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就没有抗战的最终胜利

2015-09-10 07:22杨颖奇
铁军 2015年3期
关键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抗日

杨颖奇

在目前一些研究者中或受其所影响以至所误导的人们中,有意或无意地轻视甚至贬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的特别重要作用,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因为,没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就没有中国抗战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力促蒋介石集团和国民政府坚守抗战国策

自西安事变发生至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即实事求是地明确认识到:督促蒋介石集团和国民政府抗战,是坚持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并争取最后胜利的主要因素之一。

1937年7月8日,即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高级将领即联名致电蒋介石,促请其立即“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并郑重表示:红军全体将士,愿“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不久,红军应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奔赴抗日前线与友军一起共同杀敌,苏区也改制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三民主义的施政纲领和各项政策。这就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实事求是地讲,在全民抗战初期的一年多时间里,国共两党间的关系总的来说还比较融洽,虽有小的磨擦,尚未酿成大的事件,一些问题能够通过协商予以适当解决。因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比较巩固,全国出现了团结抗战的较好局面。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严格教育自己的党员,要做团结合作的模范,而不要做有损团结合作的事;要帮助国民党在抗战与进步的基础上发展、巩固和团结,而不要去削弱它、分化它;要在政府、友军与民众发生磨擦时起桥梁和调解人的作用,而不要挑动双方尖锐的对立;要和缓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与磨擦,而不要背离“抗日高于一切”的原则去扩大或加剧这些矛盾与磨擦等等。

在此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并在战略与战役上,给友军的正面作战以直接或间接的配合,这方面亦有诸多鲜明例证。

全民抗战整整八年,中国共产党力促蒋介石集团和国民政府抗战的态度是诚恳的、坚决的。因为这是巩固国共合作的需要,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亦是最大限度地集合全民族力量、争取抗战最终胜利的需要。说到底,它符合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而其根本利益与共同心愿,恰是中国共产党所代表与所反映的。也正由于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能够数历险境而继续保持,抗日战争方能够历经艰难而取得最后胜利。

主张并坚持广交朋友,争取200万友军共同抗战

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要和全国人民一起争取抗战胜利,就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与国民党合作。而要坚持与国民党合作,就必须诚心诚意地团结、争取200万友军一道抗战。

一是明确对友军的工作方针,即“现在我们对于国民革命军工作的方针一般的不是瓦解它,而是采取争取其官兵共同抗日的方针。”为此需要站在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上,向其官兵宣传解释中共关于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主张。

二是向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积极贡献关于战略防御的决策意见。1937年8月即提出:在华北设立三个防线,并指明其地区、重点及兵力配置;总的战略方针暂时是攻势防御,而决不能搞单纯防御;正规战与游击战相配合等对全国抗战全局有重要影响的决策性建议。

三是以诚恳的友好态度对待友军。要求在和友军接洽时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积极推动其抗战的总方针下应采取谦逊和求教态度,决不可骄傲自夸,盛气凌人和瞧不起对方。

四是敬仰和宣传为国捐躯的国民革命军将士。1938年3月,延安隆重举行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指出:我们真诚地追悼和纪念8个月来为了民族自尊和人类正义,而为国光荣、壮烈牺牲的数十万英烈,从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等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我们向一切在前线为着争取最后胜利而英勇奋斗的将士们致敬。

在此抗战的初期阶段,国共双方军队尚能团结对敌。平型关一役,给友军抗敌的信心与勇气以重要影响;而在忻口战役中,八路军更是给担负正面作战的友军以多方面的积极配合与有力支持,此举亦博得友军方面的充分肯定和诚挚感谢。

抗战中期,这是中国人民抗战的最困难阶段。在这个特殊时期,要坚持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更有必要继续团结、争取200万友军。为此,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团结与争取的方针、政策与行动。

第一,顾全大局,积极推动时局好转。最典型的事件是皖南事变后,尽管新四军曾在顽固派军队的包围与进攻中遭受严重损失,尽管国民党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及国际社会的反击与抗议声中表示退却,但中共中央仍要求新四军继续坚持统一战线政策和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纠正那种认为“从此可以乱干,只有打的方针”的不正确想法。

第二,力避磨擦,不在国民党后方开展游击战争。这个关系国共合作的重要原则,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一直认真地坚持着,即便在战略相持的复杂阶段,中共中央亦曾反复强调坚守这一原则,以求减少和避免磨擦。

第三,信守承诺,不在友军中发展党的组织。中共中央多次重申,并强调全党要贯彻落实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这一重要决定,认为这关系到党的信誉问题,关系到坚持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团结和争取友军的根本问题,因而全党全军要认真地、毫无保留地切实执行,决不能把它看作是权宜之计。

第四,加强联络,广交友军朋友。中共中央指示各地,广交朋友是争取200万友军团结抗战之非常重要内容,各部队都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友军的联络工作。各抗日根据地还依法保护在本区内的友党友军友区党政军人员家属的人权和财权。

第五,不乘人之危,积极援助友军对日作战。皖南事变后,河南、山西等地区的国民党友军遭受日军攻击,战况紧急。此时,中共在团结对敌、配合作战方针下,不计前嫌,出动兵力积极援助友军作战,而且还要求八路军、新四军有关各部,“不要乘机向国民党地区扩展,使蒋、桂各军放心对敌”。

抗战后期,胜利即将到来。此时,中国共产党继续实行团结和争取友军抗战的方针,尽可能不与友军发生冲突,尽可能在对日作战上继续给予配合,以保持国共间的平静局面,团结一致争取抗战最终胜利。

