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唱大风

2015-09-10 07:22王丽王中山张楠楠
决策探索 2015年7期
关键词:黄淮创客学院

王丽 王中山 张楠楠

黄淮学院转型发展吸引世界目光

勤奋耕耘,收获满仓。短短几年,弹指一间。转型发展,世人瞩目。

早在2013年年初,黄淮学院的转型发展变化,就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关注。2013年1月,教育部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试点工作,经过严格评审,黄淮学院以其突出的转型发展成效被遴选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单位;6月,学校又入选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并成为副理事长单位。2014年1月9日~10日,教育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暨现场观摩会在黄淮学院召开,专题听取黄淮学院转型发展的经验介绍。

2014年4月25日~26日,由国家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驻马店市隆重召开。来自国内200多家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和地方政府代表以及印度、德国、荷兰、芬兰、韩国等国家的企业精英、教育专家齐聚驻马店,研讨、交流、参观,聚焦产教融合主题,共商高校转型发展大计。178所国内高校共同发布的《驻马店共协,更是首届论坛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

教育部副部长鲁听在首届论坛上指出:正是由于黄淮学院的创新实践,才诞生了今天中国教育的“达沃斯论坛”——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虽然黄淮学院“升本”的年龄刚刚10岁,但已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率先转型的路子,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年6月23日~24日,国务院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在经验交流阶段,黄淮学院校长介晓磊作了“适应需求,主动转型,积极探索应用技术大学办学之路”的典型发言。

黄淮学院的转型发展受到了全国同行的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来黄淮学院学习、考察的全国高校达2D0多家、3DOO多人次。学校的专家、教授也多次受邀到云南、湖北、吉林等省市高校举办讲座,介绍“黄淮经验”。这在全国地方兄弟院校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回望奋斗的足迹,历数—路走来的串串脚印,才能真正理解“黄淮经验”来之不易。

2010年,面对基础差、底子薄、资源少、矛盾多的发展困局,路向何方,学校发展面临“生死抉择”。

时任校党委书记的景照辉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说:“学校党委必须对外部发展变化高度敏感,把握学校办学方向,做好顶层设计,这是学校党委的责任。我们通过深入研判并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确立了‘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办学方向,确定了‘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不断增强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转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态度决定一切。”“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做正确的事,要把握科学的方法论,正确地做事。”“方向对了,还怕路远吗?”……这些是校长介晓磊当初的名言,更代表着一种理念。在一次座谈会上发言时,他说:“一所学校的发展,首先要有准确的办学定位和科学的顶层设计。作为吃着河南省财政饭的公办高校,必须反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为河南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黄淮学院之所以走转型发展道路,源于我们对内、外部形势变化所做的缜密思考、价值判断和积极回应。”

时代呼唤变革,转型酝酿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是校党委顺应时代潮流作出的符合黄淮学院实际的科学判断,也是加快学校转型、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抉择。为了把创办应用技术大学的顶层设计变成广大师生的实际行动,2011年校党委决定:围绕“怎样办好应用型大学、怎样培养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等核心问题,采用“政策引路、专家指路、行业铺路、学校探路”的方法,开展为期1年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刮“头脑风暴”,驱除思想上的“雾霾”,坚定定位自信、道路自信、前景自信,增强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围绕转型发展,2011年以来,学校邀请了30多位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专家来校做輔导报告,校领导带领中层干部先后分16批近3D0人次到省外应用技术大学考察学习,并选派100多名干部外出培训、挂职锻炼,50名中层以上干部到德国、英国、印度和台湾地区的应用技术大学进行学习培训。通过系列学习培训和交流、考察,广大干部、教师对创办应用型大学的理论认识更加清晰、思想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目标更加明确。

“天下之事,行之贵力。”思想清、方向明,关键在行动。

“尽管当时的财政经费支持力度不到位,甚至还缺少配套政策,面对追赶其他同类学校建设水平和创办应用技术大学的双重压力,我们发扬‘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学院精神,不等、不靠、不观望、不徘徊,自我加压,主动转型。一线老师‘背水一战、壮士断腕’,自我否定,在否定之否定中提升水平,使传统的实验室变成了工作室、梦工场、创客空间,对课程进行系统改革,通过‘删、增、调’等,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让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产品、新设备融入到教学环节,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但是老师想清楚了,行动也就自觉了。”校党委书记杨德东的话语充满豪情。

