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复兴水乡绘画的美学品性

2015-09-10 14:14毛时安
新民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江南水乡水乡江南

毛时安

寒潮来袭,于12月11日在上海图书馆开幕的《似水流年——张复兴江南水乡画展》或许会给人们带来些许暖意,展览的80件作品充满了阳光,浸润了水气,寄托了游子的情怀以及对故园的眷恋。

对张复兴的作品我是不陌生的,我常在张复兴创造的艺术世界里徘徊,思考着他的江南水乡作品中独特的美学品性。当下,在相当多的画家把眼光投向水乡的时候,也许是基于一种历史主义的怀旧情绪。在那些作品中,江南的人文景观是主角,而自然景观只不过是人文景观登场时的背景,充其量也只是配角。于是我们看到,纳入他们创作视野的,总是苍苔斑驳的老墙,沿河老屋子衰朽的背影,图案古雅的窗棂,染着岁月蚀痕的厅堂门楣……他们不厌其烦地用极其精细写实的笔触,传达着能激起每个现代人狂热怀旧情绪的肌理效果。

在这些画家热衷于复述着老屋历史故事的时候,张复兴却独钟情于江南水乡自然诗篇的抒写。他更看重更倾心于江南水乡无处不在的生态和自然环境,月光下静谧的河滩,流云下沙沙摇曳的芦苇,丛丛绿树婆娑的渔村,漫不经心伸下小河的石阶,被江南湿润春风染得柳绿桃红的时光……他也画乌瓦粉墙,也画那些身姿优美虹影般拱起的老桥,但他从来不渲染它们的细部。他把它们有机融进大自然之中,成为自然和谐中的一部分。在他心目中,主宰江南水乡的主人是水,水才是他艺术世界的真正主角。因为水的存在,所有的一切景物都依托着水,都发生在水边。水使所有的景物都变得空蒙灵动透逸滋润起来,也使得所有笼罩在水气中的景物变得线条轮廓梦幻般优美地模糊晃动起来。

而且在技术处理上,他总是十分机智地利用留空布白,化实为虚地为水的表现,提供着巨大的空间。从传达这种美学旨趣出发,张复兴不仅利用宣纸和水墨的特性,创造性地运用了一整套表现水的独特技法,而且独出机杼地创造了仿佛自天而降的“无根树”和大团块流动于高天的“蒙鸿云”的意象。那么,同是江南水乡的作品,我们却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早在二晋时,就有哲人提出“山水以形媚道”的至理名言。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本质上的人本主义者加自然主义者。

这里还要指出的是,江南风景在张复兴那儿不是外在的。他不必像有些画家那样,因为这题材有商业上的暴发价值而去寻找,也不必像一个对江南一无所知的人那样仅仅出于猎奇的心理,人为地去标新立异。作为艺术,它们可以很精致,但却常常缺乏激动人心的内在生命力。中国艺术美学的核心是“意境论”,意境是通过情景关系的融洽来实现的,“景无情不发”。

张复兴是浙江绍兴人,又长达十年在上海近郊青浦工作,绍兴与青浦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江南水乡之于张复兴已经成为了人生积淀和生命检验的基本构成要素。画江南,对于张复兴来说,只不过是一次长期蛰伏心底的童年情结的喷发,一次精神家园的灵魂重游,是一次美学上的移情。他只需把曾经有过的生命体验和激情投身到那些水、桥、民居上去就可以了。所以,他总能将笔深入到水乡似水柔情的本质的深处,总能抓住最让人灵魂颤动的片刻和最让人精神沉浸的场景。由于这种强烈的内在生命体验,张复兴就可以不去追求外在的形似,而去做一种整体印象的抒情性再造。诚如庄子说的那样:“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甚至可以像罗兰·巴尔特那样,为了想象,牺牲了形象。既然每次在宣纸上纵笔挥洒,是一次“神游”的过程,那么我们这些观者也自然可以面对张复兴的水乡的世界,领略到一份“神游”的愉悦了。

信息

想象突围现实

——龙美术馆藏亚洲艺术作品展

龙美术馆亚洲当代艺术馆藏作品展从11月28日起至明年2月28日,展览将从物质化的体验出发,通过强烈的环境性与时间性感受,未完成与即兴式肌理,激发观者全新的想象。展览第一部分将聚焦白发一雄、田中敦子等一批活跃于二战期间的艺术家。他们致力于在画布与身体间构筑一种新的直接联系。第二部分则将视线投向那些透过直觉和材料本身,去摸索自身与世界关联的认识论证明的艺术家们。呈现李禹焕和菅木志雄等“物派”艺术家的作品。并依据这一线索,带来刘韡、吕振光、名和晃平等一批亚洲当代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第三部分聚焦草间弥生、奈良美智、马君辅通过潜意识的图像,不定的形式,童稚及本土化的视角,即兴与看似不拘的涂鸦笔法,打开一扇从想象通往现实的窗口。

猜你喜欢
江南水乡水乡江南
《江南水乡》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梦里水乡画里藏
江南水乡
水乡哪里美
好一个江南水乡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