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泰国民主困局与多重挑战

2015-09-10 07:22张锡镇宋清润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5年6期
关键词:发展前景泰国困境

张锡镇 宋清润

【摘要】泰国是东南亚最早建立西式民主体制的国家。然而,泰国深陷民主之乱,始终未能建立一套符合本国国情的、稳定发展的民主体制。尤其是21世纪的前14年里,泰国持续不停的动荡局势一直难以平息。泰国民主之乱引发军事政变引发世人关注。稳定是民主机制正常运作的第一前提要素,各派谈判、和解乃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泰国民主要走上稳定发展之路,必须多管齐下,重塑若干重要行为体的角色,加强法治,加强民主政治文化建设。各派必须协同理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未来的新政府必须将平衡各阶层利益分配作为施政的核心任务,用包容性发展来逐渐消除阶层对抗的社会分裂根源。

【关键词】泰国  民主  困境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D83/87               【文献标识码】A

泰国1932年发生推翻君主专制的民主革命,建立民主体制——君主立宪制,成为东南亚最早建立西式民主体制的国家。然而,自此之后的82年间,泰国民主发展屡遭挫折,体制不顺,政府更迭频繁,军事政变共发生19次,①泰国军人执政的总时间超过50年,文官执政的时间总共30年。其中,20世纪的泰国民主之乱主要是军人集团与文官政府的轮番斗争,由于文官政府的软弱无能,泰国的民主发展史在20世纪反而悲剧性地成了一部军人政变史和执政史。20世纪泰国民主发展史非常复杂,大致可分为五大阶段②:民主革命及封建王朝复辟与文人反复辟的斗争时期(1932~1957年)、军人专制时期(1957~1973年)、“民主试验”时期(1973~1976年)、从军人政府向文人政府过渡的时期(1976~1988年)、文人民主政治时代(1988~2000年)。由于篇幅有限,笔者主要论述受世人关注的21世纪的泰国民主乱局及其产生的诸多原因,分析泰国民主发展的前景。

21世纪的泰国政坛,以前总理他信和英拉(他信妹妹)为代表的他信派政治势力(主要由他信家族等新兴产业资本家、占全国人口多数的农民和城市贫民组成,旗下政党是为泰党,街头政治组织是“红衫军”)与以民主党等为代表的反他信势力(主要由曼谷及其周边城市的军、政、商、学界精英阶层组成,旗下政党是最大在野党民主党。街头政治组织曾经长期是“黄衫军”,2013年“黄衫军”解散,素贴组建“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来领导示威)长期对立、斗争,争夺国家政权与经济社会资源分配,导致泰国在过去14年,稳定发展与剧烈动荡的年份大约各占一半。其中,2006年至今,泰国共发生5轮长期动荡。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的动荡以及2014年的动荡共触发两次军事政变,军人干政仍是当今泰国民主发展挥之不去的阴霾,这在当今世界政坛上实属罕见。泰国的良好形象正在被无休止的混乱和流血冲突所取代。

自2013年11月开始、持续到2014年5月底的这轮动荡可谓是泰国的又一场政治浩劫。2014年5月22日,在文人政府无法平息乱局的情况下,陆军司令巴育发动推翻文人政府的军事政变,组建以其为首的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在国王授权之下,委员会行使政府职权,强力维持秩序,宣布实施“三步走”的政治和解与改革路线图。8月21日,泰国议会以全票选举巴育为临时总理,巴育成为掌握军政大权的强势总理,稳定局势,推进改革与发展,受到大多数民众的支持。然而,巴育政权在未来1年多的时间里,虽然有望稳定局面,但恐难根除泰国错综复杂的政治社会矛盾,平衡好各方利益,消除政坛各派恶斗不止的根源。泰国能否走出动荡怪圈尚待观察。泰国民主要走上稳定发展之路,必须多管齐下,重塑若干重要行为体的角色,加强法治,加强民主政治文化建设。但这个历史进步过程必然是曲折、漫长的。

