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美玉,琢为国宝

2015-09-10 07:22沈琦华
新民周刊 2015年39期
关键词:籽料器皿白玉

沈琦华

日前,《玉琢成器》名品展上,有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名作玉器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由国家级博物馆收藏。而现场更让观众瞩目的是一组四件新疆和田白玉籽料制作的系列器皿,这些在昆仑山间深埋了亿万年的琢玉,有幸遇到一代玉雕大师,经过一番雕琢后显现出传世价值。

据悉,这堆上等新疆和田白玉籽料进入市场后,多位久经沙场的玉石商人久视之下却不敢下注,他们明知是人间至宝,但因涉及巨额资金,更担心找不到高手来驾驭美玉。这样过了多年,被沪上老凤祥老法师获悉,领导考察了这批籽料后果断拍板,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心一、玉雕巨匠季以顺挂帅,全面负责策划、构图、制作,琢玉就此开始了新的生命旅途。

季以顺今年已是70岁的老人。17岁那年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师从玉雕大师花长龙。学艺十年,体悟数十年,终成一代巨匠。上海玉石雕刻厂并入老凤祥后,季以顺功成身退,他带出的徒子徒孙,也名满中国工艺美术界。退休后本想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但被一家企业重金请去挂帅。但此时在老凤祥领导礼请下,老爷子毅然接过了这支不同寻常的令箭。

老爷子独自一人进入库房,面对沉默的籽玉审视三整天,经验告诉他:如此上乘的新疆和田白玉籽料,是极少得见的,这是上苍给予他的机会。

整整三个月,季以顺将自己关在库房里开料,反复斟酌,慎重落刀。以今天的市价估算,倘若切错一刀,就可能造成数十万元的损失。开料后,老爷子想把其中58公斤的“玉芯”制作成仿青铜器系列器皿,于是请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心一共同策划。张大师谈出心中盘桓已久的想法:“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从夏、商、周延续至汉朝,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以青铜器为原型,制作白玉器皿,确是最具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但仿古不拘传统,形似更要神似,既要讲究每根线条、纹饰处处都有来历,也要根据玉料天然形状予以改变。”

海派玉雕大师季以顺创作的海棠熏炉。

老爷子画出构图后,张大师再与老爷子一起反复推敲,最后定型。

老爷子进入创作阶段,每刻一刀,须凝神屏息,排除杂念,重了,怕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轻了,又担心无法体现纹饰雕琢之美。掏膛时,老爷子反复计算,壁太薄,无浑厚稳重之势,且易爆料;壁太厚,端庄有余精致不足,无法显现玉质天然之美。

在中国玉雕界四大流派中,海派雕工兼容并蓄,最擅炉瓶制作。但在制作时,艺人最怕的,就是活环活链。因为活环活链稍一不慎,就会雕坏,一环一节留有瑕疵,不仅前功尽弃,导致成品经济价值大失;也会因为整体造型留有遗憾,文化价值无从体现。季以顺在制作活环时,犹如闭关修行参禅悟机的老僧,任凭窗外花开花落,电闪雷鸣,看都不看一眼。四件系列器皿,足足耗时两年,可谓呕心沥血。

如此美器,最终花落谁家?据张心一透露,该批珍品为海上著名文化推广人、收藏名家诸先生所得。诸先生近20年为传承、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产业恪尽己力,颇得文化界人士赞誉,如今美玉入藏,亦为玉与人结缘的佳话。日后,将以展览形式让民众分享,并贺国运昌盛。

作为全程策划、设计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心一,对月琴龙瓶、海棠熏炉、虎头觥、海棠瓶——四件系列器皿,作出如下点评:新疆和田玉是世界上最好的透闪石玉料,常见的颜色主要有白、青、黄、碧、墨等,其中以白玉籽料为最。存世的如此之大的和田白玉籽料制成的仿青铜器系列器皿,即便是清代皇家宫廷所藏也极少见,如今由“国宝”级的当代艺匠手制,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被视作材料与工艺的双料“新国宝”,也是很恰当的。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这四件“新国宝”必将产生应有的文化影响力。

信息

“亦小亦美,意趣盎然”小品展

由盐商集团旗下青商汇(上海)文化传播公司主办、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和上海张大千研究会承办的“亦小亦美,意趣盎然”书画小品展日前在陕西南路7号城市酒店副楼三楼盐商·青年之家拉开帷幕。参展书画家包括:颜梅华、龚继先、刘一闻、车鹏飞、谢春彦、吕吉人、潘顺琪、苏剑秋、吴承斌、徐庆华、管继平、卢俊、耿忠平、顾村言、金晓屏、桑家敏、刘国斌等。书画家们以小尺幅作品抒写对四季更替、岁月如梭的感慨,作品虽小却玲瓏精美、气象万千,书画家们的个人风格与学养全都蕴于其中。

猜你喜欢
籽料器皿白玉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彝族器皿
第15届中国当代玉雕大师(籽料作品)拍卖会
华夏太白玉 丝绸之路情——陕西省首届丝绸之路“太白玉文化节”暨第二届“太白玉研讨会”盛大举行
A White Heron
Oliver Twist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慧眼识玉辨真伪
Turbulent structure and bursting process in multi-bend meander channel*
知玉珠宝店聚天地之灵气 凝日月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