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

2015-09-10 07:22吴江
中国民商 2015年8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市场需求毕业生

吴江

蓝领工资反超大学生,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教育结构失衡,专业结构和知识技能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一方面有些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这是人才不能用的问题,另一方面有些专业的知识技能不适应就业岗位要求,这是人才不适用的问题。

又如,就业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预报预警体系和就业引导机制还不够健全、就业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就业公共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有些岗位需求信息不能顺畅及时地传递到毕业生中间。

再比如,毕业生就业选择不实际。其典型表现就是坚持自我偏好,不按市场和社会需求选择就业岗位。

对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需要有理性认识。就业结构平衡是相对概念,在此意义上说,不平衡具有某种常态属性,趋向平衡则是过程和目标。经济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时期,这种不平衡如影随形。

而且我们还应该看到,教育结构和基于此的人才结构调整相对与经济社会结构调整而言有时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快速转轨和转型时期,这种滞后性会有放大效应。因此,调整和优化就业结构的关键是在完善市场和发展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建立预报预警机制,提高教育和毕业生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和适应性。

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高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错位。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高。尤其对就业单位、工作强度、薪酬待遇,大学生要求都比较高。大学毕业生比较向往政府部门、外企、国企,但是这些单位的总体用人量还是有限的,大量中小企业是毕业生最大的需求方,目前中小微企业就业已经占到城镇就业的80%以上,他们成为现在吸纳就业的主体。恰恰这些企业需要人才,大学生不愿意去。

另外,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需求有些错位。一方面专业结构不能有效地回应市场需求。比如,据一些机构的调查,以2012届为例,本科失业率最多的前十个专业人数占到失业总人数32.8%,包括英语、法学、计算机和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六个专业,连续三年在本科失业人数当中都是最多的。还有一些教育成本比较低的专业,各种各样的高校都在招生,比如说医学院、农学院都在搞中文专业,很多工学院都在普遍招会计专业,这些专业的招生比较多,所以就业比较难。

反过来,我们看现在高职、高专毕业生比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就比较高,因为它的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的切合度比较高,所以看谁和市场切合度高,它的就业率就好一些。另一方面,我们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现在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比如说现在也有一些结构性矛盾,单位需要有经验、有技术,动手能力比较强的毕业生,而这恰恰是我们的短板,有些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也有待于提高。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市场需求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