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上海的职业妇女

2015-09-10 07:22王贞虎
书屋 2015年3期
关键词:妇女上海

王贞虎

在靠近上海外滩高楼林立的圆明园路上,一幢褪了色的红砖三层楼小洋房,处于四周宏伟的建筑中,似乎显得有些寒碜。然而,在陈旧的门墙内,却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歌声、笑声阵阵传出。这就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职业妇女之家”。

肇始于清末的女权运动,到了五四时期达到高潮。进入民国后,广大妇女争解放、求平等已成为一股时代潮流。斗争焦点集中在争取财产权、婚姻权、教育权、职业权、选举权等问题上,其中争取职业对等权是一项重要内容。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法律上明文规定妇女享有上述权利,尤其规定妇女有权从事社会职业。上海当时是中国得风气之先的地方,故在上海出现了一个人数众多的职业妇女群体。

职业妇女大致可分为公职妇女、职业妇女和自由职业妇女三类。

公职妇女,主要是指担任国家、地方行政部门以及各文化、企业、教育等领域要职的女性。这些人多受过国内外高等教育,在本专业领域中有出色的成就,又有相当的社会活动能力,社会名望较高,从而担任了一个部门、团体的负责人。在政界,当时上海虽未有女性任市长,但已有女性担任区长之职者,如邱希圣。她任职后,提倡妇女解放、妇女参政和男女平等。又如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新夜报》社社长、国民出版社总经理、诚明文学院教授金振玉,早年毕业于南汇女子师范后,随丈夫著名会计师奚玉书从事社会活动,为妇女权利及社会福利而努力奔走,在医疗卫生、新闻出版事业上也有很大成就,社会名望很高。在司法界,曾任上海地方审判厅厅长之职的郑毓秀,在老上海恐怕无人不知,知名度极高。出身于广东的郑氏,早年即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1919年,曾代表中国妇女界赴法参加巴黎和会,极力维护主权,反对签订和约。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归国后,即被任为上海地方审判厅首任厅长,先后担任江苏省政府委员、上海法学院院长、立法院首届委员等多职。曾参与起草《氏法典》,多次出使欧美,国际影响很大。在律师界,知名的女律师也不乏其人,如“七君子”之一的大律师史良,为人廉正,公正不阿,在妇女界享有盛誉。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与马相伯、沈钧儒等组成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因倡导联共抗日、救亡图存而与沈钧儒、章乃器等六人一起被捕,成为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之狱”。获释后,不改初衷,坚持为妇女解放、民主自由而斗争,成为中外闻名的社会活动家。又如曾获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法学博士的女律师钱剑秋,抗战中,任上海市抗敌后援会负责人。上海沦陷后,坚持地下工作,打击敌伪,被日本宪兵逮捕,严刑拷打、灌水、电击、数日断其饮食,仍未屈服,终获释出狱。抗战胜利后,任全国妇女运动委员兼上海市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而另两位女性陆惠民、陈韶型,分别是惨死于日本宪兵手下的杜刚、张小通的夫人。陆惠民是著名的女律师,曾任上海市参议员、上海市妇女会理事;陈韶型则任上海妇女工作促进会理事长、妇女协会常务理事之职。

民国时期,上海各行各业中均有不少职业妇女。而在医疗卫生、银行、会计、商店、教育、电讯、电台等部门中,职业妇女尤多。在各大中小医院中,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女医生已占一定的比例。产科医生中,十分之九为女性。护士一职,几乎全由女性专任。药剂师中,十之七八为女子,男药剂师不过十之二三。在上海各商行、政府机关、洋行、银行中的打字员多由女性担任。女秘书在各企事业单位中迅速增多。许多银行、商店的会计、出纳也多用女子。在教育界中,虽然各大学的女教授、女讲师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还属凤毛麟角,但中小学中女教员已占很大比例。而上海幼稚园教师,可以说没有一个是男性。由于女性声音清脆悦耳,故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电信局的电话接线员也以女性为主。电台的女播音员多受过大中学教育,有的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会多种地方方言。至于广大商店、工厂企业中的女店员、女工,更是数量颇大。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的女子警察以上海为发端地,也以上海的女警察为最典型。1929年上海市警察局首先设置女子警察,以后在各省市推广,但未正规化。1946年,上海正式招考女警察,从事正规的警察训练,毕业后全部分在市警察总局营业科,主要从事检查节约与取缔黄牛党(诈骗团伙)的工作。

在从事自由职业的人中,妇女也占了很大比例。在当时的文坛上,活跃着一大批妇女,当时几位著名的女作家、女记者,差不多都集中在上海。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女子享有盛名者实繁有徒。在绘画上,有著名的女画师吴青霞,书画皆佳,其作既具男性之苍劲雄浑阳刚之气,又有女性气韵秀逸阴柔之美,实为现代女画家中杰出人才。又如女画师周倚霞,诗书画俱绝,及笄之年已蜚声艺坛。在上海舞坛上,名声最大的数舞蹈家戴爱莲与王渊了。戴爱莲从英国学成归来后,集中西方舞蹈艺术之精华,独创一套舞蹈理论,对于现代中国舞的贡献很大,先后担任了国立歌剧学校舞蹈系主任、壁山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话剧系教授、中国乐舞学院名誉院长等职,与其丈夫著名漫画家叶浅予一起被称为“艺坛二绝”。

在电影、戏剧、戏曲等行业中,也是女性占多。清末以降,由“髦儿戏”发展而来的上海女戏院中,演员全为女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男女合演说唱后,女演员更是蜂起。由的笃班发展而来的越剧,原来的男班逐渐消亡,成为清一色的女班天下,其中活跃于上海舞台上的筱丹桂、尹桂芳、徐玉兰、袁雪芬等“十姐妹”名声最响。五四后出现的话剧、电影业中著名的女演员更多,如胡蝶、黎明晖、宣蓄琳、阮玲玉等。在上海的歌坛上,红歌星也大有人在。此外,上海的摄影家、雕刻家、工艺美术家中也不乏女性。

民国时期的上海职业妇女为推动社会进步、争取妇女解放、繁荣上海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应该看到,虽然上海的职业妇女人数不少,但在上海妇女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还不大,大部分妇女仍未走出家门来。除少数出身望族或某些社会名望很高的公职妇女外,多数职业妇女的社会地位仍不高,在婚姻、就职、经济、文化方面仍未获应有的权利,甚至受到残酷的迫害。如著名女演员阮玲玉、筱丹桂等即因不堪社会恶势力压迫而屈死。即使身任上海某区区长高位的邱希圣也深有感触地谈到:“中国近来对于妇女在法律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地位与权利,表面上虽然已经平等了,而实际上还是距离很远。”这从一介侧面反映了这批职业妇女的实际地位与苦衷。

猜你喜欢
妇女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我去上海参加“四大”啦
上海之巅
上海城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如何提升妇女获得感——陕西妇联持续深化改革
当代妇女的工作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