21世纪以来,泰国为何深陷此起彼伏的动荡怪圈

2013年11月25日开始,第一大反对党民主党的重要领导人素贴组建并领导“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掀起了反对英拉政府的示威浪潮,占领总理府、议会大厦等多座政府大楼,导致中央政府以及曼谷的运作长期陷入半瘫痪状态。英拉2013年12月9日被迫宣布解散议会下议院,自己担任临时政府总理,并称不会辞职,将任职到下次大选选出新政府为止。③但示威者认为这还不够,要求英拉下台,组建非民选的“人民议会”(意在由曼谷精英等反对派人士掌权),推进政改,再举行大选。英拉坚持于2014年2月2日举行大选,但大选准备及投票过程受到示威者冲击,导致4000多万选民中的1000多万未能参与投票。3月,宪法法院判决大选结果无效。④

这次动荡的导火索是反对派抗议英拉和执政党联盟在议会强行推动修宪和《特赦法案》。因为,修宪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修改“上议员选举方式的条款”。现行宪法规定,150名上议员中,77名由77个府各选出1名,其余73名由遴选委员会推选,类似任命制,因为遴选委员会主要被曼谷精英主导。英拉和执政联盟要将上议员选举改为全部由选民直选,因为2014年初就要举行上议院选举,为泰党的选票主要来自占人口多数的草根,如修宪成功,其有望靠选举主导上议院,加上其已经主导下议院,未来就会主导两院。这是曼谷精英阶层所不允许的,因为代表其利益的民主党的选票数量远不及为泰党。此外,《特赦法案》的主要内容是赦免2006年9月19日军方发动推翻他信的政变到2013年8月8日间参与或组织示威而犯法之人,他信也在特赦之列。反对派担心,如果流亡国外的他信自由回国,其在草根阶层中的威望甚高,若再次参政,出任总理,势必再度压制反他信势力,后者执政的希望将更加渺茫。11月上中旬,上议院否决《特赦法案》,宪法法院也判定修改“宪法中的上议员选举方式”的行为违宪。但示威者还不罢休,斗争目标变成直接要求英拉下台,推翻他信体制。

2013年底开始的泰国动荡危机导致朝野互不相让,警察与示威者的冲突,以及各类暗杀、爆炸等事件,共造成至少28人死亡,700多人受伤。⑤2014年5月7日,宪法法院判决总理英拉和其他9名阁员渎职、违宪,将其解职。副总理兼商务部长尼瓦探隆继任新临时总理。然而,英拉下台导致泰国政争风暴愈演愈烈,陷入更大危机。素贴领导的反政府示威者和支持政府的“红衫军”同时示威。反政府示威者5月9日起在曼谷市中心掀起推翻临时政府的“最后一战”,誓言推翻临时政府、铲除他信和英拉在政坛的势力。而临时政府14日开始抓捕30名反政府示威领袖,“红衫军”则在曼谷郊区掀起大规模示威,抗议司法不公,捍卫政府。两派示威者隔空叫阵,怒火相向,街头暴力频发。面临文人恶斗导致国家局势失控的局面,2014年5月20日,陆军司令巴育宣布对全国实施军管,之后两天,军方斡旋朝野对立各方的努力最终失败。22日下午,巴育宣布政变,推翻临时政府,中止宪法,但保留宪法第二条“泰国是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民主体制国家”。5月26日,国王授权巴育领导的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全面管理国家事务。8月21日,巴育当选临时政府总理,并获国王授权,筹建新政府。

此轮动荡只是过去8年来泰国频繁动荡、民主之乱迭起的一个缩影。纵观过去14年的泰国政坛,只有2001年初他信上台至2006年初他信遭遇“黄衫军”大规模抗议前,是稳定发展的5年。而自2006年上半年开始至今,由于他信派和反他信派陷入“此方执政,彼方上街”的恶斗怪圈,导致泰国共发生5轮大的政治动荡: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3~2014年,每轮动荡持续数月乃至半年,总理换了七个:他信、素拉育、沙马、颂猜、阿披实、英拉、尼瓦探隆⑥。其中,他信派总理占了5个,反他信派总理仅2个:素拉育和阿披实。而这些总理均命运多舛。他信(2001年2月~2006年9月在任)被军事政变推翻,至今流亡海外;素拉育是军方扶持的临时总理(2006年10月~2008年1月在任),执政1年多,下台后扯上非法占地的官司;沙马(2008年1月~同年9月在任)、颂猜(2008年9月~同年12月在任)、英拉(2011年8月~2014年5月在任)三位则因为涉及弊案先后被宪法法院解职。宪法法院6年内解职3个总理的现象在泰国民主发展史,以及世界民主发展史上都极为罕见。阿披实2008年底是被军方强推上任的总理,其任职只经过议会选举,而未经过正式大选。阿披实一直到2011年8月下台,长期遭遇“红衫军”的抗议,卸任后也因为武力“镇压”示威而官司缠身。泰国民主乱局的表现不仅仅是走马灯似的换总理,更是体现在几乎从未消停过的街头示威,过去8年,街头流血冲突中的伤亡者有五六千之众。其中,2010年的示威者与清场军人的冲突造成约2000人伤亡,⑦2013年底至2014年5月的街头示威冲突共造成至少28人死亡,700多人受伤。⑧

