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起,国破山河碎。命运的转轮偏离了方向,被战争推向腥风血雨。
投笔从戎,并不容易。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知识分子在历史重要时刻也有自己的抉择。无论像丁玲那样“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还是像巴金、像萧红、像曹禺一样在炮火纷飞中写下反战的作品;无论像郭沫若那样走向内地,领导抗战文艺,写下《屈原》,还是像梅兰芳一样留在沦陷区不与日本人合作,蓄须明志;无论像叶浅予、张乐平那样组成“救亡漫画宣传队”一路宣传抗日,还是像蔡楚生一样在上海和香港拍摄大量抗战电影;无论像聂耳、冼星海那样谱写激励人心的战歌,还是像邹韬奋一样在上海坚守办杂志……他们都是在与命运抗争,与敌人抗争,保持了知识分子应有的高尚气节。
以笔为矛,他们的作品是最好的战斗武器。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标志着全国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凝聚民族精神、坚持全国抗战提供了重要精神食粮。文艺界以民族救亡为己任,积极投身到全民抗战浪潮中,是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完全胜利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主笔/钱亦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