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
我最近跟一些朋友交流,他们说目前经济形势有几个特点:第一,下行压力很大;第二,下行到什么时候呢?底在何处呢?第三,同样一个数据看法分歧很大。
我首先从这点说起。我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四年前做过一项研究,我们看了一下二战以后工业化的历史,大概几十个国家都搞了工业化,只有13个经济体算是比较成功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当人均收入达到11000美元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增长速度有回落,回落的幅度30%-40%,有时候达到50%。
回头看中国经济跟他们是相当类似的,我们经历了三十多年高增长,大概到2013年以后会达到这样的回落点。
当时我们提出这个观点时多数人是比较怀疑的,因为大家感觉到中国经济增长挺好的,速度怎么能够下来呢?
最近几年中国增长速度放缓,实际上是个增长阶段的转换,就是由10%左右高速增长转入一个所谓中高速增长。这样一个共识在逐步增加,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确实逐步回落。
“新常态”符合经济规律
那么如何看这样的回落?
第一,这些回落是很正常的,也是符合规律的。我们能在11000美元的点上,是充分利用了工业化增长的潜力,某种意义上讲实际上是成功者的标志。从国际经验来看,今后几年保持6%-7%的增长,在全世界也是排在前边的。
第二,我们增长的基数目前还在继续扩大,2000年的时候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是增加1000亿人民币,因为当时GDP总量是10万亿人民币;最近国家统计局要公布2014年经济总量,大概会达到63万亿人民币左右,这样的水平上,如果增长一个百分点那就是6000亿以上。
所以,不能光看经济增长的比例,我们的底盘已经很大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就算下来一点,增长量还是很大的,我们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是没有问题的。国际上来讲也有两个指标,我们按照现价美元计算,中国GDP总量有很大可能性会超过美国,那将是在2020年或者稍后两年,我们可以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增长回落背后的变化
中国增长速度变化背后实际上是经济结构的变化,这是更具有实质意义的。以前我们是投资为主、工业为主,更多依靠出口、外需、要素的投入,但在此前两三年和今后两三年时间里,正在发生具有转折意义的变化,消费的比重已经超过了投资,其中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了第二产业。
出口增速我们过去一直说在20%以上,2013年降至3.4%。我们的出口竞争力随着要素成本、科技水平上升而有所减弱,未来每年出口增长将停留在5%-10%的水平上。另外,自2013年开始我们的人力资本已经开始下降,依靠人、土地、资本等要素投入维持增长不行了。
结构发生转变同时,我们的经济运行质量也有所提高。目前来看,我们的就业压力并不大。2005年,大概一个GDP百分点的增长吸收80万人就业,2014年吸收就业人口则达到170万,但我们的就业状况还是存在问题的。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工作比较难,另一方面15岁-59岁的人力资源总量已开始下降。
企业盈利水平也在下降。我们最担心效益会不会下得更快,从最近几年来看效益水平确实有所下降但还是稳住了。去年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速度达到10%,10月份则出现了负增长。
财政收入总体上来看财政金融风险是在加大,有些地方日子不好过。诸位来自各地,不知欠了多少银行的账?还有民间借贷。四大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已经上到1.2%了,最近几个月上得更快。
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资源环境可持续性面临很大挑战。我就搞不清楚,咱们福建这么多企业家,到了北京以后,你们什么感觉?在北京天天吸着雾霾,过去讲环境的不可持续性感觉到很抽象,现在是每天都面临这个选择。要么是刮风,这两天刮风了,前天是PM2.5达到将近500,门都不敢出了。APEC蓝那时候出现,是因为北京郊区、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内蒙一些高污染企业停工了。如今APEC那个地方还在,但是蓝已经不在了。所以北京要么是周边停产,一半以上机动车不上路,天气才能好一点。
闽商在北京创业很不容易,你们愿意到北京来,肯定北京还有很多吸引你们的地方。对气候的治理,国务院、党中央下了很大决心,也投了很大的钱,对你们来讲也是一个商机。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节能减排方面,也有很多事可做。
三只“靴子”要陆续落地
中国现在经济发展处在一个转型期,这个时期比平常问题更多。很多国家在这个时期都出现了全面危机,问题大到不可收拾的程度。中国经济总体上还稳住了,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进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看经济形势心态还要平稳一些。下面我再说说大家关心的新常态问题。
目前12月份数据也出来了,还是有下行的压力。最近三年左右经济形势一直有这个特点,上半年增长速度慢慢就疲软了,年中政府会采取一些措施,到下半年经济又开始向好,官方常用一个词叫“稳中向好”。很多经济学者又很乐观了,说中国经济即将走出谷底,走上高增长的轨道,但实际上就那么几个月时间,又掉头向下。
我们的观点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国经济有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过程现在并没有结束。这个过程只要不结束,经济下行压力始终是存在的。中高速增长的底在何处,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因为还没有触底。
可能有人会问,中国经济什么时候才能触底,底在什么地方?我们有一个分析的框架。中国经济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我们把复杂问题可以简单化。中国经济高增长主要是依赖于高投资,主要是由三块组成:基础设施过去几年大概占到总投资的20%到25%,房地产占到25%左右,制造业投资占到30%以上。这三项合起来,可以解释中国投资增长的80%到85%。
其中,制造业投资又直接依赖于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所以我们是这样的分析逻辑,中国高增长要触底、高投资要触底,通俗说就是三只“靴子”要陆续落地:第一只靴子是基础设施投资,已经落地;第二只靴子是出口,也已经落地;等房地产这只靴子落地以后,中国高投资就触底了,中国高速增长就可能要触底了。
房地产出现历史性拐点
很多闽商在北京做房地产,房地产这只靴子怎么落地呢?现在出现的拐点是周期性还是历史性拐点呢?
