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氏兄弟,不上市的石油大王

2015-09-10 07:22驰疆
环球人物 2015年31期
关键词:弗雷德查尔斯大卫

驰疆

美国大选向来都少不了商业大佬的身影,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金主”。这不,尽管希拉里目前在民主党内一路领先,但也不是高枕无忧。除了要面对政敌的纠缠,她还得应付来自商业大佬的诘问,其中就包括美国石油巨头科氏工业集团的两位当家兄弟——查尔斯·科赫和大卫·科赫。他们唱衰希拉里,最近又对她提出的设立能源清洁税非常恼火。

自然,希拉里等政客对科氏兄弟有时也“非常恼火”,但又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手中的财富有很大的“发言权”。

科氏兄弟执掌的科氏工业集团业务涉及工业、农业、金融业等,全球员工达10万人,年收入超过1100亿美元,是全美第二大非上市私营公司(仅次于嘉吉公司)。兄弟俩各拥有公司42%的股份,以410亿美元的净资产位列《福布斯》全美富豪榜的第五位。

科氏工业集团的总部大楼建在堪萨斯州威奇托的一片草原上,查尔斯的总裁办公室位于大楼的三层。办公室里摆放着他和弟弟、妻女的合照,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的画像,上面是他的父亲弗雷德·科赫,也就是这家集团的创始人。

弗雷德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1925年,他和同学一起创办公司,担任化学工程师。1927年,他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炼制汽油方法,却因此受到美国一些石油公司排挤,列了44条法规来禁止这种方法用于生产。无奈之下,弗雷德远走苏联,与苏联政府达成契约,帮助斯大林政府建立了15座现代化原油精炼厂。

1932年,弗雷德回到美国,在堪萨斯州娶妻生子。1933年,老大弗雷德瑞克出生;1935年,老二查尔斯出生;1940年,双胞胎大卫和威廉出生。在教育儿子上,弗雷德极为严厉,查尔斯曾回忆:“我8岁的时候,父亲就让我在郊外的土地上劳作,从破晓一直到黄昏,稍有偷懒就会挨批评。”在商业上,弗雷德也尽显强人本色。从上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他就利用在苏联累积的财富,收购了多家炼油厂。1940年,弗雷德创建伍德里弗炼油公司,这就是科氏工业集团的前身。

上世纪50年代末,弗雷德患上了心脏病,公司业绩开始下滑,只能达到收支平衡。那时,查尔斯刚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在理特管理顾问公司做咨询师。弗雷德非常欣赏这个儿子,希望他能回家工作。1961年,查尔斯接管了父亲的大部分工作。当时,弗雷德只对儿子提了一个要求:“你可以按你的方式管理,但不能将公司卖掉。”

5年后,弗雷德去世,查尔斯成为公司总裁。为了纪念父亲,他将公司改名为科氏工业集团。一次,在整理遗物时,查尔斯在保险柜中发现了一封父亲写于1936年的信。信上说,他购买了巨额保险以确保去世后,孩子们有钱接受良好的教育。父亲再三强调:“如果你们选择让这笔钱摧毁自己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那么它将成为你们的诅咒,也将成为我的过错。”查尔斯这才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至今,这封信仍和父亲的画像一起,挂在查尔斯的办公室里。

查尔斯继承了父亲的商业才能,做事雷厉风行。接管公司初期,他意识到公司缺乏长远的发展计划,就开始了一系列扩张。他先是将公司的输油管道系统延伸到其他州,让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然后又在欧洲新建了工厂,将业务拓展到海外。同时,他继续父亲的收购策略,将业务范围扩大到能源、化工、木材等领域。

不过,查尔斯也有失策的时候。上世纪70年代,他进军油罐车行业,由于对市场判断失误,结果损失惨重。为了尽量减少损失,那些日子他几乎都是在飞机和谈判桌上度过的。查尔斯曾回忆:“我每天在美国和伦敦之间来回,很多债务问题需要谈判。”此后,查尔斯对于债务问题变得小心翼翼,在收购时会提前做许多准备和分析。在《成功科学》一书中,他将自己的收购经验总结为三个要素,即公平合约、经济性思考和完整的模型。

在查尔斯的带领下,科氏工业蒸蒸日上,可成功也带来了副作用。当时,同为公司股东的四兄弟分成了两派。大哥弗雷德瑞克和老幺威廉一派,老三大卫则站在了二哥查尔斯这边。与父亲和二哥相同,大卫也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1970年进入公司,一直追随查尔斯的长远发展计划,1979年,他升任公司工程系统的“一把手”,正式接管核心业务。正因如此,弗雷德瑞克和威廉认为他们被两个兄弟排挤,便开始游说高层,还雇佣私人侦探,试图夺取科氏工业的控制权。