上述事实充分说明,泰国民主机制运作已经失灵,酿成此起彼伏的乱局。而且,用民主原则、法治措施已经无法根除泰国民主之乱,非民主的政变手段也难以促使国家走出危机。政坛各派冤冤相报何时了,泰国民主制度未给大多数人带来利益,却使国家陷入无休止的混乱之中。

泰国民主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泰国乱局根源并非“疾在腠理”,而是“病入膏肓”,即无法通过举行大选和换政府等正常的民主方式来解决。泰国之乱长期化意味着民主机制运作陷入困局,原因复杂、多元,短期难以全面解决之。

第一,社会分裂之困。两大势力长期斗争的根源在于社会贫富分化和阶层对立。他信、英拉代表着占全国人口约七成的北部、东北部的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利益,他们享有很少的政经权益和社会福利,比如,北部、东北部拥有占全国不足10%的工业。而反对派主要由曼谷及其周边城市的军、政、商、学界精英组成,约占全国人口的三成,却曾长期把持政权、占有全国绝大部分经济和社会资源,比如,全国8成以上的工业集中在首都曼谷及其周边。⑨日益觉醒的草根阶层要求精英阶层分权让利给他们,要求社会权益平等,这为后者所不容,坚决压制“草根篡权”。

两派利益调整的博弈过程是长路漫漫,只要阶层对立的社会矛盾不解决,代表两大阶层的政治势力必然争权夺利,泰国“民主之乱”将无休止的上演。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尽管他信有个人政治野心,执政时也贪腐,但他信派领导草根阶层与曼谷精英、传统权贵集团的博弈,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社会政治意义,力图使一人一票选举制度产生的巨大政治力量压制住提倡议员和官员任命制的权贵们,这种追求政治平等化、平民化的行为,对泰国的民主化和整个政治生态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个历史进步过程是缓慢的、曲折的,社会代价亦十分高昂。⑩

第二,民主体制畸形,权力主体多元之困。正常的民主机制下,民选的议会和政府应该是国家权力核心,但泰国权力架构绝非如此,畸形而多元。泰国虽为君主立宪制,但国王并非是虚位,国王在位60多年,为国家发展和民众福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所有人以及政府、议会等机构必须绝对尊重王室,国王在国家遇到危机时,经常出手解决危机。军队、法院等机构只效忠于王室和宪法。此外,根据曼谷精英和军方主导制定的2007年宪法,民选政府和议会十分弱势,曼谷精英控制的军队和宪法法院凌驾于民选政府和议会之上,甚至经常推翻政府或解职总理,近年来沦为曼谷精英派用来搞垮他信派政府的政治斗争工具。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泰国军队独立于民选政府,素有干政传统,曾发动19次政变。因此,政府要看军队脸色行事,必须讨好军队,得罪军队的总理必然没有好下场。军队2006年将民选的他信政府推翻,原因就是他信削减军费,并向军队安插亲信,企图控制军队。而当时,他信领导的泰爱泰党占75%的下议院席位,他信是泰国唯一连选连任的民选总理,民望很高,但被军队几小时的政变驱逐。2008年,军队强推反他信的民主党领袖阿披实,其只是经过议会投票就出任总理,被他信派指责“未经过大选而执政”的行为违法,但阿披实在军方支持下当了两年半总理。2011年7月大选前,军队还曾试图阻止他信妹妹英拉当选,但因为英拉民意高企而作罢。

