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贵伍 肖宝佳
【摘要】在提出“四个全面”战略之际,我们之所以一再强调要坚定“三个自信”,是因为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四个全面”作为重大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进一步坚定“三个自信”的战略抓手,也是提升“三个自信”的实践保障。同时,“三个自信”作为一种坚定的政治信念、一种积极的精神情感,为“四个全面”的实现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深入探究“四个全面”与“三个自信”的内在联系,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互促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四个全面 三个自信 内在关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框架。然而,在当前复杂的战略环境中,要真正做到“全面”十分困难,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克服部门利益掣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断了国人的“穷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根除千百年的“人治”顽疾,全面从严治党需要经历刮骨疗毒之痛。新一届领导集体为何有勇气和信心提出,并相信能够带领全体人民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份十足的底气就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自信。党和人民始终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可以保证“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先进科学的指导,能够指引我们克服现实困难,完成“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真正适合的规则,可以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提供保障。因此,坚定的“三个自信”赋予了我们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的智慧、信心和勇气。
同时,现阶段党和人民群众对“四个全面”战略充满期待,若战略得不到有效落实,必然会影响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三个自信”。可见,“四个全面”和“三个自信”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我们有必要深刻认识并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四个全面”是坚定“三个自信”的战略抓手
所谓“战略抓手”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事物变化发展的始终,矛盾有主次之分,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它。“四个全面”战略是从总结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而得出来的,是为扫除前进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提出来的,都是群众最关心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它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使我们更加清楚如何开拓发展道路,如何完善国家制度,充实思想理论。
近年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人民的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尽管如此,我国仍面临发展方式粗放、发展结构失衡和发展水平不高等经济问题,以及缺乏民主、官僚腐败、分配不公、教育不公、医疗、住房难以保障、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三个自信”。“四个全面”战略的提出为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和突出矛盾提供了总方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直指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最好回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挺进“深水区”,要“啃硬骨头”,要破除束缚,排除障碍;全面依法治国,要讲公平、立规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顺利进行;全面从严治党要整治腐败、清除毒瘤,争取群众的信心和拥护,使广大人民群众甘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四个全面”是坚定“三个自信”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是提升“三个自信”的实践保障
自信是对自身实力的肯定性认识。这种认识来源于哪里?习近平强調:“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必然是在真正的实践成果中获得的。这也正告诉我们,当下面对着权难制衡、利难共享,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局面,我们要提升“三个自信”必须全方位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四个全面”在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全面把握的情况下,在结合国家发展的现实能力和需要的基础上,对如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科学谋划。只有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才能真正地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状,惠利于民,提升人民群众的“三个自信”。
“四个全面”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要求:首先,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谓全面小康就是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一直是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是我们始终努力的目标,也是集结“自信心”的最强力量。其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包括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创新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区域发展格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格局,以及党的建设制度、重要领域改革,还要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障痼疾。改革涉及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力求做到通过全面改革为全面小康、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再次,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包括推进科学立法、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公正司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最后,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具体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都体现出高标准、严要求,同时要求从严治党实现长期化、制度化,成为党组织建设的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与习惯,使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三个自信”的先锋。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落实“四个全面”战略,能够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使全面小康的承诺得以兑现,改革红利更多地惠及于民,法治社会顺利实现,党的队伍更加成熟,从而用丰硕的实践成果保障“三个自信”始终不动摇。
“三个自信”是落实“四个全面”的精神动力
自信是前进的精神动力,是克服困难的思想法宝。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②胡锦涛也强调过:“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③历代中华儿女依靠这种坚定的自信,不断奋进,取得了今日辉煌的成就。在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之际,我们依然需要坚定“三个自信”,为我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前,我们正处于发展的攻坚期,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也正因为如此极易出现人心动荡,力量涣散,信念不定,以致于丧失前行的动力。比如,当前社会就有一些党员干部面对高难度、强深度的改革,消极悲观,畏首畏尾,该做的事做不好,不该做的事偷偷做,有更甚者抛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迷信宗教,以求安稳度日。除此之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一些人接受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对社会主义道路、制度产生怀疑和动摇,失去为之奋斗的动力。事实上这些表现都是因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缺乏自信。没有自信,就不会有担当和责任,没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和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就不可能主动大胆地推动改革,更别说攻坚克难,“四个全面”的实现也将遥遥无期。