双方的内部斗争愈演愈烈,甚至对簿公堂。最后,查尔斯和大卫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以13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另外两兄弟和其他股东的股份。这个决定让他们负债累累,却完成了科氏工业集团的“中央集权化”。全权掌握公司后的查尔斯和大卫当即解雇了“造反”的兄弟。从此,弗雷德瑞克搬去了摩纳哥,成了一个收藏家;威廉则自己开了公司,重新起步。只是,兄弟四人的关系难以修复,他们之间的官司打了十几年,直到1990年母亲去世才算告一段落。

在集团内部,查尔斯担任董事长兼总裁,大卫则是副总裁,两人感情深厚,配合默契。据《福布斯》杂志报道,自1960年至2015年,科氏工业集团的资产增长了5000倍。有人预估,如果科氏工业上市,市值将超越麦当劳,轻松进入世界前40强。然而,查尔斯对上市毫无兴趣,他对媒体说:“除非我死了,科氏才能上市。”他也这样告诫儿子蔡司,必须让公司“自己决定自己的钱”,“当然,前提是他够能干,成为表现最好的人,才能拿到接班人的位置”。

除了在商业上呼风唤雨,在政坛,科氏兄弟也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将大笔资金投入共和党的选举中。大卫曾透露,这种政治兴趣遗传自父亲:“小时候,他总是跟我们谈政治。所以我很小就认为,什么都管的‘大政府’是个坏东西,政府不该对我们的个人生活和经济财富进行控制。”从进入商业战场起,查尔斯和大卫就致力于营造一个“个人自由、小政府、自由和平”的商业环境。

起初,科氏兄弟希望通过从政达到这个目的。1979年,查尔斯劝说大卫竞选公职,建议他出任自由党总统候选人埃德·克拉克的副总统候选人。兄弟二人主张废除联邦调查局、能源部,终止社会保障和个人所得税,政府只需保留一个职能——保护公民个人权利。科氏兄弟为此花费了近200万美元,结果却十分惨淡,最终赢得的选票还不到1%。

直接参与政治失败,兄弟俩决定间接 “干政”。他们斥资帮助成立美国第一个奉行自由主义主张的智库——卡托研究所,并投入了大量资金。从1998年到2008年,科氏兄弟至少向研究所投入了1.5亿美元。2008年,奥巴马曾发表演说,表示必须对全球变暖采取措施。研究所的学者立马跳出来发表文章表示“全球变暖理论让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更多”。如今,研究所已经成为兄弟俩对抗奥巴马的主要“武器”。

两人在学术上“对抗”奥巴马,也不忘用财力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2012年美国大选,科氏兄弟的政治网络共花费了近4亿美元支持罗姆尼和共和党。今年1月,他们私下劝说约400名富豪在选举中投入9亿美元,以影响美国从监管到刑事司法的各类政策。

不过,这种财大气粗的表现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除了奥巴马和众多左翼人士指责他们通过揽权获得经济利益外,普通民众也游行示威,主要针对他们的炼油厂、石油工业等对环境的危害。

2013年6月,美国民众游行抗议,称科氏工业对环境造成污染

去年,奥巴马多次呼吁国会提高每小时7.25美元的联邦最低工资标准,但科氏兄弟却认为这是美国繁荣的阻碍。在公司所在的威奇托市,他们举行了为期4周的抗议,每天在电视台播放长达60秒的反对广告,宣称“美国已经迷失了方向”。这样的举动又一次引发了民众的抗议,许多人称这对兄弟“贪婪不知满足”。

有媒体根据抗议活动制成纪录片《揭秘科氏兄弟》,其中,民众举着被涂鸦的兄弟二人照片,表情非常愤慨。可当画面切回查尔斯的采访时,他却有些无奈地说:“我们只是想更好地帮助美国的弱势群体和贫穷者,提高联邦最低工资标准会加深民众‘用很少的金钱勉强活着’的想法。”查尔斯说,虽然他的政治投资备受质疑,但他不会就此打住,“人一旦进入政治,就很难停下来,而我想要做的,就是改变这个国家的轨迹”。

猜你喜欢
弗雷德查尔斯大卫
疯狂星期二
大卫,不可以
大卫,不可以
弗雷德忘记了
聪慧的鹦鹉
帮忙
女佣
日历
寻找上帝的小女孩
捣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