以2.36亿港元成交,刷新中国单体佛像造像成交纪录,这样的天价效应将更多人的视线吸引,去年刘益谦也花上亿元买唐卡。其实,香港、北京的拍卖公司早几年就尝试把有关宗教的拍品推销给国内的艺术品收藏家。

目前还主要是企业家、收藏机构在收藏,一部分仅仅是从纯粹投资角度进行收藏,另一些人则因为对宗教有亲近感,也有财力,也买了一些供奉在家里,修心的同时,也不乏装饰家宅的美观。我觉得以后宗教组织、宗教性文教机构会成为新的收藏主力。中国的宗教扩展其实是很快的,以后释放出来的能量必也可观,这方面可以举日本的例子。日本因为宗教组织长期独立发展而且信众众多,都有很强的财力,因此历来是佛教艺术品的保存、购买的一大主力,或者由富有的信徒购买以后捐赠。

要说宗教艺术的门类,真是不少。古的说,西晋时期的谷仓、罐和碗钵等器物上就出现了佛造像的装饰画,唐宋以后相关的木器玉雕、石刻铜器、字画古籍更是多了。低端的是在各地文玩市场出现的各种泥塑、木雕,有些甚至是从墓室出来的东西,也粗糙得很,只有少数明清的木雕值得收藏一下。

更贵的就是各种明清的铜佛、金佛、唐卡等。现在卖的很多是西藏、尼泊尔的佛教造像,这都是后来的兴趣,其实明清中原的造像数量也很多,只不过在“大跃进”的时候“大炼钢铁”烧掉了一大堆,到文革“破四旧”又糟蹋了一大批,很多都没了。我还记得王世襄老先生曾回忆自己在废旧零件厂抢救佛像的经历。大概从1949年新意识形态确立后,佛教艺术就长期不受待见,一直到2000年以后,才逐渐成为一项受关注的收藏。这时候的供货方主要来自港台海外,因为他们从民国以来,买了不少内地走私出去或者合法出去的佛教造像、挂毯、唐卡等。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也开始到香港和中国买佛教艺术品,之后就是港台新加坡藏家接踵而入,2000年以后中国收藏家、行家才开始收藏佛像,力度逐渐变大。2006年北京匡时、北京翰海分别在秋拍推出专场拍卖佛像,到2007年主流的几家拍卖公司都开始上拍佛像类拍品,成为比较固定的专场了。可惜,早期石刻造像因为国内法律限制,还只能在香港合法交易。

前几年去尼泊尔,当地人抱怨说中国商人都快把尼泊尔的佛教造像买光了。其实在中国人之前,英国人在百十年前就买了一些了,如今中国人有钱任性,就是人更多,显得有点触目惊心,到海外拍卖行也尽是中国面孔在抢买东西。而在国内,看到佛像拍卖火了,造假也就多了,有的直接以真品为母本,翻模制作仿品做旧,一些把残次品重新拼凑、添款充当大货,都屡见不鲜。

藏家买下假货有点亏,不过对信佛的那些人来说,真真假假的“像”都是幻相,太纠结,也就落下风了,姑且就当是花钱买修行吧。

猜你喜欢
走心唐卡拍品
“走心”的四大名著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2018年前50件中国文物艺术拍品(按成交价格排名)
走心的广汽Acura厚积薄发
秋拍第二轮:印象派崛起,现当代复苏?佳士得VS苏富比2017秋拍亿元拍品排行榜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
走心的不丹生态文化乡村旅游——展现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