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蕾 毛长久
上城区是杭州的老城区,历史积淀厚重,有着素质相对较高的选民基础,而由此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也表现出了较强的代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挥好这些代表作用,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意义重大。
实践证明,作为区人大常委会在基层的延伸,人大街道工委保障了区人大工作的落地,有效接通了“地气”,在社情调研、民情反映、民意疏导、公益帮困、实事项目圈选和监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制度自信的“底气”。
人大代表进网格
“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摸黑进家门了,我们的安全也更有保障了。”日前,家住湖滨街道吴山路126号的居民张鑫泽在区人大代表、吴山路社区书记朱虹陪同下相继向湖滨房管站、湖滨指挥部送去绘有“心系百姓,为民解忧”字样的锦旗,感谢他们为居民居住环境改善的辛勤付出。
吴山路126号属于墙门房,建造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属于木结构房屋,房屋破旧、楼梯陈旧、电线老化、屋顶漏水,没有独立厨房、卫生间,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楼内的15户居民。居民居住面积最小的仅有12平方米,最大的也只有29.18平方米,每逢台风来袭,社区都要提前通知居民暂移其他地方躲避,为此居民们没少受苦。
2009年,上城区危旧房改造指挥部曾对该处进行改造,因房屋紧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上先天条件不足,致使危旧房改造未能如期完成。几年来,居民多次向社区、街道和区人大代表反映这个情况。
2012年,湖滨街道推出“人大代表进网格机制”,针对居民反映的难点问题督促职能部门办理。该项难题被区人大代表、湖滨街道党工委书记毛素云和同为区人大代表的社区书记朱虹领取,随后,两位代表积极与湖滨指挥部、湖滨房管站联系,并多次通过代表意见、建议向区政府呼吁,在多方努力下,吴山路126号被列入“危改项目”。
据了解,为了确保危改后的房屋让所有居民尽可能的满意,社区多次召集住户召开协调会听取意见建议,并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其中,当好民情观察员、项目监督员,也征集到不少金点子,并被湖滨指挥部采纳,合力解决了126号居民多年使用公共厕所不便的问题,实现了独户独卫生间。
如今,吴山路126号危旧房改善工程已验收。整洁的厨房、独立的卫生间、宽敞结实的楼梯、配备齐全的消防设施、安全的通电线路……吴山路126号大变样,人大代表们功不可没。
“人大代表进网格”是湖滨街道人大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据悉,湖滨地区有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共36名,代表素质较高,参与意识较强,但代表作用的发挥与社会关切、群众需求相比仍存在不足。为进一步推进代表参与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发挥好代表作用,2012年10月,人大湖滨街道工委按照《上城区网组片社会服务管理联动运行“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办法(试行)》要求,结合“人大代表进社区”接待选民与群众活动,推出“人大代表进网格”——将36名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根据辖区实际,按照1个网格2-4名的比例进驻到辖区的18个地理网格中,通过“网上网下、线上线下”平台,在网格中收集民情,反映民意,参与管理,有效监督,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树立人大代表主动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主动服务居民的良好形象。
人大湖滨街道工委副主任方仁然表示:“‘人大代表进网格’新举措,有效促进代表‘履职在当地、服务在当地、作用发挥在当地’,并在拓宽人大代表履职平台、推动人大代表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代表更好为民办实事、更好展示代表形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统计,近两年来,代表们相继走访网格1300余人次,收集民情民意1500余条,服务居民近两千人次,顺利解决了染坊弄门牌更换、解放路194号危旧房改善、蕲王路11号楼房拼卫等民生问题百余个。穿梭在网格中的代表们,是湖滨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践行“一线工作法”
8层楼高的定安路37号,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供水全靠楼顶水箱,用气全靠液化气瓶。为此,居住在这里的42户人家吃尽了苦头。一到夏天,供水就会因为压力不足而闹停,水箱的水体还常泛浑、有异味。此外,由于没有安装煤气管道,老年住户不得不跑上跑下,搬运液化气瓶。
2013年8月,楼里的居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代表联络站向人大代表“诉苦”。人大代表舒国云等多次实地踏勘,把不同楼层、不同条件的居民诉求都了解了一遍。
为此,人大清波街道工委牵头,邀请有关部门单位,先后召开了3次协调会议。
好几个方案先后抛出,各方意见始终不统一。带着民意期盼的人大街道工委不得不多方奔走协调,历时一年,各方终于就经费构成、安装方案达成了一致。