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立场,运用正确策略反对反共军事磨擦

要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需要统一战线内各党各派,尤其是作为基础的国共两党在合作方面的共同努力。可惜的是,在整个抗战的八年中,虽然中国共产党竭尽诚意,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推动其发展,但由于国民党内反共顽固势力出于一己私利,于联共抗日的同时又反共限共,因此统一战线内必然存在矛盾与磨擦。这样,中国共产党为了不使这些矛盾与磨擦失控而严重妨碍全国抗日大局,遂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方针,制定出反对反共军事磨擦的正确恰当的斗争策略,其目的在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抗战坚持下去。

这些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始终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坚持统一战线,但绝不意味着同意取消统一战线中各党各派的独立地位,因为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统一战线存在的前提条件。

根据这个原则,中共坚决抵制蒋介石要中共合并于国民党之“溶共”企图,断然拒绝其欲派遣各级军政人员来八路军中任职的要求。根据这个原则,中共指示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在那里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放手地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坚决地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成为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成为统一战线的中坚力量,也才能使反共顽固势力有所忌惮而不敢发动全面反共内战,不敢彻底破坏统一战线,不敢脱离抗日阵营,也不敢向日本妥协或投降。

以严正态度对待反共军事磨擦

中国共产党虽然力主团结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反共顽固势力却一再制造磨擦。对此,在斗争策略上,中共中央多次指示:对非理进攻,必须反击,决不能轻言让步;实行攻势防御战术,集中火力打击最坏分子之最坏行为,但是要有步骤和有胜利把握。事实证明,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在反磨擦中坚持严格的自卫立场

坚决反击反共顽固派的无理进攻与坚持严格的自卫立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我党我军对于局部武装冲突的立场是明确的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反磨擦斗争必须注意自卫原则,不应超出自卫的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对全国的影响和统一战线是很不利的”。

坚持自卫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战期间一以贯之的基本方针。它清楚地表露出中共从团结抗战的大局出发,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真情实意,从而抑制了反共顽固势力不断挑起和扩大磨擦的欲望和冲动,赢得了广大中间派别的理解和同情,同时也使中共立于政治上的有利地位。

避免刺激,慎重反磨擦

对顽固派的反共军事磨擦进行反击不但是应当的、而且是必须的,但是这种反击除坚持自卫原则外,还应该从抗战的大局出发,从坚持国共合作和坚持统一战线出发,故应十分慎重地对待之。

1940年3月,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军事磨擦进入尾声。此时,毛泽东数电彭德怀,指出根据顽固派军队之军事进攻已基本上被我击溃,蒋介石现时尚无法大举“剿共”的情况,八路军在西北、华北的反磨擦武装斗争亟应自动告一结束,目前任务在求得对内和平,否则将丧失政治上的有利地位。4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亦指示八路军,当国民党方面在黄河以北及吕梁山脉集中大军,欲图再起磨擦时,我之任务在于极力缓和之,避免一切刺激对方之言论行动;我军应“谨守防线,深沟高垒,以备不虞,对其军事挑衅极力忍耐,不还一枪,……使山西、河北两省归于平静局面。”并告诫:“非得中央同意,不得发生军事冲突。”

1941年一二月间,国内政治形势因皖南事变而变得非常紧张,若再发生任何大的或较大的磨擦事件,都将可能给统一战线局面带来严重后果,从而影响抗战大局。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军事守势,政治攻势政策,要求“党领导的一切武装部队,包括新四军在内,目前对反共军,基本上只应该打防御战,不应该打进攻战”。

上述这些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策略,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基本精神。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克服蒋介石集团对抗日统一战线的分裂和破坏倾向,促使其尽可能长久地留在团结抗战的阵营之内,以利坚持抗战和尽快争取抗战胜利。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是达到了。

求同存异,坚持积极主动的谈判立场

在整个抗战期间,对于国共两党间的争端,特别是军事磨擦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抗日高于一切的原则下,求同存异,努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以使抗日统一战线能够坚持下去,团结抗战的局面能够保持下去直至取得最终胜利。

1940年一二月间,当顽固派军队向华北地区八路军、山西新军发动的军事进攻被击退后,中共中央认为大敌当前,团结为先,遂决定主动停战言和。经过与阎锡山的谈判,双方达成停止武装冲突、划区抗敌的协议。以后,中共中央又积极主动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坚定其抗日信念,克服其动摇,劝其不上他人挑拨离间的当,自此基本上缓和了山西的紧张局势,这有利于华北抗战的坚持。

8月,中共中央再派朱德与卫立煌在洛阳进行谈判。在谈判中朱德深切表明共产党、八路军愿同友军长期合作抗日的愿望。卫立煌也表示不主张进行反共的武装磨擦。后经友好诚意磋商,双方达成分区抗战的协定。不久,为缩小纠纷范围,中央还令晋东南八路军主动让出陵川、林县、长治等地区,以争取大多数友军继续抗战。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一个主要体现。所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就没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这应该是符合历史实际的逻辑结论。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既保障了抗日战争的进行与取得胜利,还推动了全国政治的进步,民众的觉悟,从而为战后革命力量推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独裁统治,准备了重要前提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历史的经验应当铭记。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刘顺发)

猜你喜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八路军风采录
《八路军军政杂志》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
论毛泽东抗战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特征
抗战期间任弼时出使共产国际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