房地产界很有名的人物说这是周期性的,2015年9月份以后就会朝上走了。我们的观点很明确,是历史性拐点。我们有这样基本的判断:构成房地产投资90%以上的是住宅投资,2014年已达到1200到1300万套住房这个历史需求的峰值。城镇住房历史需求峰值达到以后,基本上整个投资和房地产增长就是逐步回落的过程。
第二个问题是房地产回落和房价的关系。未来房价是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房地产价格从来没有全国统一的市场,是区域性的市场。国际会议中心这个地方的房价很高。有一次我到美国佐治亚州政府访问,有一位女士是博士在那里工作。我问她你平时住在什么地方?她说我住在佐治亚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我问佐治亚州怎么还有驻京办呢?她说不仅是佐治亚州,美国十几个州在北京都有驻京办。所以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房价下不去,北京土地一寸不会增加,但是全世界的人特别是那些有钱人都会到北京来,因为我们是首都。
有些地方的房价,比如鄂尔多斯的房价上不去了,那时候煤很值钱了当时估计会上两三百万人口。现在煤需求没那么多了,所以房价将会和区域性的变动相关,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有一些地方空城、鬼城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但北京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区域性市场的差别、分化是一个特点。
最后一个问题,房地产市场是很短时间触底,还是比较缓慢的、忽高忽低在波动中逐步触底呢?这个问题我们真的很吃不准,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两种情况都有。咱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还有待观察。但是总体上房地产到底以后,中国中高速增长的底基本上两三年就会出现了。
中高速增长的底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做了一些测算,有一个均衡点。总体投资我们过去几年都是20%多,去年投资增长也是20%多,将来会稳定在11%左右。房地产投资会稳定在5%,基础设施13%,制造业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出口是5%-10%,GDP增长点会稳定在6%-6.5%左右。任何数字其实都可以做点预测,但不要太认真,高那么0.1、0.2个百分点都是正常的。我讲的是个逻辑,是分析的框架思路。
经济通缩迹象已出现
最近两年,特别是2014年10月份以后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通缩的迹象在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
我们经济现在转型期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志喜欢高增长不愿意让它下来。我见过一些地方的领导同志,他们说增长速度你说的是规律,但无论如何不能在我手里下来,将来下来可以在别人手里下来。所以还得把速度往上撑,其实也撑不上去,撑上去了也会下来。
再就是速度短期内下降过快影响也是很大的,我们最近就要防止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一个概念就浮出来了,就是“刺激”。刺激的概念有点敏感,很多人一听就把“刺激”和“改革”对比起来了,说我们现在需要改革,不能再搞刺激了。其实“刺激”这个词,是宏观经济学很普通概念,它不好不坏就是个中性词。如果增长速度下滑过快还是要刺激的,但是改变不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过渡。当然还是要往远了看,两三年的时间。
这种状态我认为就叫新常态。“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增长速度已经在中高速增长的位置上了,和过去是不一样的,是新的。“常”是稳住了,不再继续下滑了,那时候你感觉不到明显的下滑压力,有时候还有跃跃欲上那种感觉。我们要尽快进入这种“新常态”。
当然这个新常态并不仅仅是速度,最重要的是结构的变化、增长动力的变化、发展目标的变化、体制转型等等。
提高增长质量的主要指标
我们的企业都来了,很关注创新、追求新的增长动力。我们正在讨论今后“十三五”的发展,“十三五”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将来要以发展质量作为导向。
有些人说你说这个话听着是老生常谈,大话空话。大话一定要做实,空话也要变成真的。因为速度已经涨不上去了,将来就是6%-6.5%,这个经济增长质量不提前的话,6%-6.5%也不一定能保持,所以提高增长质量也不是道理讲出来的,而是逼出来的。
我本人搞点研究,我们下一步还是要以增长质量来导向。那么增长质量有什么样的指标呢?我提了六个指标。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如果再加一句的话,就是物价可稳定。这些指标很重要,把这些指标定下来以后,再倒推和确定我们的增长速度。我们这几年在讲7%好还是8%好?当然8%好,如果是10%那不是更好吗?我们用不了多少年赶上美国,我们很快就可以赶上美国了。我们将来是要用质量指标来倒推增长速度。
