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旭晖
众创空间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办公场地的提供,而是在于空间里人才、理念、技术的相互启发、资源共享而产生的聚变效应。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之下,各类众创空间大量涌现,纷纷冠之以“某车间、某工场、某咖啡”等名号。尽管大部分众创空间承担着孵化和服务创业企业的功能,但也的确存在部分地区项目评估不充分便仓促跑马圈地,进而形成新一轮资源浪费的风险。
在这一轮众创空间热潮中,有三种现象值得引起注意,其一是传统地产开发商正在制造“科技地产”的泡沫,其二是地方政府主导型的众创空间有可能沦为新的政绩工程,其三是市场化运作的众创空间也开始迷失方向,忙于跨界和扩大规模。
盲目扩张中的隐忧
1个多月选址10余处,“圈地”超过5万平方米,这是万科前高级副总裁毛大庆的“优客工场”的扩张步伐。地产高管毛大庆高调进军众创空间并非孤例,在他之后,绿地、亿达等知名房企,嫁接“互联网+”因子,纷纷提出打造中国版联合办公租赁空间运营商。
他们的入局,因名人效应和品牌影响,加速了众创空间的发展。但是,大兴土木搞房地产建设,轻视软性产业链服务供给,他们也给尚显稚嫩的众创空间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部分地产商搞的众创空间,本质不是为了发展创新创业,而是把房子租出去、卖出去。符合地产商利益的跑马圈地,则有可能把众创空间引向地产扩张的豪赌。
除了企业的过度投资之外,当下各地的众创空间绝大多数是政府主导。一年内建成多少个众创空间成为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眼下各地政府正在进行一场“数字竞赛”。有条件的要做,没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做。众创空间“飞马旅”创始人袁岳最近表示,现在每月都能接到中西部地区的数十个电话,邀请“飞马旅”去那里搞培育,开发众创空间。但创新创业毕竟有较高风险,本地有无创业创新资源亦是一个问题,一味上马众创空间容易形成新的政绩工程。
一些高校或企业,甚至领到了政府摊派的任务。在你未唱罢我登场的政绩工程里,众创空间数量迅速扩张。这样下去风险自然难以把控,就像一位投资人所说,“地方政府可能一不小心做了件只管挖坑、不管后续的事”。
众创空间不是“杂货铺”,要做好应该走专业化路线。这就需要一步步积累,下一番苦功夫。不过,在创新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不少众创空间忙于扩大规模。在根基未稳的时候,他们抛弃细分领域向全领域迈进,并张罗着四处开分店。这样一来,他们精力分散,难以为创业者提供应有服务,对入驻企业不再精挑细选。对此,投资者不无抱怨,投资者希望众创空间和创业项目数量增长,但更期待项目质量的提升。投资机构对于在各类孵化器推荐的项目中“淘金”,感觉越来越没把握了。
众创空间究竟是什么
“众创空间”是科技部在调研北京、深圳等地的创客空间、孵化器基地等创业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总结各地为创业者服务的经验之后提炼出来的一个新词。
那么,究竟何谓众创空间?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的定义,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这类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了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显然,众创空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概念,也不能把它与现有的任何一种具体形式划等号。科技部也一再强调,众创空间绝不是大兴土木的房地产建设,而是在各类新型孵化器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
众创空间的概念外延与孵化器略有重叠,但应比后者范围更大。一方面,众创空间包括那些比传统意义上的孵化器门槛更低、更方便为草根创业者提供成长和服务的平台。另一方面,众创空间不但是创业者理想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还是一个能够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融合、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财务、媒体资讯等全方位创业服务的生态体系。众创空间应当至少具备三个特点。
首先是开放与低成本,面向所有公众群体开放,采取部分服务免费、部分收费,或者会员服务的制度,为创业者提供相对较低成本的成长环境。
其次是协同与互助,这是众创空间与传统孵化器最大的核心区别。通过沙龙、训练营、培训、大赛等活动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和圈子的建立,共同的办公环境能够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启发、资源共享,达到协同进步的目的,通过“聚合”产生“聚变”的效应。
第三是资源结合和便利化。团队与人才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孵化与投资结合,通过提供场地、举办活动,能够方便创业者进行产品展示、观点分享和项目路演等。此外,还能向初创企业提供其在萌芽期和成长期的便利,帮助其健康而快速地成长。
总之,众创空间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办公场地的提供,而在于空间里人才、理念、技术的相互启发、资源共享产生的聚变效应,这是最为根本的。
地方政府的反思
以浙东某市为例,该市将众创空间定位为大众创新创业者提供早期办公、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融合、创业培训等全方位服务的创业创新平台,并将该平台分成综合服务、创业交流、入驻企业办公以及运营配套等四大功能区块。从其定位就可看出,所谓的众创空间与传统的孵化器并无明显区别,不过是换了个帽子。如果抛开已有的孵化器,另建一个戴着众创空间帽子的孵化器,无疑是对各种资源的严重浪费。
所幸该市自身也在反思,在对众创空间运作发达的地区进行调研后,结合自身在筹建当中遇到的困难,该市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创新力量薄弱,入驻项目趋于单一。为了建成一个符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和产业特色的众创空间,实现空间入驻项目的多元化和空间的高效运行,该市需要一个优秀的第三方管理团队来运行众创空间。目前,从该市本身资源看,能符合条件的第三方管理团队稀少,力量薄弱,其他市级平台的第三方管理团队也主要以外聘为主。但是受其他各地创业平台优惠政策吸引等因素影响,难以引进第三方管理团队和优秀创新创业项目。从目前调研摸底情况看,该市60%项目集中在电商领域,其他地区平台的电商项目均在50%左右,创新资源单一,难以实现众创空间的多元化发展和对经济的全面带动。
二是众创空间耗资大、风险高。以该市最初选址的闲置仓库为例,该区块占地约16亩,拓展该区块的最基本方式是:部分仓库向上加层、区域范围内新建一幢办公楼,可以达到新增建筑面积2倍以上的效果。但根据该市测算,加一层和新建一幢办公楼约需1000万元,装修、办公用品、网络费用,空间绿化、水、电安装等费用约需1000万元。此外,加上对众创空间政策的补助、种子基金的设立,费用总计在5000万左右,占该市财政对科技投入的一半左右。在拼政策、拼资金的大环境下,经济发展状况一般地区的众创空间几乎无优势可言。
三是单靠政府投入难以为继,但民间积极性偏低。由于建立空间属于企业新建投资,存在工程量大、投资金额高、投资回报周期长、人才团队缺乏、创新创业项目情况不明朗等问题,导致民间力量更多的处于观望的状态。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