无怪平,时任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2013年到黄淮学院考察时说:“黄淮学院有可复制和不可复制的地方,可复制的地方是如何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等;不可复制的地方,就在于学校领导班子强,大家精诚团结、志同道合,带头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信自觉,带队伍推动工作,这是不好学的。还有就是黄淮学院的奋斗精神,他们的这种团队意识,改革加压、壮士断腕的奋斗精神,是黄淮的秘密武器,也是不好学的。”

五大发展战略让黄淮转型升级

建设一所独具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是一个持续、艰苦、充满激情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也是一个蝶变、超越的转型与提升过程。

如何实现黄淮学院的跨越发展、持续提升,2010年12月,校党委“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明确提出了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合作等“五大发展战略”,让黄淮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人才强校战略

“为了实现思想,就需要有实践力量的人。”马克思的这句名言,至今仍给人深刻启迪。创办应用技术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关键还是依靠人,依靠一批“有实践能力的‘双师’教师”并迅速行动起来,靠实干建真功,以实效论英雄。

为此,学校实施“双师双聘双百工程”,积极从行业企业聘用120多位行家里手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每年选派1D0多名专业教师到联盟单位企业生产一线和相关政府机构参加顶岗实践或者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共建的科技创新平台,要求每一个院系都要建立市级或校级的研发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并给予项目和经费的支持,以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全校已建设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研究所等创新平台近30个,各类创新团队50多个,参与教师2D0多名。

为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学校每年选派30~50名业务骨干到英国、印度、美国等国家培训,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质量立校战略和专业集群战略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办学的质量涉及多个方面,但是其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黄淮学院的人才质量观体现在人才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上,具体描述为“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毕业生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在专业改造整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更新、手段方法提升、质量考核评价等方面下大力气改革和建設,有的甚至是“颠覆”,以此真正提升学生的文化与专业素养、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牢固树立“四育人”观念,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生产育人,尤其是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弥补了学校资源平台“短板”,实现校企“双主体”协同创新、合作育人。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初步构建了质量标准体系、条件保障体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教学运行、管理和服务的常态化、规范化。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先进、适用、配套的软硬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2012年,学校在全省率先建设完成了2.3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吸引行业企业带着先进的设备、优质的项目以及经验丰富的行业导师入驻园区,把真实的情景、真实的任务、真实的岗位引入校园,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育人。目前,已有IBM公司、中锐咨华等56家企业带着72个项目进驻创新创业园,嵌入团队23个,参与教师154人,为学生提供了1000多个校内培训工位。

学校实施专业集群发展战略,紧扣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产业集群打造专业集群,实现学校的专业集群与地方主导产业集群对接,打造专业升级版。为此,学校在专业“存量”上,“关、停、并、转”,优化整合,使之向应用型方向改造调整。在专业“增量”上,着力瞄准新兴产业,发展应用型专业。

一是整合优化学科资源。对教学院系进行合并调整,并把7个系重新命名为7个应用型学院,对5个系进行更名,如把音乐系更名为音乐表演系,物理系更名为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等,彰显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二是紧跟行业科技进步改造老专业。逐步改造和取消招生就业难的师范类专业,比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上拓展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在取消物理学专业基础上新增了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应用型专业。三是紧扣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设新专业。重点发展与地方经济关联度高、就业渠道广的新兴专业,如生物工程、化学化工、旅游管理、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等。目前,学校的应用型专业已经占到专业总数的90%以上。四是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建设了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并重点培育和建设了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和管理经营类4个应用型特色专业集群及若干小集群,提高了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符合度、依存度、贡献度、满意度”。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校企互动的专业建设机制,让企业深度参与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做到“学校教的就是市场要的,更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切实提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产业需要的符合度。

项目带动战略和开放合作战略

为了保证学校的顶层设计快速推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并产生效果,学校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和开放合作战略,以项目为抓手,以合作求突破。

合作办学,是黄淮学院被“逼”出来的一条路。学校发展光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黄淮学院在财政支持不足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坚持项目带动、开放合作,通过校外合作、省外合作、国外合作,开放式办学,把行业企业、兄弟单位、政府等各方面资源都拿来为己所用,保证了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项目共担、互惠多赢”的原则,学校与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合作发展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经发展到186个,其中校内入驻企业50余家,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近140个,其中1个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初步形成了“校中有厂、厂中有校”、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格局。

“今年,我们公司将和黄淮学院各投资1D00万元,共建黄淮置地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建筑工程培训中心,工程项目即将开工,我们真正做到了把企业办进大学。”河南置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万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合作发展联盟的基础上,着力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更广泛的合作,让更多的企业行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目前,学校已与多家大型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着手共建了银泰电动汽车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用友新道经济管理学院、吴华骏化学院、跨境电子商务学院等新型二级行业学院。