今天来的诸位企业家,政府官员最关心的是就业问题、财政问题等等,但我说的是企业可盈利,这个问题是基础。企业可盈利,肯定要用人,才有钱往上交税收,风险才可以控制,给工人可以多发点工资,最后搞节能减排、搞环境治理,也有钱来进行投资。所以企业可盈利是最关键的,企业可盈利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企业过去是和高速度相适应的情况之下发展的,现在是要转型的。
我们曾经做过测算,中国企业10%的增长速度企业盈利状况最好,低于7%以后,如果盈利模式不变的话,40%甚至一半的企业要亏损。但是美国企业2%、3%的增长速度能赚钱,日本的企业0%增长速度也能赚钱。我们的企业要解决的问题是,将来如果是6%、5%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企业要能赚钱。
最近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这两年说产能过剩,尤其是钢铁行业,但2014年钢铁行业的盈利水平是最近几年最高的。可能有人会感到吃惊,为什么呢?因为铁矿石价格下降了,煤、焦炭等成本下降了,这是一个原因。再一个是相当多的钢铁企业关门了。在什么情况下盈利呢?过去是高速行驶的高铁,现在要变成普通列车,速度稍微慢一点。过去是100家企业,现在变成50家甚至20家企业,这些企业是要盈利的,是这么一个过程。
六大领域存在商机
“十三五”期间,最关键一个问题是解决全面持续提高生产力,下一步中国最大的问题是要提升生产力,有那么几个洼地,把这几个洼地变成高地以后,中国经济才有新的增长动力。从国家来讲,这是一个提升的重点,对咱们每个企业来讲,都是机遇:
第一、农业。中国农业现在是不错,粮食产量十连增,但是农业农产品价格在全世界已经排在前面了。有几个数字,国内价格和进口价格,9月份的数据,大米比国际市场高47.1%,小麦高28%,玉米高24.8%,猪肉高97.8%。今天晚上我估计你们是要吃猪肉的,大家要知道这个猪肉要比国际市场上贵一倍左右。大豆高30%,棉花是高51.5%。农产品价格很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也已经很高,农民赚不了多少钱。所以农业发展方式一定要转变,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特别讲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问题。怎么转变发展方式,怎么提高效率,诸位企业家们最清楚。
第二,提高基础产业投资效率。中国这么多年出口行业效率最高,之所以在国外能卖得出去,就是成本低、利润高。诸位现在拿的手机费用跟国际上比较起来,不会低的。咱们的石油、金融等等这些领域中,我们成本都是很高的,因为它是个行政性的垄断,基本上是国有企业为主的。下一步一定要改革,放宽准入,让民营企业进去,进去以后会提升很多效率。
第三,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很热闹,光棍节11月11日网上购物创造了一个很大的纪录。用互联网来改造传统产业只是一个序幕,真正的大戏、重头戏还在后面。互联网到底对我们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搞经济学的人知道有一个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它实际上正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前段时间讲中国能源问题,说互联网大大节省了能源。在座有些女同志都喜欢买衣服,过去说货比五家,得跑五个商店看一看,看完了之后再买这个衣服。至少要出去一趟看五家店,最多出去五趟,有的女同志甚至出去50趟。现在就不是货比五家了,货比五十家、五百家,甚至五千家都可以比。买完以后,电商有仓库,请了一个快递员,开一个蹦蹦车,把这十个女同志的货物给送过去。以前这些女同志出去买衣服,或者开车或者打车等等,交通成本也提高,而且北京的污染绝不是现在这个水平。
还有网上的传播也很厉害,信用资产也可以积累,网上搞那个小额信贷也可以,说这个就是老实人,不需要什么抵押。所以好人有好报了,因为他有信用资产的积累。这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好处。下一步是B2B,产业链的打造潜力更大,诸位企业家把眼睛可以看向这里,潜力非常大。
第四,服务业发展潜力很大。服务业主要是开放,2015年中美投资就要签订协定,要按照负面清单原则来做这个协定,也就是说什么东西你不让弄,你把它管住,剩下的都放开。对美国人都是这样,那对中国人更不用讲了。2015年,通过开放来推动改革,用对外开放推动对内开放,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事情可能会发生,所以诸位你们都关注关注,这里面是有商机的。
第五,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用机器替代人等等。
第六,加快绿色发展。沿海几个城市发展不错,但是到山区发展还是比较落后,一说怎么脱贫、怎么发展,想的就是要搞产业转移、要搞开发区、要发展工业,这个思维需要转变。中国的开发区已经很多了,把很好的环境破坏了。另外,在那里生产的东西能有竞争力吗?这些东西都过剩了。现在要做的就是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都可以解决,但主要是机制问题。
(本文节选自作者在“首届北京闽商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的演讲,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