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青少年网络学习行为研究

2015-09-10 07:22姜闽虹
人民论坛 2015年5期

姜闽虹

【摘要】文章以中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中外青少年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异同,分析了影响中外青少年网络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促进教育领域网络教学探索和网络学习技能培养,从而推动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中国青少年 来华外籍青少年 网络学习行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网络学习行为”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学习者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获取学习资源,获取远程支持与帮助,不受时空约束的、一种开放的学习行为。它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能力。行为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完全由学习者自己控制,而这种控制能力的强弱又会受到学习者的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①分析中外青少年对于网络学习的态度和认识,找到如何调动他们通过网络学习发挥自身优势的对策与方法,有助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从而进一步推动教育领域的改革。

我国青少年网络行为概况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56亿,占青少年总体的71.8%;到2014年6月30日,学生网民占到网民总数的25.1%,依然是最大的网民群体。

信息获取类应用方面,小学生和中学生均低于网民总体水平,大学生高于网民总体平均水平。2013年中国青少年网民搜索引擎使用率为 80.5%,其中大学生是搜索引擎使用率最高的群体,比例达到91%。

交流沟通类应用在青少年网民中使用较好,除电子邮件外,其余应用均高于网民总体平均水平。其中,即时通信、微博、博客/个人空间和社交网站在中学生、大学生中的使用率均高于网民总体平均水平。大学生群体使用各类交流沟通应用的比例均高于其他群体,是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主力军。

网络娱乐类应用是青少年群体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和网络文学在青少年网民中的使用率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大学生是网络音乐使用最高的群体,比例为 91.3%,比青少年整体水平高7.6%;中学生群体是网络游戏使用率最高的群体,比青少年整体高 9.5%。

商务交易类应用在青少年群体中发展水平不一,差异明显。大学生商务交易类应用使用率均高于网民总体平均水平,而小学生和初中生群体各项商务交易类应用的比例则较低,他们在收入来源方面主要依赖父母,购物等商务行为能力相对较弱。由上述分析来看,高校大学生是中国青少年网络行为的主要群体。

中外青少年网络学习行为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外青少年网络学习的实际情况,2014年11月,笔者选取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中外青少年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60份,实际收回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为97.5%。调查对象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学院的中外青少年,其中我国青少年98人,来华外籍青少年58人,年龄段集中在17~24周歲,男女比例为49∶107。问卷共设计了18个选择题(包括单项和多项选择)。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中外青少年在网络学习行为方面存在很多共性。网络学习已经普遍被接受,并在其网络行为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前文中提到,交流沟通、网络娱乐、商务交易、信息获取均是大学生的主要互联网应用,尽管如此,作为求学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网络学习也是比较常见的网络应用。此次问卷调查中,中国青少年“网络学习”高于“信息获取”类16.4个百分点,而来华外籍青少年的“网络学习”高于“信息获取”的同时,也超过了“商务交易”行为,详细数据见下表。

表1:中外青少年网络活动内容对比

下载量排在前三位的网络应用软件,中国青少年依次是:交流沟通类(60.2%)、商务交易类(49%)和网络学习类(29.6%);来华外籍青少年则分别是:资讯类(43.1%)、交流沟通类(29.3%)和网络学习类(27.6%)。

以上数据对比说明,网络学习均是中外青少年重要的网络活动之一,但仍不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内容。网络学习行为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知识水平和自我效能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参与网络学习,他们要克服的困难不仅有来自自身的障碍,还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

就参与网络学习的态度而言,中外青少年也呈现出一致性。其一,大多数青少年每天网络学习的时间均在2小时以内,我国青少年有73.4%,来华外籍青少年有86.1%。其二,青少年参与网络学习并非出于自发,而积极参与网络学习的青少年虽然占少数,但百分比仍然高于不愿意参与网络学习的青少年。愿意或积极主动进行网络学习的,我国青少年为19.3%,来华外籍青少年为25.5%;表示一般的,我国青少年为62.2%,来华外籍青少年为46.6%;不愿意或排斥的,中外青少年分别占18.4%和10.3%。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首先,青少年更愿意在自己关注或喜欢的事情上花费时间,而关注点更容易集中在新奇好玩的事上,网络行为中更注重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其次,问卷中关于网络学习动机的调查,多数青少年是为了应付某种考试或完成某件既定任务参加网络学习,只有少数是出于个人兴趣或知识储备。由此可见,目前的网络学习是一项目的性较强、内容较为单一、对学习者的网络行为有一定束缚和要求,自发性相对较弱的行为活动。

