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声远
理查德三世(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以下简称理查德)是1483~1485年的英格兰国王,也是约克家族和金雀花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金雀花王朝这个家族源自法国西部旧州昂儒,其成员从1154年的亨利二世即位到1485年的理查德去世,一直把持着英国王权,但金雀花这个名字的由来至今仍不太清楚。
伦敦塔里的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六世(19世纪绘画)
英王爱德华四世1483年4月9日驾崩后,他的儿子、12岁的爱德华五世继承王位。爱德华四世之弟理查德被命名为小国王的护国公(实际上是摄政),目的是阻止王后伊丽莎白一家干政。白金汉公爵与一名武装护卫在北安普顿(距伦敦108千米)面见理查德。伊丽莎白的兄弟安东尼等人被指企图暗杀理查德,他们被捕后被带往一座城堡,稍后被全部处决。男爵哈斯廷斯建议理查德把爱德华五世及其弟弟——9岁的爱德华六世送往伦敦塔(位于伦敦中部泰晤士河北岸的一座城堡)居住,理查德表示认可。
在1483年6月13日,于伦敦塔举行的议会会议上,理查德指责哈斯廷斯等人与伊丽莎白一家合谋反对他,其中哈斯廷斯与多塞特第一侯爵托马斯·格里的共同情妇——简·肖尔充当中间人。哈斯廷斯立即被处决,同案其他人被囚禁。但理查德没有剥夺哈斯廷斯的财产,还签署契约,让哈斯廷斯的遗孀直接受他的保护。还有一些人随后获释,但正是他们当中有人后来发起对理查德的武装反叛。
据当时驻英国的一名法国外交人士记述,一名教会人士告知理查德:爱德华四世与伊丽莎白的婚姻非法,因为爱德华四世此前已经与艾琳诺订婚。这样一来,爱德华五世和六世都成了私生子。1483年6月22日,在一次教堂外举行的布道活动中,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儿子被宣布为私生子,理查德则被宣布为正当的国王。很快,包括贵族与普通市民在内的伦敦人举行集会,写请愿书请求理查德接受王位。6月26日,理查德表示同意。同年7月6日,理查德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1484年,议会批准了他的王位。此后,当时可能依然居住于伦敦塔的两名小王子蹊跷消失。虽然理查德被指责杀害了他们,但对此迄今仍有争议。
博斯沃思战场上的理查德(1864年画)
理查德登基后,遭到了两次主要的反叛。第一次是在1483年10月,反叛首领是爱德华四世的忠实盟友和理查德的前盟友——白金汉郡第二公爵亨利·斯塔佛德,但反叛失败。1485年8月,曾流亡法国的亨利·都铎及其叔叔雅斯佩尔·都铎发起对理查德的反叛。亨利从法国派来一支小规模先遣队,接着进军他的出生地——位于威尔士西南部的彭布罗克郡,招募了更多士兵。亨利的部队与理查德的军队在莱斯特郡的博斯沃思田野鏖战,最终前者获胜。理查德战死沙场,成为死在故土战斗中的最后一名英国国王,也是自哈罗德二世死于黑斯廷斯战场后第一个如此战死者。博斯沃思之战是玫瑰战争(1455~1485年的英国内战,因交战双方家族徽章均为玫瑰图案而得名)中的最后决战,标志着英国中世纪时期的结束。理查德是莎士比亚戏剧《理查德三世》的主人翁。
威尔士诗人格林记述说,杀死理查德的人是莱斯·托马斯爵士。理查德死后被剥光衣服,尸体被带往莱斯特郡示众。据史料记载,亨利七世(即亨利·都铎,他取代理查德成为英国国王)在莱斯特郡逗留两天后才移往伦敦。在他离开当日——1485年8月25日,理查德的尸体被草草葬于莱斯特方济会男修道院(位于中世纪莱斯特市郊外)。1495年,亨利七世雇人为理查德之墓建造了大理石和雪花石膏墓碑。当时文献对此没有记载,但1577年和1617年分别有人引述见过此墓的人的话说,理查德之墓看上去很朴素,他的肖像被雕刻在雪花石膏上,用杂色大理石制作的墓碑上有墓志铭。
