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秋天也是故宫最好的季节。
故宫生于秋天。1925年10月10日,正是北京最美的季节,故宫博物院诞生了,到今年恰好90周岁。在那个日子之前,它只能说是某个朝代的皇宫,属于某个家族;那天之后,它能说是皇帝曾经住过的故宫,属于全体人民。
秋天是故宫最好的季节,在于秋天的色彩与故宫最配。秋天是金黄色的,特别是在北京,尤其如此。老舍说过:“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北平的秋天没有一样不令你满意的。”无论是香山还是北海,无论是圆明园还是什刹海,秋天都是金灿灿的一片。与金秋的北京媲美的,只有那故宫金色的琉璃,浑然一体,相映成辉,凝成了无与伦比的最美秋色。
秋天是故宫最好的季节,在于故宫在诞辰的喜庆氛围里,总是会给大家带来许多惊喜。今年的九十大礼特别丰盛,最大的变化就是以往看故宫,基本以中轴线上的三大殿为主线,如今开放的宝蕴楼、慈宁宫、午门-雁翅楼、东华门等区域,参观者不仅可以“大路朝天”看中轴,而且可以“直走两厢”观后宫。包括乾隆母亲的寝殿、“甄嬛”们的居所,等等,让90岁的故宫焕发出别样的风情。
故宫与秋天有缘,还在于它的兴亡变迁,很多都是发生在秋天。皇宫的第一个主人是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四年即公元1406年,他为迁都北京,下令在北京城中心营建皇宫,永乐十八年即1420年落成,此后明清两代共24位皇帝在这里居住统治天下。尾声在1911年的秋天,10月10日的枪声,宣告了皇帝作为这里主人的历史结束。
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退位的逊帝溥仪和皇室“暂居宫禁”。当时约定,逊清皇室在日后适当时候,应“移居颐和园”。但事实上,溥仪未有任何“移宫”之举。虽然有清一朝已是历史,但是溥仪留在宫中,始料未及地产生了不少后患。在1911年到1924年的13年间,逊清不少人日谋复辟,且由于收入拮据而开销依然,宫中珍宝不断悄然散失,结果是造就了琉璃厂一带极尽风光。
又一个秋天到来了。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23日,倾向民主革命的直系将领冯玉祥回师北京,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政变后,早就认为“民国六年张勋复辟,破坏共和,捣乱虽在张逆,祸根实在清廷”的冯玉祥,于秋末的11月4日,与临时政府议决,清室“即日移出宫禁”。第二天,清逊帝溥仪被逐出宫。冯玉祥的“逼宫”,阻断了宫中文物的继续流失,为一座现代博物馆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新的一个秋天,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宣告成立。“是日万人空巷,咸欲趁此以一窥此数千年神秘之蕴藏。”昔日皇宫完整地变身为博物馆,平民百姓可以自由进出参观了。故宫博物院的建立,是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社会历史巨变的重要标志。
还是秋天,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沦陷,华北一下变成在外敌的虎视眈眈下。故宫的宝藏面临巨大安全隐患,不得不考虑搬迁。此后,共有5批13427箱珍宝被运抵上海。1936年,这批文物陆续转至南京。“七七”事变爆发后,又奉命避敌西迁。抗战胜利后,全部返抵南京。解放前夕,3批2972箱文物精品被运抵台湾。解放后,大部分文物回到北京故宫,2176箱10万余件留在南京。
郁达夫在《古都的秋》里写道:“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那个时节,故宫的整理开放,远不如今日,所以郁达夫没有把故宫的秋色写入文章里。如今,故宫博物院已经成为全国人民最想去看一看的地方,秋色与秋景浑然一体。
故宫每年都出一本日历。2015年10月10日的日历上,选了九枚“寿”为主题的印章,第一枚为“永寿无终极”。隔天,11日的日历上,是一枚“寿星传古貌”的印章。
希望故宫的美好,在经历了九十金秋后,依然“永寿无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