同时,学校还与深圳华为电子、北京达内集团等企业合作创办研发中心、工作室,借助一流企业资源,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这一“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搭建云计算平台、“黄淮创客空间”等平台,支持更多的黄淮学子带着创意,融入企业、融入市场,推动黄淮学院“四创”教育结硕果。目前,学校与北京中锐咨华公司合作研发的三网融合无线网关一代产品已经上市,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第二批产品正准备上市。

开放办学,走国际化合作道路,是加快创建应用技术大学的必由之路。按照“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的发展思路,学校先后与英国、印度、美国等国以及台湾地区的17所知名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仅2014年,学校新增2个国际合作本科教育项目,使学校获批的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升至6个。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办学理念、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了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工作。

“五大发展战略”让黄淮学院完成了从传统专科学校管理向现代应用技术大学管理、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从传统知识本位的学科教育向能力本位的专业教育的“三个转型”,实现了办学基本条件、内涵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的“四个提升”。

创新创业驱动黄淮内涵式发展

“创客”一词因为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生》,在一夜之间成为热词。不过,在这个时髦名词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

目前,中国民间的“创客”团体正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更能代表河南水准的应该属于黄淮学院的“创客空间”。今天,黄淮创客再次吹响集结号,他们所研发的“中国智造”不断书写着“中国神话”。

潘泳是黄淮学院有名的“创客”,因为发明“苹果皮520”,被海内外媒体誉为“苹果皮之父”。2015年2月7日,他新研发的“漫聊神器”上线发布仪式在北京众筹坊举行,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广播电台及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共同见证了这一“中国智造”的神奇魅力。

这是一款可以实现人脸表情同步生成动漫的APP,目前已有Android和IOS两个版本上线,用户可在相关应用程序商店免费下载使用。这一软件的上线,不仅为中国人春节送祝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而且标志着一个全新“漫聊”时代的开启。

“这是第三代无人机,飞行高度达到300米以上。”在黄淮学院的体育场上,“创客”李勇冬这样告诉记者。只见他轻轻触摸一下手中的按钮,无人机便腾空而起。

2012届毕业生王乙丞研发的节能水龙头,获国家专利:2013届毕业生生俊开发的Andr01d平台飞行器控制嵌入式系统,被港商买断:全国“挑战杯”铜奖获得者张金科成功创办思图网络公司……一大批像潘泳、李勇冬这样的“创客”明星,已照亮黄淮夜空。

“在河南省首届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上获大奖的灭火机器人和双足竞步机器人是由我校的创客团队——易团队研制而成,这个团队成立于2011年秋天,2012年9月与北京中锐咨华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黄淮学院软件研发基地。目前,易团队3D打印技术已趋于成熟,正向社会开放;飞行器及智能硬件技术也正在与地方企业联合,准备应用于农业信息化、影视航拍等领域,去年易团队还荣获了‘河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易团队指导老师向记者介绍道,他说,“所谓‘创客’是指不以赢利为目标,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国家虽然今年首提‘创客’概念,但我们这几年一直就在做。”

“创客”明星熠熠生辉,“创客”团队名声鹊起,还主要得益于“创客”平台的搭建。

近年来,学校立足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开展以“创新、创意、创造、创业”为内涵的“四创”教育,整合校内资源,着力搭建“创客”平台。目前,在全省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已叫响河南,成为驻马店的一张烫金名片,吸引国内外高校前来参观学习;1.6万平方米的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一期已建成,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科技一条街正在紧张施工之中。

“我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是集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科研孵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学生‘创客’基地。目前,已入驻银泰电动汽车、小卒动漫科技、华顺阳光新能源等企业46家,进驻项目百余个,提供培训座位500多个、工位1DOO多个,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组建了‘黄淮创客空间’,免费为大学生‘创客’们提供工作场所和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云计算等工作设备,支持他们利用开源硬件和互联网将自有创意作品变为实际产品,同时为‘创客’们提供技术支持、导师辅导。去年我们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还喜获省百万奖补资金呢!”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薛凡说。

应用技术大学改革与建设的时代已来临,年轻的黄淮学院肩负新的责任和使命,在建設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道路上铿锵迈进。

猜你喜欢
黄淮创客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水利诚信单位风采展示(驻马店市黄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中期天气预报
学院掠影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