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中英文教材比较研究

2015-09-09 21:10阚湘苓刘恩顺刘曼赵桂峰岳妍徐强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

阚湘苓+刘恩顺+刘曼+赵桂峰+岳妍+徐强+杨波+章清华+武重阳

摘要: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是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中医内科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中医内科学中英文教材的比较研究对于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中医内科学》的编写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中、外中医院校普遍使用的教材为比较研究对象,重点对中英教材的架构、内容、编写体例等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提出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中医内科学》的编写建议。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中文教材;英文教材:比较研究

doi:10.3969/j.issn.2095-5707.2015.03.017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 English Textbooks of TCM Internal MedicineKAN Xiang-ling, LIU En_shun, LIU Mrri, ZHAO Gui-feng, YUE Yan, XU Qiang, YANG B0,ZHANG ing-hua,WUChong-yang(1.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2. Second Affliated Hospital of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 Tianjin 300150, China; 3. First Teaching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 China)

Abstract: TCM internal medicine is the main course of TCM ma_jor, which is the basis of different clinicalsections of TCM and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world TCM major. The level of TCM internal medicine reflects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a great extent.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and English textbooks of TCM Internal Medici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piling of the core textbooks ofTCM Internal Medicine belonging to world TCM professional core textbooks. This study set the commonlyused materials in TCM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s the objects, focused on thecomparison of the structure, contents and the formatting style among them, and then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the compiling of the core textbook of TCM Internal Medicine belonging to world TCM professional coretextbooks.

Key words: TCM internal medicine; Chinese textbook; English textbook; comparative study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于2009年发布《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2012年发布<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编译高质量、适合世界中医学教育发展需要的“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对促进各国(地区)中医学专业教育的规范发展及相关国际标准的推广意义重大。中医内科学作为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教材的编写至关重要。本文对现有中医内科学相关的中英文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编写建议。

中英文教材选择

英文教材

选用目前在美国普遍使用的、由Will Maclean和Jane Lyttleton主编、University of WesternSydney与Pangolin Press出版的《内科学临床手册·中医疗法》系列教材第一册(肺、肾、肝、心)、第二册(脾、胃)、第三册(气血津液、肢体经络)。两位作者均在中国系统学习过中医,并在国内担任中医学教学、临床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本套系列教材自1998年陆续出版,几经印刷,在美国中医高等学校、中医相关教育及临床机构使用普遍,具有较高的教学和临床价值。

中文教材

选用张伯礼、薛博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科学》(第2版)(以下简称“人卫版教材”)。并参照张伯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科学》(以下简称“五版教材”);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科学》(以下简称“七版教材”);彭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双语教材《中医内科学》(以下简称“双语教材”);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1们等。国内《中医内科学》教材建设从五版教材开始,其编写体例和内容基本固定。

中英文教材比较

整体结构比较

英文版3册教材共涉及90个病证(含12个附属病),人卫版教材收录62个病证(含10个附属病),五版教材收录58个病证(含9个附属病)。英文版教材前言、附录内容丰富,特别是“使用指导”“中药炮制”“中草药使用方法”等,临床实用性比较强。中文版教材设有介绍中医内科学定义、范围、发展、辨证论治方法原则的内容,即总论部分。整体结构比较见表1。

内容比较

病证分类 中英文教材基本一致.均按脏腑、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系统进行分类,系统性、完整性较强。

病证选择英文教材将一些临床常见的外科病证、耳鼻喉科病证、外感病等收录到《中医内科学》教材中,多选用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如肠痈、痔疮、肛瘘等外科病证;失音、鼻鼽、喉痹(附:喉痈)、风齿牙宣、唇风、口疮等耳鼻喉科病证;温病、伤寒、外邪留恋、外感发热、伏气、霍乱等外感病。由于国内中医分科较明确,以上病证分列在《中医外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温病学》《伤寒学》等教材中,故中文《中医内科学》教材中未收录。

病因病机 中文教材病因病机统一论述,一般涉及外感、饮食、情志、禀赋体质、劳倦等;英文教材针对每个病证直接分析病因病机,针对性较强,但存在病因、病机混淆现象。

辨证分型 英文教材注重临床所见,大部分病证证型分类较中文版教材多。主要病证辨证分型比较详见表2。

治疗方法1~3册英文教材均为临床手册,注重覆盖面、实用性,并体现中医治疗的优势。大部分病证有关现代医学的内容比中文教材多,治疗方法较为全面,以方药治疗为主,选方、加减内容较多;同时针灸选穴、补泻手法等介绍详细。针对某些病证,还介绍了一些特殊治疗方法,如口疮的漱口、锭剂疗法;便秘灌肠疗法;痹证分经、分部用药、选穴;胸痹的危重症处理等。人卫版、五版、七版、双语等4种教材只涉及中药治疗,只有《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涉及“其他治法”,但内容相对较少。

辅助内容 中英文教材对每个病证的概说、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调护、名医经验、文献摘要、文献推介、临床备要、小结等内容编写也有不同,详见表3。