在网络学习资源的内容和形式方面,“与课程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均是中外青少年的首选,分别占到29.6%和29.7%;其次是教师录像。一方面说明青少年从事网络学习的动力主要还是来自于日常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青少年更愿意接受具象生动的网络学习形式。

表2:中外青少年网络学习资源应用对比

中外青少年在网络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测以及学校和家庭对其网络学习行为的指导方面均表现欠缺。在“是否对自己的网络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的调查中,64.3%的我国青少年有时或很少这么做,60.7%的来华外籍青少年情况同样如此;而从未对自己的网络学习行为进行过总结或评价的,中外青少年分别占到22.4%和38%;只有极少数青少年表示经常对自己网络学习行为进行自我监测,来华外籍青少年仅为0.02%,我国青少年也只有13.3%。

关于学校和家庭对于青少年的网络学习行为的介入或指导,认为是从来没有或偶尔指导的占到了大多数,我国青少年持此观点的占到72.4%,来华外籍青少年占到68.4%。这说明,作为教育者和引导者,学校和家长在这方面仍需投入更多精力去关注和指导青少年。

表3:学校和家庭对中外青少年网络学习行为的指导情况

中外青少年在网络学习行为中的差异性。文化传统的差异,决定了中外不同的教学实践模式和期望,随之影响并形成了中外青少年网络学习行为的差异。我国青少年更多依赖课堂面授、时空一体,尽管近些年我国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但传统教育模式在青少年日常学习过程中还是留有印记。我国青少年较为安静、在专注力方面更占优势,而来华外籍青少年在网络学习中独立性和创新性更为突出。

在中外青少年的网络活动内容方面,网络学习已成为中外青少年网络活动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是,这些网络活动中,来华外籍青少年的参与比我国青少年更为均衡,各项数据不会忽高忽低,而我国青少年的数据则高低不平,落差较大,如网络娱乐和交流沟通的使用都已过半,信息获取只有21.4%。此外,下载量前三的网络软件中,来华外籍青少年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也大于我国青少年。一方面,这与国外互联网兴起早于我国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民族性格有关,当然也包括个性差异。相较而言,来华外籍青少年思想更为开放,对于网络信息资源更易于接受;而我国的青少年,受到家庭和传统教育的影响,相对保守、自我防护意识稍强。

中外青少年网络学习行为对策

根据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影响中外青少年网络学习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网络学习作为远程自主学习行为,其行为发生、发展以及变化均由学习者自己控制。影响自我控制的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学习责任感。这其中也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准备以及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不强,对自己不是很负责任,那么,当学生自主控制的行为指向与当前所规定的学习任务相背离时,难以及时矫正。问卷调查中,68.4%的我国青少年和67.2%的来华外籍青少年表示,在网络学习过程中都会被一些有趣的网站所吸引,虽知道那些内容与所学内容无关,但也不愿自觉返回正常学习进程;②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者的自我激励、自我效能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受访的中外青少年中,只有46.9%的我国青少年和39.7%的来华外籍青少年对于自我效能感表示认同,其余青少年则对自己的网络学习效果表示不太满意,这与他们没有理性分析和善加利用学习策略有关。