在赤裸裸的军事政变饱受诟病的情况下,宪法法院的“司法政变”又频频上场,其近7年来主要查办、审判他信和英拉派的弊案,却搪塞或驳回对民主党的控诉,先后解职3位他信派总理,2次解散他信派政党,禁止他信妹夫颂猜及他信派政党100多位骨干5年内参政,沦为“拉一方、打一方”的政治斗争工具。军队和法院频繁干政,推翻民选政府和解职总理,令泰国政坛矛盾火上浇油。而民选机构官员与军队、司法机构的关系要理顺,就要修宪,这是他信派政府2008年、2012、2013年多次推动之事,但结果是他信派政府和总理屡屡被军队和法院驱逐下台。体制不顺,权力多元,民主运作必乱。

第三,政治腐败、法治松弛、全社会缺乏民主素养之困。泰国历任政府均是巨大的贪污集团,内阁官员想方设法为己方选区、家族企业牟利。如,他信执政时,家族企业资产暴增,2010年法院没收其非法所得14亿美元。另据泰国商会的研究报告称,阿披实政府执政两年半,尽管阿披实本人清廉,但政府官员贪腐总额近百亿美元。因此,民众经常以政府腐败为由上街。而且,泰国法治松弛,违法成本低,整个社会,上至政客、政党,下至百姓和街头组织,均缺乏基本的民主素养与遵纪守法意识,人们动辄就采取街头示威来逼政府下台,获取巨大收益,挑头闹事者却经常逍遥法外。如,素贴公然领导示威者占领多座政府大楼,用示威阻止警察抓捕,阻挠合法大选,自由领导示威半年多。近几年,泰国政坛斗争完全脱离大选、议会等民主轨道,形成恶性循环。朝野对立双方动用选举、街头示威与流血冲突、枪击爆炸、暗杀、军事政变、司法政变等各种合法、非法手段,目标就是夺权或保权。法制不彰,街头斗争“火药味”十足,民主运行脱离正常轨道,社会难稳。

第四,政客自私、好斗、拒绝妥协之困。泰国民主政治运作的一大悲哀是缺乏奉行“天下为公”理念的真正政治家。21世纪泰国政坛的几位“大佬”:他信、沙马、“红衫军”领导人乍都蓬,以及反他信阵营的阿披实、素贴,前“黄衫军”领导人林明达等等,均为了己方私利而变得十分好斗,拒绝妥协。一派执政后,就力压对方。他信执政时试图搞垮传统权力阶层,独霸政坛:拉拢王储,分裂王室;在军中安插亲信,力控军权;改革官僚体制,强化总理权威,导致其他政党、权贵、中产阶级等曼谷既得利益集团利益受损,民主党更是议席大减,长期无法执政。他信被军方推翻而流亡后,拒绝服输,仍遥控旗下人马与反对派对着干。他指挥己方人马参选总理,指挥己方政府推动修宪和《特赦法案》,以为其脱罪、回国参政铺路,鼓动“红衫军”多次上街逼宫阿披实政府。他信的目的是让该派长期主导政坛。而反他信派也毫不示弱,针锋相对。军队2006年发动政变推翻他信,逼其流亡他乡至今。阿披实政府吊销他信的泰国护照,对其发出国际通缉令,而林明达领导的“黄衫军”、素贴领导的“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示威者发起对他信派政府的多轮攻击,力图将他信势力从泰国政坛上赶尽杀绝,欲驱逐他信家族人马离开泰国。由于政坛“大佬”们斗个不停,互不妥协,导致“此方执政、彼方上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恶性动荡怪圈。

泰国民主的多重挑战与发展前景

巴育领导的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采取高压举措稳定局势,同时任命多位资深人士担任安全、经济与法律顾问来协助治国。但巴育政权面临诸多执政挑战,短期内不可能消除造成泰国长期动荡的深层次原因,难以摆脱动荡不止的恶性循环怪圈。

