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2015年3月5日,中国传统元宵佳节,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进入了“两会时间”,世界为之瞩目。在2900多位代表的热烈掌声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稳步走向主席台前方的讲台,向大会郑重报告政府工作。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这样的开场白似乎耳熟能详,但细心的代表发现,从以往的“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到此次的“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对人民负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精神跃然纸上。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抓住具有根本性质和意义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上作出了新的重要论断。总书记指出,这个具有根本性质和意义的环节,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宪法。
去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度过了60岁生日,宪法则迎来了第一个国家纪念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在全社会更加珍惜、尊崇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国家根本大法的新氛围中,今年的大会承载着更多期待,体现了鲜明的特征。
积极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代表们在审议中高度赞同“四个全面”,认为“四个全面”串起了两年多来改革发展的总纲,指出了千头万绪中的关键着力点,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让人民坚定了前行的目标。
提交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面目一新,改变了以往三段式的结构,首次把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民生改善和政府自身建设单列成章,生动详实阐述落实“四个全面”的工作部署。政府报告第一次旗帜鲜明提出“坚持依宪施政”,罕见地在一个报告中两次批评“为官不为”,形象生动地提出“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态度坚决地提出“坚决打掉寻租空间”,赢得了代表的热烈掌声。同样,高法工作报告提出去年各级法院共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干警2108人,同比上升154.3%;高检工作报告提出去年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检察人员404人,同比上升86.2%,两个同比大幅度上升,赢得代表一片称道。代表们指出,只有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从严治院、从严治警,落实“四个全面”才有根本组织保障。
代表们还呼吁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四个全面”中的独特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治建设是“五位一体”中的关键一环,始终需要人大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接力爬坡;在法治下推动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始终需要人大在科学立法、执法司法监督和民主发展等方面久久为功;全面从严治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固本强基,始终需要人大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正如《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刚刚度过60岁生日的人民代表大会一定会为推进‘四个全面’筑牢坚实的政治基础,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
过去一年,有个词很热:新常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据统计,今年31个省区市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常态”一共出现207次,平均每个报告被提到近7次。代表们认为,中高速、结构调整优化、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新常态的三个关键词。
代表们指出,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形势,去年我国经济实现了7.4%的增速,尽管是24年来的最低增长,但这是在经济总量提升到10万亿美元以上、人均GDP超过7500美元的增长,经济总量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90年的10倍,背负10倍的重量以同样速度前行,难能可贵。特别是去年经济增速放缓但城镇新增就业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超过工业,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体现了我国经济向质量更高、效益更优、结构更合理的长远目标迈出坚实一步,代表们对去年政府工作成绩表示充分肯定。
政府工作报告把2015年经济增速定在7%左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代表们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经济换挡转型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交汇点。在这个交汇点上,创新驱动是中国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只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加新动力,才能爬坡过坎,上一个大台阶,衔接“十三五”和未来发展。把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确定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适应了经济新常态的科学判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所说,“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还是那句话,唯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积极推进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
2014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代表们很有感慨地说,过去一年,中央锐意推进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许多同老百姓的利益密切相关。今年的全国人代会,是对过去一年改革的总结,更是新一年改革的动员令。
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时间表:2015年将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延迟退休方案将在2017年正式推出;职工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力争在2015年出台;今年全国性鼓励类的高考加分项目将全部取消,2016年将实行全国25个省市统一命题;公路收费办法改革将于2015年提上议事日程;今年将在全国100个地级以上市举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存款利率上限今年将放开;房地产税立法最迟在2017年完成;2020年之前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许多硬骨头仍然需要拆解:如何打破“权力依赖”解决为官不为,如何让環保执法“硬起来”,如何改革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保护好农民利益,如何切实推进“混合所有制”提升企业竞争力,等等。代表们指出,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遇到的阻碍会更大,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依靠人民坚定改革的决心,依靠人民汲取改革的智慧,依靠人民汇聚改革的力量,真正让人民成为改革的主体和改革的受益者。
积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一简明直白的表达,激发了会场内外、全国上下对“法治”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有代表说,四中全会按下了法治的“快进键”,全国人代会则掀开了“中国法治2.0版本”。
代表们指出,过去一年,我国法治建设成就斐然: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实施、本届政府将1700多项行政审批减少1/3目标的提前三年实现、取消暂住证、数起影响广泛的冤假错案的纠正和相关指导意见的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设立、禁止穿囚服受审、防范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法治建设的一系列举措让人们充满信心,代表们给予了充分肯定。“法治、也要让群众有获得感”,代表们传递着老百姓的心声。
法令行则国必治。从提交大会的各项报告可以发现,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时不我待的节奏推进依法治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抓紧研究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部取消非行政审批许可,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高”报告提出今年完善冤假错案复查纠正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同步监督等,规定案件提请逮捕、移送审查起诉时必须移送录音录像资料。修改后的立法法规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这些举措,让公平正义的形象变得越来越具体可亲、越来越令人信服。
代表们指出,中国改革发展的过程,正是法治共识逐步形成的过程。如果说经济发展解决的是器物现代化的问题,那么法治建设解决的则是制度现代化、制度实施现代化的问题,也就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目标不仅指向党如何治国理政,更在于建立一套成熟定型的制度基础,建设从领导到民众都遵从的“制度共同体”,从而搭建起国家的“命运共同体”,保障中国这艘巨轮始终不畏巨浪、勇往直前。
积极落实改进会风的各项要求
一年之际在于春,开好“两会”,对于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会风则是观察“两会”的重要看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会前指出,要坚决防止会风问题反弹,把大会开成一个团结民主、风清气正的大会。
为了形成良好会风,大会提出改进会风的18条措施,如代表集体乘车参加会议;不组织宴请活动,不赠送礼品和纪念品;自觉执行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等,这些都得到代表和工作人员的认同和自觉执行。会议期间,上海代表团所在京西宾馆就像一所寄宿制学校,代表们白天集体上车、集体审议、集体进餐,晚上则在各自房间内阅看文件、修改材料、准备第二天的审议发言。每天送给代表的文件、简报、信函和通知都有几十份,特别是九本预算材料每本都有一百多页,但代表们的审议发言常常引经据典,而且能发现预算报表中的疏漏之处,让列席会议的国务院同志和采访大会的记者都非常敬佩。
上海代表团始终保持着勤奋、敬业的良好传统,全团审议发言踊跃,小组审议不到点则不停歇,更少有审议冷场的情况。为了做好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的工作,许多代表在春节前就开始准备发言稿,到北京后又反复修改,提炼观点,精益求精。习近平总书记听后称赞说“每一次听上海代表团同志们的审议发言,都感到很受启发”。全体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时,14位代表争相发言,其中大多数不是法律專业的,但提出的意见精准到位,得到了在场的全国人大法工委领导的高度肯定。立法法表决稿重要修改有七处,其中有五处吸纳了包括上海代表团代表在内提出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上海代表团审议的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