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蕊
2015年4月8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牵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在京成立。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出席成立大会并出任理事会共同理事长。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多家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在随后举行的专题研讨中就智库联盟未来的发展思路、“一带一路”推进初期应该注意的问题展开讨论。在会议中,各理事单位代表及智库学者将自己所在单位围绕“一带一路”已经开展的工作以及将要开展的研究设想进行了交流。
发挥国内智库的比较优势
“一带一路”概念提出之后,各方面专家学者在媒体上主动发声,解读“一带一路”概念、机构设置、政策等,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地院校、智库纷纷设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据统计已有六十多家研究机构开始对“一带一路”进行专门研究,并从不同角度设计研究课题。随着研究“量”的发展,“质”的提高也成为越来越多的智库所面临的问题。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巡视员欧晓理指出,“一带一路”概念提出之后,各地争抢“丝路起点”,一些省市花费过多的力气让专家去寻找相关的“历史符号”,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的成立正是为了整合研究资源,加强统筹协调,以实现不同智库的比较优势,避免盲目跟风和扎堆研究。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通过沟通政府决策、高等院校、地方智库、沿线项目以及相关媒体,编织“一带一路”智库合作网,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智库在影响决策、培养人才、设计调研、落实服务、引导舆论等方面的“杠杆作用”。通过跟踪政策制定过程,第一时间进行政策解读,为智库提供最直接的指导性建议。当前已有相当数量的智库承担了政府的“一带一路”项目。如: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部委的项目,该中心主任杨臣华指出,很多地方智库是跟着媒体导向走的,智库合作联盟将通过准确的政策解读,规范“一带一路”研究导向,避免智库研究方向的偏离。
欧晓理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关注更多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研究得还远远不够。“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通过与高校合作,夯实“一带一路”沿线国国别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浩表示,北京外国语大学目前有70个语种,未来几年要增加到90个,依托这种语言优势,可培养大批公共外交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秘书长李青介绍说,该院已与厦门大学、福建社科院等协同创新单位相整合,配合推进广东省与东南亚、南太平洋和南亚国家的产业对接,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重要智库和媒体的联系。
西北政法大学民族宗教研究院院长穆兴天认为,在“一带一路”的研究中应避免“撒胡椒面式”研究,应利用有限资源做自己擅长的事。“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通过积极调动地方智库资源,发挥其区域研究的相对优势,利用人员往来便利,深入开展实地调研。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范祚军也表示,该中心正在筹建中国—东盟信息港项目,并组织专门力量收集东盟十国当地语言的涉华、涉及“一带一路”的舆情信息,为构建民意数据库做准备。
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指出,研究“一带一路”的智库应更多地面向企业,在加强海外项目调研的同时,分层次、分内外开展企业海外事业人才培训。“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将落实服务“一带一路”具体项目,在项目设计阶段协助企业进行风险排序;摸底沿线重点项目进展,根据项目推进需求,设计研究课题;切实推动研究方法创新,增加定量分析、情景模拟、沙盘推演以及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配合进行可行性研究等。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将助力媒体型智库发展,有效发挥媒体的舆论管理能力,促进其与沿线国媒体交流与合作,加强分析沿线国家社会文化,客观叙述“一带一路”发展故事。新华社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崇防指出,媒体型智库应利用自身布点广泛的优势,构建海外社交网络平台,及时将各地区的民众声音吸收为智库进行国别研究的重要素材。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指出,当前各个城市都在争取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大家谈机遇多、谈困难少,缺少问题意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在发展过程中还将始终秉持问题导向性原则。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认为,智库联盟在建立初期就应加强问题设计方面的研究,针对战略决策中的不确定性进行问题界定。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在总结当前“一带一路”研究时,列举了“一带一路”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八对关系问题:即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的关系、机制合作与非机制合作的关系、利益让渡与利益获取的关系、比较优势与创造新优势的关系、对外开放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将通过对“一带一路”项目的调研、跟踪,廓清本质问题,设计问题清单,协调统筹智库资源,探究解决之道。
实现相关研究机制的对接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成立大会还邀请了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和院校代表围绕《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以及“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进展等进行了情况介绍和政策解读。与会代表就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当扮演的角色、“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国家带来的机遇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将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发挥政策信息发布和信息交流的枢纽作用,实现地区研究与中央决策相对接、中国研究与海外研究相对接、项目研究与项目实施相对接,进一步明确智库联盟定位以及研究成果报送、反馈、转化机制。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表示,“一带一路”的机制建设应与已有机制发展相结合,将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一带一路”的货币机制协同运作起来。加强“一带一路”新机制与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既有机制的协调,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诸多与会专家还建议,提高“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秘书处与中央决策部门沟通的及时性,不定期向成员单位发布权威信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作为牵头单位,可以发挥政党外交优势,调动沿线国家使领馆的积极性,智库交流与政党外交相配合,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按照领域、区域、国别、目标对选题进行分类研究,做好课题选题规划,引导研究课题布局。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作为智库联盟秘书处将主动与国家社科基金管理部门加强沟通,联合发布涉及“一带一路”的课题研究项目指南,从而实现统筹协调,避免盲目追风和扎堆研究。
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还将加强巩固理事单位智库与全球性、沿线国家或域外大国有影响的智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利用国内外网络,借用外脑,开展联合研究和委托调研,实现“一带一路”学术研究机制的多样化与可持续发展。
推动沿线国家的智慧交流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成立大会讨论通过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章程》,并发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成立宣言》。联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域外国家所有智库保持开放,传承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动亚欧非各国的互利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联盟将不断凝聚国内外各方力量,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展政策性、前瞻性研究,为中国及沿线国家政府建言献策,增进国家间政策沟通,推动各方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落到实处。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指出,“一带一路”是要构建以发展为主题的合作新模式、和而不同的合作新理念、共享发展的合作新机制。目前有很多理事单位已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分中心,如中国南海研究院已在美国设立分中心,云南财经大学亚太中心已在新加坡建立分中心等。“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将进一步推动与沿线国智库交流合作,积极通过互派访问学者参与课题联合研究,激活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研究热情。
智库联盟还将致力于以智库交往带动人文交流,通过与各国智库共同发布联合研究报告等方式,增进“一带一路”沿线民众对倡议的准确理解,增进各国之间的友好感情,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打造坚实的社会民意基础。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吴志成建议要结合中国的对外援助资源,推动沿线国新兴智库发展。他指出,中国长期的对外援助是单项的,必须转向合作的、互利互惠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总裁袁岳建议在国际交流中设置中国日(China Day)活动,重视中国留学生组织的发展,加强中国青年与沿线国青年的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建议通过国际交流平台引导海外智库学者参与议题设置,反向观察他们的关注点。与会专家还指出,智库合作联盟需在各智库发布报告时进行审核评估,做到“内外有别”,避免外方误解。外交部国际经济司高振廷指出,推进智库国际交流,通过在国外举办论坛、举办片会研讨,推动智库与沿线国有影响力智库合作,带动沿线发展中国家新兴智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李向阳认为“一带一路”是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为特征的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途径。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的成立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正如联盟成立宣言所倡导的那样,联盟力求打造汇聚知识和智慧的平台,为“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为人文交流舒经通络,为地区发展贡献力量,协力同心、群策群力。以共同研究带动民心相通,以调研先行优化跨国合作,以项目驱动引领沿线国家智库发展,吸纳全球智慧,助力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