1538年,方济会被解散,男修道院被拆除。理查德的墓碑要么被刻意毁损,要么因长期暴露在风雨中,最终消失。莱斯特方济会遗址被卖给了两名投资者,后来这块地被莱斯特市的市长罗伯特·赫里克得到。他在靠近弗莱尔里(即“男修道院”一词的发音)巷的地方建造了一幢大型别墅——“格里弗莱尔斯”(也称赫里克别墅),还把这一地块的其余部分建造成了多所花园。虽然理查德的墓碑很明显到那时就已消失,但当时依然知道他的墓地在哪里,因为赫里克在墓地原址立了一座1米高的石碑,上面刻着:“这里躺着理查德三世的遗体,他曾是英格兰国王。”直到1612年这座石碑都还在,但1844年发现它不见了。在此过程中,理查德的棺材下落逐渐成谜。
赫里克别墅如今所在地
在赫里克立起理查德墓碑的大约同期,地图制作师兼古文物研究者约翰·斯皮德在其1611年所著的《大不列颠》一书中说,按照当地传统,理查德的尸体当时被送出莱斯特城,然后被轻蔑地放在了弓桥尽头下面。他的这一说法被后来的作者普遍接受。1856年,当地一名建筑师在弓桥旁为理查德立了一面纪念牌匾,上面刻着:“在此附近,躺着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国王理查德三世的遗骸。他卒于1485年。”1862年,弓桥附近的河水沉积物中掘出一具人骨架,于是出现了理查德的骨骸被找到的传言。但稍后发现,这具人骨架很可能属于一名20几岁的男子,不可能属于理查德。
斯皮德的这些说法来源不明。他自己没有给出这方面的依据,其他史料中也没有任何相关记载。有历史学家怀疑,斯皮德有可能是把人物张冠李戴了。1428年,在莱斯特城附近的卢特沃斯,一个名叫约翰·威克利夫的人的尸体被暴徒掘出、焚烧后又扔进河中。致力于研究理查德的英国独立历史学家约翰·阿什当·希尔推测,斯皮德可能弄错了理查德墓地所在地,并且编造故事来解释为什么找不到尸骸。如果斯皮德去过赫里克别墅及附近,他就应该见过赫里克立下的理查德纪念碑及附近的花园。然而,他所描述的理查德墓地“杂草丛生,布满荆棘”,不见坟墓的任何痕迹。而在斯皮德所画莱斯特城地图上,格里弗莱尔斯被错画到了黑衣修士桥所在位置,这暗示他在寻找理查德之墓时,根本就找错了地方。
斯皮德还写到,理查德的石棺已沦为一家普通客栈的饮马槽。他所说的这具石棺看来的确存在。1654年和1700年分别有人在游记中写到,一具符合理查德体型大小的石棺放在莱斯特城的灰狗客栈,只不过石棺有一部分已经破碎。1758年,有人发现这具更加破碎的石棺放在白马客栈前面。如今,这具石棺下落不明。但这些人对石棺的描述都与15世纪后期当地石棺风格不匹配,因此它不可能与理查德有关。
赫里克别墅一直为赫里克家族所有,直到他的曾孙塞缪尔1711年将它出售。1871年,这座别墅被拆除。1873年,今天的格里·弗莱尔斯街所在地穿越了这里。1915年,这块地的其余部分被莱斯特郡议会得到,随即建造了新的议会建筑。1965年,郡议会搬走,莱斯特市议会迁入。赫里克花园所在地1944年之后成为市议会停车场。2007年,格里·弗莱尔斯街上一幢20世纪50年代的单层建筑被拆除。考古学家抓住这一时机展开发掘,希望找到中世纪男修道院遗迹。这次发掘虽然没取得有价值的发现,但暗示男修道院教堂所在位置比此前认为的要靠西边得多。
理查德的遗骸究竟在哪里?这是今天英国考古学家一直热衷的话题,但他们都不敢贸然着手寻找理查德的遗骸,主要原因是受斯皮德的记述影响,担忧理查德的遗骸确实移葬过,或者理查德之墓所在地早已被后来的建设搞得面目全非,因而很难确定墓地的具体方位。1975年的一篇考古文章暗示,理查德的遗骸应该就埋在莱斯特市议会停车场的地下。2004~2005年,前面提到的英国独立考古学家希尔追踪到了理查德的大姐安妮的两名第17代母系后裔。他还说,根据他对莱斯特方济会男修道院布局的了解,格里弗莱尔斯所在地的男修道院教堂废墟很可能就在市议会停车场下面。2008年,有人终于发现了“确凿证据”——根据一幅中世纪的莱斯特地图,格里弗莱尔斯教堂(即男修道院教堂)就在今天市议会停车场北端所在位置。
