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能
朱熹注《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道:
蘩,白蒿也,所以生蚕,今人犹用之。盖蚕生未齐,未可食桑,故以此啖之矣。
蘩是白蒿不假,但“蚕生未齐,未可食桑,故以此啖之”的说法却大错特错。
朱夫子不是蚕农,他不了解蘩的真正用途,所以便凭自己的臆测,说了上述那番话。他那样说有什么依据没有?没有。他那样说合乎事实吗?不合。所以我们不能信他的。
他说的“啖之”,只可作两种解释:1.给它吃;2.引诱它。可是这两种解释都不通。初生之蚕“未可食桑”,又怎可给它吃蘩(事实上蚕从来都不吃蘩)?要说拿蘩引诱它吧,幼蚕并不喜欢蘩的气味,蘩对幼蚕的诱惑力又在哪里?要引诱也该拿桑叶引诱呀!
原来,蚕农采蘩,是用来煮汁,待冷却后浇沃蚕卵;或用其汁给蚕具消毒。蘩汁有很好的灭菌功效,而气味却较少刺激,用以润湿卵売,幼蚕才易破壳而出;用以洗涤蚕具(尤其是旧蚕具),能有效杀灭细菌,使幼蚕生长得更为健康,这才是蘩的真正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