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正在多管齐下,稳定局势,推进政治改革,同时力压他信派政治势力东山再起。第一类措施是,用高压手段平息示威。泰国军方自2014年5月22日全面接管国家政权后,从当晚开始实施宵禁,时间从晚上10点至次日清晨5点。军方多次强力驱散一些反政变的小规模示威,收缴民间武器。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管控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禁止其发布煽动性的新闻。但自6月开始,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开始解除一些旅游城市的宵禁,放松对部分媒体的管控,以减少军民对立。第二类措施是,6月3日,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推出“三步走政改路线图”:第一步,用两三个月的时间推进和解,已经基本完成;第二步,9月前后组建临时政府;第三步,10月开始,挑选各界人士组建国家改革委员会,将主导进行11个方面的改革:政治、行政管理、司法和法律、地方行政管理、教育、能源、公共卫生与环境、大众媒体、社会和其他方面,明年年中出台“永久宪法”,然后举行大选,在明年底组建民选政府。第三类措施是进一步打击他信派势力。军方属于反他信阵营,其政变推翻的是他信派政府,近期又在查办前总理、他信妹妹英拉的财产及其执政时期的弊案,关闭支持他信的“红衫军”的社区电台,一度短期扣押大批他信派的政治骨干,撤换他信派的13个府尹,撤换支持他信的多个高级警官。他信派目前难掀大浪,只能暂时蛰伏,伺机再起。此外,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还力图提振因为长期动荡而萎靡不振的经济,专设经济顾问,拿出数十亿美元尽快偿还上届政府欠百万农民的大米、橡胶货款,2015~2022年计划建设8条铁路复线,尽快清理积压的200多亿美元外资申请。8月下旬泰国媒体最新民调显示,80.5%的民众支持巴育担任总理,多数民众认为巴育能力胜过前两任总理:阿披实和英拉。因为,饱受动荡之苦的国家和民众现在最期望的是稳定和发展,不再希望看到政客们无休止的恶斗,而强人巴育是最合适的稳局人选。巴育掌握军政大权,获得国王、军队、权贵以及大多数民众、党派的支持。如不出意外,他将基本稳定执政到明年底,即泰国局势至少有望稳定到明年底,或者持续到后年。

但是,巴育政权要使饱受动荡之苦的泰国走上稳定发展的有序民主之道,仍面临着内外多重挑战。

内部挑战。一是军方缺乏管理现代经济的经验,加之政府开始闹“钱荒”,恐难以立即扭转经济颓势,复兴泰国经济。泰国经济受到乱局打击,2013年经济增长仅2.9%,2014年的动荡局面一直持续到5月22日军人政变。乱局导致外国赴泰游客下降,外资开始撤离泰国,连很多泰国企业都想投资外国,泰国2014年上半年的经济持续负增长。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下调泰国经济信用评级。巴育推出的多项宏大基建项目,耗资几百亿美元,而巴育政府现在已经举债度日。如果政府未来缺乏经济发展资金,一旦经济大幅下滑,势必激起国民抗议。民众反而会更加怀念经济业绩上佳的前英拉政府,因为2012年泰国经济增长高达6.4%。

二是政变以来,曼谷街头上的小规模反政变示威不断,互联网、社区电台上的反政变言行也层出不穷,在国外的泰国学生还到泰国驻外使馆前静坐抗议。而最危险的局面是他信势力以及其他反军方的精英未来极可能报复军方,因为军方第二次推翻他信派的民选政府。上次,军方在2006年发动政变推翻他信总理。他信派不甘失败,屡次反击。比如,他信鼓动其支持者“红衫军”在2007年、2009年、2010年等发起多次近乎疯狂的报复。其中,2010年5月,“红衫军”武装分子与巴育指挥的军队在曼谷街头发生“枪战”,死伤2000余人,双方结下血海深仇。他信被军方推翻后流亡海外8年,新仇旧恨叠加,近日扬言在国外成立流亡政府,恐会再度指挥“红衫军”武力报复军方,触发新的流血冲突,因为“红衫军”在曼谷储存了大批武器。此外,泰国军方发动政变后,已有数十名社会活跃分子、学界及政界精英出逃,在国外创立反政府组织,发起“不服从军人统治运动”,抗议泰国军人夺权。尽管目前这些抗议活动不成气候,但未来可能汇流成强大的反军方力量。尤其是,如果和巴育同属反他信阵营的法院判决他信妹妹英拉牵涉弊案而入狱,甚至以牵涉弊案为由解散他信派的为泰党,恐会激起他信派的反击。