2009年,考古学家宣布将发掘可能存在的理查德遗骸。2011年3月,开始辨识男修道院遗址所在具体位置和可以进行发掘的方位。2011年8月,使用探地雷达进行相关调查,但由于被正好位于地面下的被拆毁建筑的垃圾等因素干扰,探地雷达给出的数据不具确定性,换句话说,看不出清晰的古建筑遗迹。不过,最终还是辨识出3个可能的发掘地点:市议会社会服务处员工停车场、已停用的前牛顿学校操场和新街上的公共停车场。考古学家决定在服务处停车场挖掘两条探沟,在操场挖掘第三条探沟。由于格里弗莱尔斯遗址如今大部分已被建筑物占据,所以只有17%的原来区域可供发掘。再加之项目经费所限,因此该区域只有1%的面积能被调查。
上图:考古学家在理查德墓葬发掘现场工作下图:理查德骨架
2012年8月25日,正式发掘开始。考古学家在南北方向挖出一条宽1.6米、长30米的探沟。移走现代建筑垃圾后,中世纪男修道院遗迹终于显露。在距离探沟北端大约5米处、大约1.5米深的位置,发现了两根平行的人类腿骨。考古学家暂时覆盖了这些骨骸以保护它们,同时沿着探沟进行进一步发掘。次日,在西南方向挖掘一条探沟。接下来的几天里,发掘出了一系列中世纪墙壁和房屋,考古学家由此得以确定男修道院所在区域。他们很快就意识到,头一天发现的腿骨位于男修道院教堂东部,很可能是在唱诗班所用圣坛下面。而根据史料,这里正是理查德遗体当初的埋葬位置。8月31日,考古学家向司法部门申请许可,旨在发掘最多达6具人类遗骸。为缩小搜索范围,计划只发掘葬于教堂内的30几岁的男性遗骸。
8月25日所发现的骨骸,在9月4日被掘出。没有发现足骨,而头骨被发现时处于不同寻常的被支起姿势,这与尸体被放进略微偏小的墓坑中有关。发现的脊柱呈S形弯曲。没有发现棺材。骨架的姿势暗示尸体曾被裹尸布包裹,但又是被仓促丢进墓中并掩埋的。在骨架被取出时,椎骨下面发现了一小块锈铁。骨架的双手交叉放于右臀上。这种奇怪的姿势暗示,尸体下葬时双手被捆。
2012年9月12日,考古学家宣布这具人类骨架可能属于理查德,但是否如此还需查证。初步结论是:这是一具男性骨架;它被埋在教堂唱诗班的圣坛下面;它有多处脊柱侧凸,这有可能造成他的一边肩膀高于另一边,至于高多少则取决于脊柱侧凸严重程度;脊柱下面发现的锈铁块看来是一个箭头;头骨上显示出多处重伤。为了查证这具骨架是不是理查德的,科学家进行了包括以下检测在内的多方面检测。
DNA证据 这具骨架被掘出后,调查重点从考古发掘转往实验室检测。调查分多条线路:希尔先前使用宗谱研究,通过理查德的大姐(即埃克塞特公爵夫人),即安妮的女儿莱杰(她生了11个孩子)的现存母系后裔,追踪到了安妮的母系后裔。另一名考古学家则追踪到了同一母系的另一人。
希尔的这项研究是由2003年一个挑战带来的结果。这个挑战是:当时,在理查德的一个姐姐——玛格丽特的埋葬地——比利时梅赫伦一所方济会修道院教堂发掘出一些骨骸;为了辨识它们是否属于玛格丽特,就需要提供她的DNA序列。希尔首先尝试从一家博物馆保存的一根爱德华四世的头发提取线粒体DNA,但因为DNA退化而没有成功。此后,他转向通过宗谱研究辨识理查德之母塞西莉·内维尔的女性线链(母系)后代。经过两年调查,他找到了出生于英国、“二战”后移民加拿大的乔伊·易卜生——她是理查德在同一直接母系线链上的第16代侄孙女。她的线粒体DNA被测定属于单倍群J(据推测,这应该就是理查德的线粒体DNA单倍群)。不过,希尔从她那里得到的线粒体DNA证明,梅赫伦骨骸不属于玛格丽特。
乔伊死于2008年。2012年8月24日,她的儿子迈克尔·易卜生把母亲的一个口腔拭子样本送到理查德调查团队。检测发现,这个拭子(代表乔伊)的线粒体DNA与发掘到的疑似理查德骨架的完全匹配,也与迈克尔·易卜生和上述另一名理查德家族直接母系线链后裔的完全匹配,他们共享了一种相对罕见的线粒体DNA序列——单倍群J1c2c。
发掘到的理查德遗骸
