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闫妮、张博等主演的谍战剧《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一经播出便引发热议,突出的一点就是它与近年来模式化、公式化制作的“抗日神剧”截然不同,让人们体会到久违的真诚。
一般电视剧受小屏幕局限,动作性相比电影不那么强,因而人物塑造的份量要更重一些,观众看完一部剧未必会对情节记忆清晰,但剧中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会让人印象深刻。在这点上,王大花无疑是让人记住的,一个“立得起来”的主角。观众在看剧过程中感受到主角的成长,这种成长能够引发情感共鸣,而共鸣正是影视作品吸引观众的一大法宝。
剧中,王大花大大咧咧,状况百出。这样一个农村主妇最终成为坚定的地下工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励志传奇。观众陪伴主角体验到心理上的成长,这与当年许多人为《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感动落泪可谓异曲同工。当然,从创作者设计让王大花接受初恋夏家河的引领成为特工,也让我们看到几分《潜伏》中余则成与左蓝的影子。编剧将寻找自我与大时代结合起来的叙事思路不失为成功模式。
创作者比较讨巧地做出了一部“混搭”作品。《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既有谍战剧的类型元素——悬疑,又在整体风格上凸显轻喜剧式的幽默。这种幽默是“举重若轻”的,它并不让人感觉轻浮。王大花与夏家河身份背景上的反差形成了巨大的戏剧张力,为本剧的喜剧色彩奠定基础。两位主角就好似相声中的逗哏与捧哏,激发出强烈的化学反应;其次,《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有着一种类似家庭剧的生活质感。谍战的外表下讲述的是关于成长、情感的故事。王大花与夏家河的爱情给这部戏增添了别样的趣味;与其他谍战剧相比,该剧没有选择靠强情节和大格局取胜,而是采用平民化的视角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无论是王大花、夏家河,或是其他次要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即便是传统意义上的反面角色也没有被简单地模式化描摹。
这部剧很“应景”,契合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背景。但是创作者没有像以往多数献礼作品那样走宏大叙事的路子,而是很平实地将视角对准王大花和她身边的一群普通人。这里还需要称赞下闫妮的演技,尽管又是一个略带喜剧色彩的人物,但演员没有拘泥于自己过去的条条框框,有喜有悲,朴实自然。
总的来说,《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称得上一部诚意之作:有温度,有力度,也有深度。英国学者吉登斯曾有言,“电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私生活”。国产剧只要能够真正沉下心创作出好作品,观众还是愿意为其“点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