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兆琳
最新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由2005年的58%上升到目前的69%。为什么孩子整体素质提高了,而小小的乳牙患龋率却不能下降呢?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马文利大夫对此深有体会:我经常见到1、2岁的小宝宝多个牙齿大范围龋坏,还有4、5岁的孩子满口几乎没有一颗完整的牙齿。如果说儿童有个别几颗牙齿龋坏,可能是年轻父母照顾孩子经验不足、方法不科学;如果孩子满口几乎没有一颗好牙,那只能说明家长不够重视了。
龋齿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孩子不能嚼硬东西,怎么吃饭?而吃饭受到影响,营养吸收就成了问题。稍大一点,不美观的龋齿还可能成为同伴的笑柄,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前牙缺损还会影响到一些发音。
关于乳牙许多家长会有误区——乳牙早晚得掉,坏了不要紧。其实,乳牙龋齿对恒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与龋坏的乳牙相邻的恒牙有可能会被“传染”。其次,乳牙根尖周炎可能会影响到恒牙的牙胚。假设牙齿是一株植物,那么牙胚就是植物的种子。种子有问题,长出来的植株还会好吗?再次,如果乳牙坏得太严重,就需要拔掉,那相邻的牙齿很可能占用这颗乳牙的空间,从而导致恒牙萌出时间隙不足。
还有全身影响。咀嚼还能刺激骨骼的发育,如果咀嚼不利,会使颌面部的骨骼和肌肉发育受到影响。有些孩子一侧脸大一侧脸小,两侧面部不对称就是因为龋齿造成牙痛,长期只能用相对健康的单侧牙齿咀嚼而造成的。此外,龋齿导致的牙齿根尖周炎病灶可能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比如肾炎、关节炎等。
大部分家长保护孩子牙齿的策略之一就是少吃糖,糖为什么导致牙齿龋坏呢?龋病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我们食物中的糖分对于牙面上牢牢附着的细菌而言也是良好的食物,细菌“吃糖”之后代谢产生了酸,牙面长时间被酸腐蚀就出现了龋坏。也就是说:酸才是腐蚀牙齿的“罪魁祸首”。
当下的儿童饮食中含有大量的糖,其中绝大多数是藏在奶、饮料、糕点、水果和其他小零食当中的“隐形”糖。在口腔清洁方面,许多儿童根本没有形成规律的刷牙习惯;而每天刷牙的儿童其刷牙效果多数也不甚理想。小孩子吃东西零散、多糖,又不能通过刷牙等措施有效地清除掉牙齿表面的菌斑。这就导致了小朋友“源源不断”地给致龋细菌提供“养料”,而细菌却“恩将仇报”地恣意破坏小主人牙齿的尴尬局面。
龋齿的发生绝对不是孩子忘记一两次刷牙所造成的。龋齿是一个酸蚀效应长期累积,由浅入深的破坏过程。
首先是浅龋,破坏的是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牙釉质被破坏的时候还没有感觉。然后是中龋、深龋,破坏到了牙本质,这个时候就对冷热酸甜的刺激有感觉了,当受到刺激时牙齿会感到酸痛不适。然后,再进一步是牙髓炎,此时牙齿就会出现自发性疼痛了。严重持续的疼痛甚至会影响到睡眠。
早期龋坏是不容易观察到的,有时候到了医院大夫需要把牙面认真清洁后才能看到龋损,所以我们强调要接受专业医师的定期检查,及早发现龋齿。
治疗乳牙龋齿难在哪儿?最大的难点应该就是孩子难于合作。在儿童口腔科,患者的行为管理分为非药物性管理和药物性管理两大类方法。对于儿童,我们更倾向采取药物性行为管理措施,包括镇静及全身麻醉两种方法,这是现代欧美医学发达国家低龄儿童口腔治疗的主流方法。近些年,国内的专科医院也纷纷开展此类业务。一次成功的全麻或镇静可以帮助患儿顺利地完成牙科治疗。特别是全身麻醉下治疗,可显著减少就诊次数,提高治疗质量和效率,使儿童的口腔状态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稳定。全身麻醉非常适合极度不合作,患牙数目又多的低龄儿童,以及有身心障碍或脑瘫等特殊疾病的儿童。然而,镇静和全麻方法的使用也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
预防龋齿工作要做“早”,早到什么程度呢?孩子出生后,每顿吃完奶后都要清洁一下,让小宝宝喜欢上口腔清爽的感觉。小乳牙一旦萌出,就要进行有效的清洁,每天1~2次清除牙面上的菌斑、软垢。妈妈可以将手指缠上纱布,蘸温水擦拭牙面。5、6岁的孩子可以购买儿童专用的小牙刷给宝宝刷牙。牙膏起到的是辅助性作用,一般在3、4岁后孩子掌握了漱口的技能后再开始使用牙膏比较好,剂量需控制在豌豆大小,刷完后尽量让孩子将泡沫吐尽。选购牙刷最好选择小头的儿童保健牙刷。把刷毛放大数倍可以发现,保健牙刷的刷毛头部为圆钝状,而非保健牙刷的刷毛头比较尖锐,容易损伤牙面及牙龈。小头的牙刷有利于在孩子的小嘴中往复运动,刷到各个牙面。儿童经常有咬牙刷或用力不当的问题,导致牙刷毛卷曲变形,家长们需要经常为孩子们更换牙刷。
马文利,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儿童口腔临床工作,技术全面。率先在国内开展运动防护牙托的研究应用,积极参与低龄儿童龋综合防治和全麻下儿童牙病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