虽然线粒体DNA匹配,但遗传学家继续追踪第一名兰开斯特公爵冈特(英王爱德华三世之子)及其后裔的Y-DNA(由父系遗传)之间的关联。冈特的4名男性后裔被找到,他们的Y-DNA鉴定结果相互间完全匹配。虽然来自疑似理查德骨架的Y-DNA已经有些退化,但科学家希望通过放大这一DNA,进一步调查它是否与那4名男性的匹配。
科学家还运用遗传标记来确定死者的头发和眼睛颜色,结果与现存最早期的理查德肖像画很近似。
骨学证据 疑似理查德的骨架基本完整,只是足骨不见了,有可能是在后来的建筑工程中损毁的。法医人类学家一眼就看出,死者身上多处受重伤。骨架清理完毕后,受伤证据更明显。头骨显示出两处致命伤。后脑底部的骨头被利刃砍断,暴露出大脑。另一剑或另一刀划破右侧头骨,穿破大脑,伤及左侧头骨的内部。来自尖利武器的狠狠一击,穿透颅顶。凶手下手很猛,以至于一些头骨部位的骨层被削掉,但尚未穿透这些部位。头骨及下颚上的其他洞口,被发现与面颊和下巴所受短剑伤一致。头骨受伤如此严重,说明死者当时没戴头盔。可能是因为他取下了头盔,也可能是在他骑的马陷入泥淖后,他在步行中丢失了头盔。他的骨盆和右边肋骨也被利刃所伤。但他的臂骨没有显示出手臂枯萎的证据,这与莎士比亚描绘的理查德并不一致。
综上所述,这些伤看来是明显的战斗伤,也就是他的死因。此外,还有他死后尸体所遭受的“羞辱伤”。他身上的伤显示尸体被脱去铠甲,因为作战中的躯干原本应该有背甲保护,骨盆应该有铠甲保护。这些伤都位于后背和臀部,明显是在这些部位未受保护的情况下受的伤,这与当时有关理查德的裸尸被拴在马背上、双腿和双臂晃荡在一侧的记述吻合。或许尸体上还有其他伤,但从骨骼上看不出来。
骨架显示出的严重脊柱弯曲,被归因为死者在青少年时期患上的脊柱侧凸。虽然这可能造成他的右肩高于左肩,降低他看上去的身高,但并不会妨碍他的活跃生活方式。科学家根据骨骼特征判断死者年龄为30~34岁,而理查德死时为32岁。
放射性测年及其他科学检测 疑似理查德的骨架接受了两种放射性测年,得到的结果分别是1430~1460年及1412~1449年,都与理查德的卒年——1485年不符。然而,对这些骨骼进行的质谱仪检测表明,死者生前吃了大量海鲜或河鲜。这已知会扭曲样本的表观年龄,原因是水中生物以不同于陆地生物的速率吸收碳-14,从而造成对任何摄入了大量海鲜或河鲜的陆地生物的测年结果偏差。一种著名的统计学方法——贝叶斯分析发现,这些骨骸的实际年代为1475~1530年的概率为68.2%,为1450~1540年的概率为95.4%。这并不能证明这具骨架就是理查德的,但与他的死亡时间相符。富含海鲜的饮食,也被对死者牙齿、股骨和肋骨进行的同位素化学检测证实。根据对牙齿和骨骼的碳、氮、氧同位素检测,科学家发现死者饮食中包括大量淡水鱼和天鹅、鹤、苍鹭等奇异的鸟,并且他还喝了很大量的酒。
对发现于死者椎骨下的锈铁块的X射线检测发现,它并非是考古学家此前认为的嵌在死者背部的箭头,而是一枚钉子,很可能是一枚偶然落进墓中的罗马钉子,与尸体无关。2013年2月4日,莱斯特大学初步证实了这具骨架就是理查德的骨架。2014年2月11日,该大学又宣布将测序理查德和迈克尔·易卜生的整个基因组。至此,理查德成为拥有已知历史身份并接受基因组测序的第一个古人。科学家2014年12月2日最终确认,发现于莱斯特市一家停车场地下的人骨架的确是理查德的遗骸。这桩英国最古老的法医悬案至此尘埃落定。
线粒体DNA
线粒体是位于真核细胞内的细胞器,它们把来自食物的化学能量转化为细胞能利用的一种形式——三磷酸腺苷。线粒体DNA只是真核细胞内DNA的一小部分,大部分DNA发现于细胞核和叶绿体(对植物而言)中。
在性繁殖中,线粒体通常只由母亲遗传。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通常在卵子受精后被卵子摧毁。此外,精子线粒体中的大多数位于精子尾巴的底部,用于推动精细胞。有时候,这个尾巴在受精过程中失去。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包含线粒体DNA的父亲精子线粒体标记着泛激素,这注定父亲精子线粒体后来会在胚胎中被清除。某些试管授精技术,尤其是把精子注入卵母细胞的技术,可能会干扰此过程。
