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洪玲
摘 要: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教学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高中历史教学,新教材、新课标以及新观念均被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渗透史学观念。就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学观念的渗透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史学观念
当前形势下,新课程改革不断实施、普及和推广,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不管是在老师的教学方法上,还是在老师的教学内容上,都要跟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将史学观念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史学观念,才能够保证教学方向正确,深度领悟教材,最终取得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成功。
一、在设问中渗透史学观念
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以及现代化史观来对历史教学进行统领,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向学生渗透历史观念,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比如,在复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向学生提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区别是什么?”在此基础之上,与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联系,接着提问:“谁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学习的榜样?”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可以结合三权分立、主权在民、责任内阁制来思考。
二、灵活运用新史观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新史观便是历史中的新视角和新角度。比如,在阐释中国近代設立通商口岸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代化史的角度出发,通商口岸促进我国自然经济解体,推动近代城市的发展和崛起。而从全球史的角度出发,通商口岸加强了世界与中国的来往,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中。从文明史角度出发,通商口岸是中国对西方近代工业文明进行了解和学习的重要窗口。从社会史的角度出发,通商口岸是近代工业文明和传统农业文明最早的交汇地。
综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史学观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因此,教师要将新课程改革作为机遇,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在教学中为学生渗透史学观念。
参考文献:
郭井生.多元史观视野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以高中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一课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2):111-116.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