因此,当实施“四个全面”战略的冲锋号吹响时,我们必须坚定“三个自信”。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才有继续前行的动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共识、团结思想,向着共同的目标奋勇前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兼顾各方利益,汇聚合力,使广大人民群众甘愿为之奋斗。
“三个自信”是实现“四个全面”的方向指引
“四个全面”战略的实现绝非易事,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到那时我们一定会犹豫该继续前行还是另谋出路,该坚持原则还是推倒重来。一旦选择错误,偏离正确方向,我们的努力将付之一炬。同时,“四个全面”战略所指向的是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初心不变。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三个自信”,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我们的疑虑,果断选择正确的前行方向。
坚定道路自信,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四个全面”的唯一正确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才找到的正确发展道路。历史和实践也反复证明,中国要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我们自己的路,才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才拥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因此,“四个全面”要实现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且不管在发展道路上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毫不动摇的坚信这一点,这样才能保证少走弯路、少付出代价,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坚定理论自信,相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是指导“四个全面”战略顺利实施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成果,它汇集了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理论自信正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认可。当前,“在‘西化’‘僵化’‘儒化’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下,各种噪音、杂音纷起,对改革开放的误导、对改革进程的曲解、对改革前景的质疑,影响、冲击着改革开放的大局”,④也势必会影响“四个全面”战略的落实。坚定理论自信是对这些错误思潮的最强冲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提供科学指南,同时通过凝聚共识,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以更加热忱的精神状态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服务。
坚定制度自信,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四个全面”的有力保障。国家制度从根本上反映了国家本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以此作为根基形成和发展的,它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与权利,维护与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价值指向,形成强大的群众基础,凝聚了强大的群众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适应人民的利益需求,能够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可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最大范围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应对前进路上的挑战。这正是在如此艰难和复杂的社会状况下,落实“四个全面”所迫切需要的人民的力量。
在深刻认识“三个自信”与“四个全面”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二者之间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在全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的同时,不断强调坚定“三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信仰并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以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目的开展“四个全面”战略。坚定“理论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追求者、创新者和践行者,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实践“四个全面”战略的支撐,确保党和人民精神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拥有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坚定“制度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者与维护者,始终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团结人力、物力,保障“四个全面”战略的顺利实施,确保战略成果惠及人民。
另一方面,为了坚定“三个自信”,必须真正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使之成为思想上的自愿和行动上的自觉。再伟大的战略如果得不到实践也会落空,这也意味着人民的期待和愿望落空。因此,必须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首先,要明确战略实施的思路。“四个全面”战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应该统筹安排,协力推进。其次,要探索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找准突破口,解决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和困难。最后,要合理分配各项资源,争取做到资源所到之处必有成果产生,而且每一项实践任务都要具体到部门及负责人,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担当,做出成绩。只有这样“四个全面”战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扎实的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才能不负民众的期待,强有力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有理由使党和人民坚定“三个自信”。
结语
“三个自信”与“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的,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武器。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继续走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继续写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继续完善下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强大自信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定的精神意志,彰显了强烈的政治自信,充分发挥“三个自信”的强大功能,无疑将有助于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而“四个全面”回应了人民的诉求,反映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发展的思路和前进的趋势,落实“四个全面”定将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坚定“三个自信”。
(作者分别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554页。
③胡锦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讲话”,新华网,http://www.qh.xinhuanet.com/2009-10/01/content_17864339.htm.
④王树荫:“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30日。
⑤张福军,程恩富:“在落实‘四个全面’中完善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4期。
⑥陈金龙:“关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2期。
责编/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