三是属于反他信阵营的军方如何真正推进全国和解与政治改革?因为军方夺权和推进政改的目的是打压他信派势力,未来恐难协调好他信派与反他信派在政改上的尖锐对立。他信派代表占全国人口七成的草根利益,其政改思路主张增加选举的力量,如推动上、下两院议员全部直选,扩大民选的议会和政府的权力,削弱曼谷精英掌握的军方、法院等非民选机构的权力,让该派能赢得每次大选,独霸政坛。而民主党、军方、官僚等曼谷精英组成的反他信派深知其占全国人口三成,屡选屡败,其政改核心目标是将政治规则改到让他信派无法通过大选上台为止,增加议会、政府、司法等机构中的任命制议员或官员的比重,让人数较少的曼谷精英层把持政权。政改涉及两派你死我活的利益争夺,分歧难弥。军方属于反他信阵营,其未来政改、修宪的目的是压制他信势力上台,势必激起后者强烈反弹。

四是可能于2015年底举行的“还政于民”新大选能否使他信派和反他信派都积极参与,让任何一方都能做到“愿选服输”?确保选后政治稳定?因为,过去8年,他信派和反他信派在每次大选后都陷入恶斗:此派一上台,便将败选的对手往死里整,彼派不服执政者,便上街推翻政府。军方如何保证选后不再重复上述恶性怪圈?目前,看不出其有何良策,因为军方本身就“打一方、扶一方”,不仅无法弥合两派的政治利益分歧,甚至其政改会使对立两派的矛盾火上浇油,导致泰国明年大选后再度上演两派“大战”。

五是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短期无法消除泰国政坛他信派和反他信派斗争不止的根源:社会贫富悬殊引发的阶级对抗。他信派要带领草根阶层向曼谷精英派夺取政经权益和社会福利,而反他信派称要防止“平民篡权”,拼命把持政权、占住全国大部分经济和社会资源。两派的利益博弈与调整过程长路漫漫,一次政变根本无法解决,巴育政权一年的改革也难以根除长期积累的社会阶层分裂。

外部挑战。巴育政权与美西方世界的关系较僵,美国、欧盟国家多次公开谴责泰国军方政变,高度关切泰国缺乏言论和集会自由的状况,施压巴育尽快举行大选,推进具有包容性的改革。美国还中止与泰国军方的接触,中止350万美元的对泰军事援助。欧盟中断与泰国的自贸区谈判。泰国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则抗议西方干涉泰国内政。

总之,如果泰国军方的政改方案难以平衡好各党派利益,政绩欠佳,军方高压下的平静很容易被一两年后的新乱局所打破,他信派极可能发动抗议示威,酿成新一轮动荡。这已经被2006年军人政变更加激化政坛矛盾,从而导致随后8年此次彼伏的动荡历史所证明。而2015年中的新宪法出台以及随后的大选,将是检验巴育改革是否成功、能否确保长期稳局的试金石。

泰国民主走上长期稳定发展的路径选择。第一,稳定是民主机制正常运作的第一前提要素,当前,各派谈判、和解乃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而且,泰国各派和解与政治改革不能单纯由军方或反他信派来主导,这个进程必须是具有政治包容性、各派都平等参与的进程。

第二,各派必须协同理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找出各派能够接受的政经利益和游戏规则的最大公约数,制定出令各方接受的新政治规则和运作模式,才能保证日后的大选顺利举行,保证新政府正常施政,实现民主原则之下的有序政府更迭。

第三,未来的新政府必须将平衡各阶层利益分配作为施政的核心任务,用包容性发展来逐渐消除产生阶层对抗的社会分裂根源,这是需要多届政府坚持不懈的“接力赛”。

第四,若干权力行为体角色的重塑。政府和官员不能上台就贪,而应廉洁自律。在可预见的未来,军队仍将是政治格局中的关键强势力量,仍会影响政府命运,左右政局。如果军队没有完全控制在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官员和政府手中,民主制度就不可能获得稳定发展。在当今世界的正常民主国家,军队都由文官政府掌控。要建立顺畅的民主制度,军队必须重新定位角色,走职业化道路,专注于国防事务,接受文官政府的领导,不再是“独立王国”、经常发动政变。而宪法法院等司法机构要回归“中立”本性,实现司法独立与公正,不再成为政治斗争工具,而要成为维护正常民主秩序的保障。

第五,提高全民的民主与法治素养,改变其动辄就上街的恶习。而对于一个民主和法治程度较低的国家,扩大法治比加强民主更重要。

注释

Kate Hodal, "Thailand army chief confirms military coup and suspends constitution", Guardian, May 22, 2014, 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4/may/22/thailand-army-chief-announces-military-coup.