截至去年11月3日,所有住户的自来水“一户一表”开通手续办理工作全部完成,各个楼层的煤气管道也铺设到位。舒国云由衷感叹,“一年了,终于有结果了,很欣慰。”
这就是清波街道的“一线工作法”:组织代表做到“在一线了解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
近年来,省市委多次强调人大要增强“一线”意识,发挥“一线”作用。基于此,上城区人大清波街道工委为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重要作用,切实推动事关民生难题的有效解决,真正当好群众的“娘家人”,于2012年起探索实践“一线工作法”。基本内容是“知民情,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排民忧,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聚民智,做到工作在一线推动;顺民意,做到代表在一线考评”。
据悉,近年来,人大清波街道工委践行“一线工作法”,推动光复路公厕提升改造、老年食堂屋顶绿化、单元电控门更换维修、小区监控覆盖安装等民生项目的实施。代表们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为维护群众利益不断奔波,换来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感谢,仅收到的锦旗就有19面,增强了群众对人大街道工委和人大代表的认知感和满意度。
探索“四式监督法”
人大代表是监督工作的主体,如何提升监督的实效,人大南星街道工委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很长一段时间,南星地区八卦田公园门口的牌坊附近,一直没路灯,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周边的玉皇山社区居民又喜欢在这里散步、跳舞、打太极拳,但一到晚上就提心吊胆,生怕摔倒。
虽然附近居民反响强烈,但因管辖权、电源线路等原因,路灯安装问题一直被搁置了三年之久。
对于老百姓关心的这一民生项目,人大南星街道工委“一督到底”,组织代表以实地查看、面商沟通、跟踪问效等方式督办实施,确保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
一次次跟踪、沟通,问题终于迎刃而解——南星街道出资12000多元,在八卦田公园牌坊周围的四个角落,安上了4盏全新的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
如今,八卦田公园大门口广场变亮堂了,居民们再也不用摸黑锻炼了。
人大南星街道工委近年来探索实施了“四式监督法”,通过落实人大代表项目式督查、参与式督政、通报式监督、跟踪式督办等,以问题为导向,突出了监督重点,促进了民生改善,进一步推动了基层民主在制度框架内的运作。
据统计,至今,人大街道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实施项目化督查21次,开展通报式监督62次,落实跟踪式督办282次,进行参与式督政8次,向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建议236条,为群众解决民生问题182个,有力促进了辖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代表联系群众 “全天候、多渠道”
网络时代,少不了代表与选民的网上联系。
截至2014年底,上城区人大各街道工委全面完成了“O2O”建设。“线上”建立网上代表接待站,“线下”组织200名代表进驻159个地理网格,“面上点上”依托2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下设33个联络点,方便代表在站、点轮流接待。依托“代表网上接待站”、“民情E点通”、“周末有约”等平台,上城区基本实现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全天候、多渠道”。
去年,饱受多年汛期洪涝困扰的居民,曾在南星街道馒头山选区的网上代表接待站写下了这样的心声:“我是馒头山社区的居民,今天留言来感谢一下张奎贵、边江两位人大代表。我们社区是老小区,没有下水管网,交通不顺畅,消防也不到位,遇到台风和大雨就会水漫金山,人都动不了。两位代表这些年来不断帮我们把意见提上去,现在我们终于盼到解决了!”
紧跟下面留言的边江代表通报最新进展,还朴实地表明了心迹:“作为代表,很高兴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也谢谢大家多年来的支持。”这样的互动,在上城区的网上代表接待站并不少见。这是上城区人大探索构建“传统+现代”、“线上+线下”,代表“全天候、全覆盖”联系服务选民的生动体现。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不仅要识民情、接地气,更要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为群众谋利益的好事、实事。”上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丁晓芳表示,人大街道工委延伸人大工作触角,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呈的纽带作用,使全区人大工作形成了自上而下、贯通到底的完整体系。
“加强人大常委会与选民的联系以及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人大提出的这两层联系都需要通过制度的平台和工作的载体加以推进,上城区的实践证明了街道设立工作机构的必要性。” 复旦大学选举与人大制度研究中心主任浦兴祖教授在《街道人大工作的挑战与突破》论坛会上如此表示。
“高层创新有限,基层创新无限。”在论坛会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郎友兴教授也表示,上城区街道人大工作给我们提供的一大重要启示是,“代表作用发挥多少与代表本身素质没有必然联系,关键是要有制度去保障和激发代表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