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纠结说与不说

2015-09-10 12:55孙文英
新课程·中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斯博士火种语文课

孙文英

教语文也有几个年头,从最初的慌慌忙忙熟悉教材,慌慌张张借鉴优秀教案,到今天的略有所思,才发现这跌跌撞撞的过程就是成长。

回顾现在的语文教学形式,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但都遵循了一个主旨:自主、合作、探究。每个学校的形式各有创新。甚至是一个固定形式适用于各个科目,而忽略了学科性。语文学科注重“听、说、读、写”,而我们都注重了说、读、写,忽略了“听”。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交流和社会交往。所以倾听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和方法。话虽人人会说,可不是人人会听;倾听需要学习。尼可斯博士深知“善听”有多重要,欲克服“听障”又有多困难,三十多年心理咨询及家庭临床治疗的丰富经验,让他归纳出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的技巧:先搁置自己的需求,让说者充分表达想法与情绪;专心在倾听上,适时(而非时时)传达你的关心;抱持同理、开放的态度,不加入自己的批判。一个活跃的班级是爱发言的,但并不代表他们的发言是有效的。有很多时候是一种爱表现的行为习惯,无效的发言归根到底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听。

由此想到语文课的学习应该是多样性的,不该纠结老师是话多了,还是话少了。学习的过程不可能全由学生的发现来完成,学生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接受性的学习还是有必要的。老师对课文进行精心的解析,学生能静下心来倾听,尤其是经典的文章。从倾听中感悟,和老师产生共鸣,这对语文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会倾听才能叩开心灵之门;才能在倾听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才可以让学生真正地成长。同时对于我们宝贵的45分钟的課堂也是经济适用的。当然这种倾听式的接受性学习与注入式学习是有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有哲人说:“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种。”没错,我们不可以去用“填鸭式”教学去填充学生的大脑,要点燃孩子的思想,可是这火种又从何处而来呢?就如没有鱼,何来渔?我个人认为老师就是那个火种,需要老师用心血去研读文本,思考文本的精华,以此在传授中引导学生学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文的解读更是层出不穷,故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限制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教无定法是适合语文教学的,讲与不讲,讲多讲少,不该有硬性规定,而是根据文本,根据学生的不同而定。只要合乎规律就可以了。何苦纠结说与不说呢?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斯博士火种语文课
火种
可怕的语文课
点燃火种的地方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机会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