电子显微镜下的线粒体DNA
正因为线粒体DNA只由母系遗传,所以宗谱学家能回溯很久以前的母系血统。(通过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DNA,则能追踪父系血统。)这是通过测序线粒体DNA的一个或多个高变控制区域(HVR1或HVR2)来实现的。HVR1包含大约440个碱基对。把它们与其他人的控制区域相比较,就能决定是否同属一个父系线链。由于线粒体DNA保守度不高,变异速度快,所以在生物演化研究方面很有用。生物学家可以确定和比较不同物种的线粒体DNA,利用比较结果构建受检测物种的进化树。
同位素分析
同位素检测是对同位素特征的鉴别。同位素特征是指化合物内某些稳定同位素及化学元素的分布。对食物链进行同位素分析,就有可能对饮食、营养级和生存状况等进行科学推断。使用质谱分析法,能够测量源自同位素分馏的同位素比率变化。所谓同位素分馏,是指基于质量-电荷比例,把一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分开。
同位素氧的比例受到全球气候模式及区域地形学(例如湿气传输方式)的差异性影响。湿度较低的地区以水蒸气和降水的形式,导致氧-18选择性流失。此外,蒸发的含氧-16的水选择性返回大气层。随着氧-16蒸发,氧-18保留在液体水中,或者进入动植物的体液中。同位素氧主要通过摄入进入人体,进入后被用来形成骨骼和牙齿。这些氧被吸收进骨骼的羟基碳酸磷灰石和牙齿的牙釉质。
骨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重建。尽管氧同位素在羟磷灰石中的转化速率仍不太清楚,但科学家推测它与胶原的转化速度相当,约为10年。因此,如果一个人待在一个地区10年及以上,其骨骼羟磷灰石中的氧同位素比例就能反映当地的氧同位素比例。
牙齿不会经历持续重建,因此牙齿的氧同位素比例在牙齿形成后保持不变。所以,一个人的牙齿的氧同位素比例代表着此人出生、长大所在地的氧同位素比例。如果乳牙依然存在,还可能确定孩子断奶的年龄。母乳的产生要消耗妈妈体内的水,而由于汗液、尿液和呼出的水蒸气都会让氧-16选择性流失,所以妈妈的体液中氧-18含量较高。
虽然牙齿能更好抵御随着时间而发生的化学和物理改变,但牙齿和骨骼一样容易发生沉积后的原状固结。因此,同位素检测利用的是更坚韧的磷酸基,而不是利用不那么丰富的羟基或更可能原状固结的碳酸盐族。
可以对提取自考古现场的骨骸进行同位素检测,以提供有关死者生前饮食和迁徙状况的信息。牙釉质、骨骸所在土壤或遗骸上面的附着物,也可用于同位素检测。碳和氮的同位素组成被用于重建死者生前饮食,氧同位素则被用于确定死者的地理起源。有时候,牙齿和骨骼中的锶和铅同位素可被用来重建人群的迁徙和文化联系。在考古学中,会通过对牙釉质中的锶、碳、氧的同位素检测,来确定饮食、水源改变、迁徙和文化变迁等信息。例如,通过对牙釉质的同位素检测,考古学家得以确定铁器时代泰国一个河谷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
动物一生中都在通过饮食吸收碳同位素,通过喝水吸收氧同位素。通过检测碳-12和碳-13的比例,有可能确定动物主要吃碳3还是碳4植物。潜在的碳3食物来源包括大米、块茎、水果、坚果和许多蔬菜。碳4食物来源包括小米和甘蔗。随着生物体死亡,体内也不再累积同位素,而体内原有同位素则会退化。因此,为获得最佳检测结果,科学家还需了解或估计生物体死亡时体内的同位素水平。为了得到有关古人饮食的准确信息,了解可能干扰原有同位素信号的原状固结过程也非常重要。同样重要的,是了解一个人体内和人与人之间随着时间的同位素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