关于20世纪泰国民主发展历程的详情,请参见张锡镇、宋清润:《泰国民主政治论》,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第二章。

"Teary-eyed Yingluck won't resign, PDRC maintains pressure", Bangkok Post, December 10, 2013, http://www.bangkokpost.com/news/local/384114/teary-eyed-yingluck-won-t-resign-pdrc-maintains-pressure.

"Thai court rules general election invalid", BBC news, March 21, 2014, http://www.bbc.com/news/world-asia-26677772.

Kate Hodal, "Thai king endorses army chief as new leader", Guardian, May 26, 2014, 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4/may/26/thai-king-endorses-army-chief-leader-military-coup.

2006年9月军事政变后、2014年5月22日军事政变后的两个临时军人政府的领导人,他们短期行使总理职权,但并未直接宣布自己为总理。

《泰国“红衫军”重返曼谷》,新华网,2010年11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1/21/c_12798210.htm。

《城乡对立:让泰国“血流不止”》,中国评论新闻网,2010年5月19日,http://mgb.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35&docid=101326922。

张锡镇、宋清润:《泰国民主政治论》,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第146、214、109页。

Constitution of the Kingdom of Thailand,B.E. 2550(2007).

Ake Tangsupvattana, "Political De-development, Corruption and Governance in Thailand", in Suharko et al., Limits of Good Govern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Gadjah Mada University Press, 2011, p.98-99.

巴育临时政府9月或10月成立后,继续实施这些改革与发展措施,而且,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将与临时政府同时存在,巴育将身兼委员会主席和临时总理两大要职至2015年底民选政府成立。

《泰军方公布11项国家改革措施 称不会偏袒任一方》,中国新闻网,2014年8月11日,http://www.chinanews.com/gj/2014/08-11/6478506.shtml。

《巴育关注境外冒犯皇室活动》,泰国《世界日报》,2014年6月12日,http://www.udnbkk.com/article/2014/0612/article_117955.html。

《泰国军方欲借提振经济回应质疑》,《中国青年报》,2014年6月6日。

《京都民调:人民赞成巴育任总理支持率超过前任两位总理》,泰国《京华中原报》,2014年8月22日,http://www.jhzynews.com/tgyw/2014/08-22/13993.html。

"Thai Economy logs growth despite unrest", Market Watch, February 17, 2014, http://www.marketwatch.com/story/thai-economy-logs-growth-despite-unrest-2014-02-17.

于景浩:《泰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增长率高达18.9%》,人民网,2013年2月18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3/0218/c57507-20520297.html。

"US hopes new PM will speedily move towards democracy", The Nation, August 23, 2014, http://www.nationmultimedia.com/politics/US-hopes-new-PM-will-speedily-move-towards-democra-30241595.html.

David Brunnstrom and Arshad Mohammed, "Thai coup draws swift condemnation; U.S. says reviewing aid", Reuters,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5/22/us-thailand-protest-reaction-idUSBREA4L0ZH20140522.

《美指责泰政变 被批干涉内政》,泰国《世界日报》,2014年6月2日,http://www.udnbkk.com/article/2014/0602/article_117646.html。

周方冶:《王权·威权·金权:泰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5页。

[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57页。

Robert Barro,"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Bruce Bueno, et al., Government for Prosperit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230.

责 编/杨昀贇

The Predicament and Challenges of Thai Democracy in the New Century

Zhang Xizhen  Song Qingrun

Abstract: Thailand i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Southeast Asia establishing Western style democracy. However, Thailand has often been mired into chaos, and failed to establish a stable democracy suited to its national conditions.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fourteen year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unrest in Thailand has been persistent. As a result, military coups often take place, which attracts worldwide attention. Stabilit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democratic mechanism, and the only way to long-term national stability is negotiation and reconciliation between all the factions. To take on a path of stable development, the Thai democracy must adopt a full range of measures, adjust the behavior of some important parties involved,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and strengthen awareness of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parties must coordinate to rationally promote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and the future new government must take balancing the interests of various sectors of society as the core task of its work, and gradually eliminate the root causes of social division and class confrontation through inclusive development.

Keywords: Thailand, democracy, predicament, development prospects

猜你喜欢
发展前景泰国困境
泰国的中秋节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我的泰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