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
摘 要:生态美学教育是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关键,学生可以根据生态美学的教育,学习相关的生物知识,同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该将生态美学的理念引入初中生物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主要分析了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当中赋予生态美学教育的意义,同时从几个方面出发,提出生态美学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生态美学;意义;方法
在初中生物教育学习阶段,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同时还应结合生态、自然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环境已经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导致人们也遭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危害。温室效应造成的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臭氧层被破坏、雾霾沙尘暴以及水体污染等等环境问题,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保持生态平衡,将生态美学渗透到环境的方方面面,才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生态美学观可以定义成为一种“以生态和谐为美,以破坏生态和谐为丑”的观点,生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将生态美学观念渗透到每一个知识角落,培养学生的生态美学意识。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美学观念的方法。
一、初中生物教学实施生态美学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此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统一,生态美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生物素养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1.生态美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建立在自然价值的基础
之上,价值的判定早已从人的主观角度转化为事物内在的客观进化规律当中。目前来讲,逐渐退化的生态环境已经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很大危机与挑战,这也是人类一贯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所导致的后果,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即倡导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生态美学的教育内容不仅包含着生态学的发展方向,还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这些丰富多彩的审美元素,都能够帮助初中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导向。结合生态伦理的知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奠定了良好基础。
2.生态美学教育是学生情感的需要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年少时期,情感丰富而且善于表达,因此,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情感,不仅代表着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学生精神状态的体现。生态美学中的审美重点,是关于人本身所经历的生态过程和感受的生态环境,着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将生态美学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学,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态美、感知生态美,使学生发现生物链中的美感,同时获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教育的实施策略
1.让学生重视生态美学的意义所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领会生态美学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生态美学的意义呢?首先,结合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让学生意识到当前的危机,了解目前全世界的生态现状。
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我们周围的植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扎根实践、了解事实。对于那些多年前常见的野生植物,目前已经不复存在。人参,曾被人们视为“东北三宝”之一的名贵药材,一直被人们视如瑰宝。然而,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野山参早已为数不多,目前人们所食用的人参大多数都是人工栽培的,这样一来,药效就比野山参差了很多。银杉,也被人们称之为植物化石,曾因记录着第四纪冰川袭击时期而独具沧桑,然而令人叹息的是,目前银杉已经濒临灭绝,只在广西花坪一带存活少数。植物原本是与人们共生的,但由于人类过度地砍伐树木,破坏环境,导致植物资源遭到破坏。虽然我国目前正在完善绿化工作、修复植被,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化效果还是差强人意。只有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生态保护现状,才可以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让学生思考生态美学观建立的方法
学生仅仅了解了生态美学的意义却不知道如何树立生态美学观,同样没有意义。教师的目的就是通过让学生了解生态美学,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解决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无性繁殖”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种植两棵葡萄树,其中,根据实际需要,第一棵葡萄树不采用嫁接,让植物自然生长;而第二棵葡萄树采用嫁接的方法,让学生观察葡萄树的成长变化。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使用两种方式都能促进植物成长。但其中也有不同,不嫁接的葡萄个头小、味道酸;经过嫁接的葡萄个头大、味道甜,口感极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理解到不同的生物内涵,即生物既可以依靠自然的方式生存,也可以依靠无性繁殖的方式生存。无性繁殖技术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会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上更有动力,从而树立生态美学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任丽蓉.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美学教育探究[J].学园,2013.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