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
摘 要: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分组合作、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养成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另外,要重视师生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的教学方式,使得化学教学达到师生和谐、互动交流的效果。
关键词:师生互动;自主学习;有效性
一、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师生之间要进行有效的配合和互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包括心理上和行为上的表现,表现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方式、过程及结果。而师生互动是以组织活动形式为前提,并且需要学生进行单独的思考,得到教师的反馈回应。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及完成学习任务。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1.情境创设,培养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关于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归纳及总结。教师可以以封闭式、探索式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及拓展,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主动性。学生通过带着问题、任务去学习探索,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向着知识的方向前进,同时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类似于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掌握化学知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能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或被灌输者,而应成为知识构建的主动者。学生在知识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
用,引导学生不断地丰富或整合自己的知识内容,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达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目的。
2.调控适时适度,保证师生互动的实效性
化学教学过程大部分都是通过实验教学来完成的。例如,在教学“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时,可以依照教材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实效性。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呢?需要看师生互动是否有效,教学内容是否顺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课堂教学资源,适时调整互动策略,把控课堂的进度,发挥教师参与者、组织者及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师生互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讨论的方法、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运用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拓宽有效互动途径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关于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的教学内容,教
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组,每组学生推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内的组员进行合作分工,比如,有的查阅资源,有的实地考察,有的实验研究等。每个小组对自己组研究的成果进行陈述报告,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及学习。通过生生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课堂中生生互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性别、距离及性格等方面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性别相同的比较容易交流,距离比较近的容易合作,互补型性格的学生容易产生互动。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教师需要明确分组的重要性。教师要多考虑小组之间的相互影响,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影响等。不仅可以使组内成员进行交流,也可以使小组之间进行成果交流,从而加大学生的交流程度,起到有效互动的最佳效果。
4.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只有学生愿意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最有力的切入点无非就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才能真正使学生主观上接受学习。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化学教学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高三课程压力比较大,时间比较紧张,大部分化学实验被迫取消,学生也只能单纯地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实验过程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对实验现象没有真实经历,对现象的产生也印象不深,导致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有所下降。
如果条件允许,要尽量安排实验课程,帮助学生亲身感受实验的过程,加深对实验过程的记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技能,进而提升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09.
[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14(01).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