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市,5月上旬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这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以下简称供销总社)党组成员佟宝君率队的调研组,主要目的就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而内江市,就是供销总社改革发展联系点、全省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试点市。
同一时期,供销总社监事会主任诸葛彩华,也率领调研组来到陕西咸阳,详细了解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和供销社参股企业运行情况。
供销总社的密集调研动作,实际上源于2015年3月2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时隔20年由国务院出台的又一个关于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
事实上,早在2014年初,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列入中央改革办2014年工作要点,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
此前,经中央同意,包括中央农办、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17个文件起草组成员单位,在2014年5月正式启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文件的调研起草工作。
此次发布的《决定》,系统阐述了政府眼中供销社的当前角色,即“党和政府以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供销社体系需“既体现党和政府政策导向,又承担政府委托的公益性服务”;“既有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的特点,又履行管理社有企业的职责”;“既要办成以农民为基础的合作经济组织,又要开展市场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
《决定》也指出,现有的供销合作社体系,存在“与农民合作关系不够紧密,综合服务实力不强,层级联系比较松散,体制没有完全理顺”等弊病。
“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供销合作社曾多次错失改革机遇。”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分析,供销社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尴尬和重重困境,源自于上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农村合作化运动以来,基层供销社民主管理、民主办社的制度便逐渐消亡;“一人一股、按股分红”的建社原则徒剩虚名;社方对社员在价格、品种、收购事务上的优待办法不再执行。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后,基层供销社又试图用经营承包制以减亏增利,“客观上助长了单纯盈利的经营思想,为农民服务的意识更加薄弱,甚至被农民认为是打着合作社旗号的公司”,农民和供销社的利益关系日渐脱钩,农民不再把供销社看作是自己的集体,供销社已经变异为商业集团,难以归位了。
这次改革怎么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表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为农服务这个根本,深刻认识到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是供销合作社的潜力和优势所在,这是供销合作社改革的魂。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介绍,此次供销社改革的重点,首先要拓展经营服务领域,体现怎么为农服务。其二要推进基层供销社改造,密切与农民利益的联结。第三项任务是创新各级联合社的治理机制,落脚点是提升为农服务的综合实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