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亚惠
平阳县地处浙南沿海,是全国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县。全县陆域面积105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下辖9个建制镇、1个民族乡,总人口87万。
平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环境宜人,风景秀美。历代名人辈出,有《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晚清思想家宋恕、数学泰斗苏步青、“百岁棋王”谢侠逊等一批杰出人才。平阳旅游资源丰富,是集蓝色、绿色、红色、古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其中“蓝”有南麂列岛,“绿”有南雁荡山,“红”有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古”有顺溪古建筑群。
近年来,平阳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产业提升、中心集聚、生态优化、开放带动、城乡统筹、和谐构建”六大战略,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为主基调,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全力推进平阳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2014年平阳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和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行列。
平阳是光荣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新形势下,中共浙江省平阳县委副书记、县长黄敏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传承铁军精神,发扬优良传统,将红色理念融入发展当中。2014年12月2日在福建省龙岩市古田召开的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上,黄敏被评为“弘扬铁军精神,改变老区面貌的县乡好领导”。
传承铁军精神 凝聚发展力量
平阳是一个地位突出、作用显著的革命根据地,被誉为“浙江延安”,曾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红军挺进师活动中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平阳就是隶属中共中央领导的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重要活动地区。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平阳先后爆发农民武装起义“三打平阳城”。1932年在平阳成立了中共浙南委员会和浙南红军游击队。抗战爆发后,刘英、粟裕、曾山在这里创建了浙南革命根据地。平阳这片土地,哺育出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他们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党和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县长黄敏出生、成长、工作在这片浙南红土地上,对平阳革命老区的光荣历史深感荣耀。他在平阳工作三年来,非常关注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历史的研究,重视对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挖掘和传承,坚持用铁军精神教育党员干部、引领精神文明、凝聚发展力量,推进老区建设。
一是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平阳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本县丰富的红色资源,以多种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弘扬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廉政教育。
二是强化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无数革命先烈的光辉足迹,在雁山鳌水间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革命遗址。为了将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变为鲜活的革命历史教材,发展红色旅游,平阳县委、县政府积极筹措经费,加强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建设和保护,并加快全县红色旅游公路建设。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省一大陈列馆;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以新四军出征门、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为核心的红军公园;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馆和廉政教育馆、干部学校;并于2014年4月在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新建平阳新四军烈士纪念碑;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连接省一大会议旧址冠尖和马头岗的红色旅游交通专线。另外,尚有总投资达4.6亿多元的3条红色旅游专线正在建设中。
三是积极举办重大纪念活动。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用革命的事迹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平阳县委、县政府十分注重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2014年5月12日是粟裕同志部分骨灰安放平阳30周年纪念日,县委邀请粟裕子女重回平阳老区、祭扫英灵,走访粟裕战斗过的老区乡村,并看望了山门粟裕小学的师生。纪念活动使干部群众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缅怀历史、振奋精神,激发了大家推进革命老区跨越发展的信心。
四是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全力抢救革命史料。平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革命历史的挖掘、保护和研究工作。2007年8月1日,平阳成立了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员以新四军老战士和根据地老同志为主体,并邀请热心研究党史、军史、积极宣传革命传统的老同志及中青年参加。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县新研会等单位牵头开展了挺进师进驻平阳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新四军北上抗日、中共浙江省一大等重大课题学术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丰富和完善革命史料,2005年县委组织了《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大型采访活动,采访组沿着平阳北上、抗日新四军“老三营”及传承部队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战斗足迹,搜集到大量鲜为人知的战斗故事和珍贵资料、老照片等。2009年和2013年,县委又两次组织人员走访了新四军“老虎团”、“老三营”、“红七连”、“红八连”,对挺进师传承部队的光荣战史有了新的认识。2014年县里还专门成立了新四军老战士史料征集小组,从9月18日开始,在本县和外地寻访了近30名新四军和抗战老战士,给他们送去县委、县政府的慰问信,并征集到一批珍贵的抗战回忆文章和历史资料。
注重做好扶贫开发 推动老区跨越发展
一直以来,平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区扶贫工作,围绕“共同跨越六大行动”,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改善老区人民生活、促进县域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增强老区群众的“造血”能力。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理念,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打造区域特色经济,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从2011年起,由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配套相关政策,扶持老区来料加工业。截至目前,全县老区乡镇已有140多个来料加工点,2013年农户加工收入达500多万元,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3000元。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老区因地制宜开发绿色、生态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集中力量加快马蹄笋、蛋鸽、早香茶、食用菌等特色基地发展。现已形成平阳县全盛兔业有限公司等30家国家、省、市级扶贫龙头企业。2014年,县里共安排3500万元省山区经济发展资金,重点扶持老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等项目。
加大社会帮扶力度。他们建立县领导挂钩帮扶机制,县直部门和全县160家龙头企业与153个低收入集中村(基本属于老区村)进行捆绑帮扶,积极向上争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和社会帮扶。积极为老区募集善款,2013年共筹集善款1.254亿元,其中用于老区、贫困地区的助学、助医、助残、助困、救灾款共达5530万元,同时做好优抚工作。
以切实改善老区人民生活环境为宗旨,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首先,县委、县政府按照“集中扶持、分批促进”的原则,每年安排财政性资金5000万元,以项目化运作方式,统筹推进中心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文化礼堂等设施建设。2014年县里拨出专款,给400个老区村颁发了村牌,同时要求在老区村文化礼堂建设中要增加“红色记忆”的版块。其次,大力实施“五水共治”工程。以治污水为重点,全面推进平原、河网水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保护、水源地保护。启动实施“水乡建设百亿工程”,其中,投资超12亿元的顺溪水利枢纽工程已经下闸蓄水;投资9.3亿元的鳌江干流治理中段防洪工程进展顺利,全县城乡污水处理将于2015年实现全覆盖;尤其是为保障农村、偏远老区山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全县从2010年开始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先后投资2亿多元,到2012年底共解决了400个村、4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第三,加大搬迁力度。坚持“整村搬迁”和“插花移民”并举,引导老区群众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搬迁,促进异地致富,仅2013年就搬迁老区扶贫重点村农户1226人到集镇落户。
县长黄敏指出,“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还要追求自然环境的碧海蓝天。”他要求县政府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号召,继续重视生态建设,以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让城市与自然相融,努力为群众打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的“美丽平阳”,真正让老百姓受惠。 (责任编辑 和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