网络学习行为还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除了学习材料的表现形式和学习内容的组织结构、学习工具的易用性、支持系统的及时性、人性化等因素以外③,还包括学习者的群体因素。青少年之间的影响可以有效带动其网络学习行为,并且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如果青少年之间对网络学习都持消极态度,则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受访的中外青少年中,50%的我国青少年和45%的来华外籍青少年认为同伴们一起参与网络学习会起到积极作用,只有0.02%的我国青少年和0.05%的来华外籍青少年认为在一起学习会从事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教育者的引导对于青少年网络学习行为日益重要。目前各种学习资源、学习模式充斥互联网,与学习无关的其他网络内容也更加的五彩缤纷、夺人眼球,中外青少年在网络学习资源的甄别、学习策略的掌握、学习责任感的树立等方面都需要加强培养和引导,以保证行为控制的正确指向,减少网络对心理和行为的负面效应。如前文所示,目前绝大多数的家长或学校或是对网络学习很少指导,或是指导的方式仅限于一般的说教,这种现象在中外家庭和学校中普遍存在。

鉴于上述这些影响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对青少年网络学习行为的思想教育。目前,互联网对于青少年而言,更多的是被视为娱乐和生活工具。多数青少年不知道如何将网络与自身专业学习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教育机构应组织教育者开展网络技能教学教法研究,使教学内容紧密贴合青少年实际学习需求,共享内容丰富、寓教于乐、设计风格适合青少年审美需求的学习网站和学习软件。此外,还要加强对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和自控意识。

第二,加强基于校园网的信息资源环境建设。目前我国各教育机构,尤其是高等教育机构在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建设方面都卓有成效,数字化校园均基本实现,但软件建设还有待加强。大多数校园网的功能主要还是集中在教学与行政管理、新闻发布、政策法规等方面,可用的学习资源很少。接受调查的许多青少年反映,校园网在他们网络学习中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笔者认为,校园网上应该建有学习资源库,涵盖几大模块:课程类、科研类、比赛类等。各模块专人负责与全员参与建设相结合,不断丰富、补充资源,动态更新信息。教育机构一定要加强教学社区建设,发展校内BBS的功能,以丰富的信息资源、生活娱乐资讯,吸引更多青少年的关注,使得校园网上的交流互动形成规模,势必对于青少年网络学习的倡导和进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三,深化教育者引导策略研究。受访青少年中多数认为在网络学习中学校和家庭没有或很少给予指导,这也是青少年网络学习行为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深化教育者引导策略研究尤为重要。这其中包括:

青少年網络学习策略研究。就青少年而言,网络学习策略主要在于两点:自我成就感和承担后果的自觉意识。前者体现自我激励、自我效能,后者实现履行责任、自我监控,完成学习目的。教育者在开展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青少年如何运用这些策略。加强网络学习团队、建群或贴吧的管理和建设,及时反馈和监控青少年的网络学习行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树立和激发他们正确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从而形成问题导向—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自我监控—完成学习目标的良性循环。

适应全球化网络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一方面,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既要体现传统教育逻辑分析的优势,又要给予青少年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空间,教育者在教学系统中的角色真正转变为以组织、引导为主;与青少年积极有效互动,理解时下他们的想法,采用他们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展开网络学习讨论。另一方面,跨文化意识在国际化教育中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因此,教育机构需要加强对于这方面网络教学的建设和课程设计的研究。

引导方式多元化研究。首先,应摈弃单一的说教式引导,提倡“理解教育”,注重青少年心理学研究和中外青少年对比研究,真正了解他们、走进他们,有利于设计适合他们的网络教学;其次,改变教育机构单一介入模式,鼓励家庭适当介入,加强教育机构与家庭配合方式探讨;再次,深化青少年学习自主行为研究,帮助青少年学会网络自主学习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媒体。

培养全球化专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的需求,互联网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教育机构应当继续探索网络学习行为的引导策略,挖掘和提高青少年网络学习的潜能和有效性。对中外青少年网络学习行为的探究必将对教育领域国际化、信息化向纵深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本文系2013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地项目“中外青少年网络学习行为研究”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彭文辉,杨宗凯,黄克斌:“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模型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10期。

②李国敏,汪晓熹,施志毅:“网络学习行为特征探究”,《电大教学》,2001年第6期。

③黄克斌:《网络学习行为及其分析系统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责编 /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