格式体例比较

英文教材共3册。第一册包括肺系病证、肾系病证、肝系病证、心系病证;第二册包括脾胃系病证,部分外科、耳鼻喉科的病证;第三册包括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病证。使用中医学术用语,涉及较多生物医学术语。编写体例较为一致,主要包括概说、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些病证涉及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分型证治包括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治法、处方、随证加减、变证治疗、中成药、针灸、临床备要等。有些病证涉及局部治疗、灌肠外敷等治疗方法。编写形式图文并茂、图表结合、条分缕析,便于阅读。知识篇幅较大,病种多且治疗方法较为全面。

特点:英文教材为临床手册,使用者多为临床医生,所以证型较多,治疗方法全面,篇幅较大;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三基”内容则不在主要介绍范围之内,特别是诊断与鉴别诊断,多以板块链接方式出现。

中文教材主要介绍7个系统的代表病证、常见病证。语言中规中矩,使用规范术语。编写体例完全一致,除无标题概说、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内容外,还有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调护、临证备要、名家医案、文献推介等内容,整齐划一。编写形式虽然设立一些板块链接,但仍多为文字阐述。知识篇幅较之英文教材少,治疗以方药为主。

特点:主要使用者是学生,故注重“三基”内容,中规中矩。

核心教材编写建议

整体结构

中医内科学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借鉴英文教材的编写方法,在正文前除设出版(再版)说明、前言、鸣谢以外,增设主编及团队介绍、翻译及学术用语、使用指导等。“主编及团队介绍”部分主要说明主编及编委的学术水平,教材编写的准备、调研、编译等全过程。“翻译及学术用语”部分说明该教材学术用语的依据及特点。“使用指导”部分详细介绍本教材的内容及每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

正文

总论简要介绍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学二级学科的定义、范围、发展简史、疾病分类,以及中医内科疾病的辨证方法、治疗法则等。

各论按照脏腑、气血津液、肢体经络分类。每个系统具体病证之前设“本系统病证概论”,简要介绍本系统的生理、病理特点,常见病证、症状等,各病证之间的关系,共同的预防、治疗、调护方法等。

各系统病证选择

经过比较,推荐63个代表病证及12个附属病证进行编写。病证选择既要考虑每个系统的常见病证,也要考虑中医治疗效果突出的病种。

肺系病证: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痈、肺痨、肺胀、肺痿、失音、鼻渊。

心系病证:心悸、胸痹(附:真心痛)、不寐(附:多寐)、心衰。

脑系病证:眩晕、中风、痴呆、健忘、颤证、癫狂、痫病。

脾胃病证:胃痛(附:吐酸、嘈杂)、痞满、呕吐、噎膈(附:反胃)、呃逆、腹痛、泄泻、痢疾、便秘、口臭、消化不良、口疮、痔疮(附:肛门瘙痒)、肠痈。

肝胆系病证:胁痛(附:胆胀)、黄疸(附:萎黄)、积聚(附:肝癖)、臌胀、瘿病、疟疾。

肾系病证:水肿、淋证(附:尿浊)、癃闭(附:关格)、阳痿、遗精(附:早泄)、耳聋耳鸣。

气血津液病证:郁证、血证、痰饮、消渴、自汗盗汗、内伤发热、厥证、虚劳、肥胖、癌病。

肢体经络病证:痹证、痉证、痿证、麻木、头痛、腰痛。

具体病证编写

每个病证建议从概说、病因病机、诊断与病证鉴别、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结语、临证备要、名医经验、文献摘要、文献推介等部分进行编写。

概说:不列标题。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以年代为顺序进行简介。介绍与该病关系密切的西医疾病。

病因病机:列标题。病因病机以图表方式合并论述。病因从外感、内伤等方面展开,病机则介绍病变部位、脏腑病机、病理性质、病理因素、疾病演变等。

诊断与病证鉴别:以链接、框格形式介绍本病的中医诊断依据。酌情提出类似病证的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以图表、路线图表示辨证思路(或原则),阐述相对应的治疗原则。以小标题列出证型,每个证型的证治应包括病机析要、临床表现、治法、代表方、常用药、加减用药,并简要介绍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体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针对该病证特异性的预防调护方法进行介绍。

结语:概括总结本节主要内容,供复习使用。

临证备要:该病治疗宜忌,特殊疗法,某些治法药物的使用要点及理解,古人某些观点评价等。

名医经验:简明介绍近现代著名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或临证经验,突出辨证论治的经验心得,处方用药的技巧要诀。

文献摘要:简明介绍古典医籍有关本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代表性或具有时代意义的论述6~10条。

文献推介:介绍能体现本病中医辨治特点的古今文献3~5篇。3.5体例篇幅建议

编写体例借鉴英文教材,图文并茂、图表结合、条分缕析,便于阅读。篇幅适宜,建议每个病证编写控制在1万字以内,突出重点,便于翻译。

由于世界各国文化背景不同,教学理念和方法各异,故教材编写在保证内容准确的基础上,应重视编写体例的选择,便于读者学习。将中文教材对知识准确性、科学性的把握和英文教材注重临床实用性和可读性特点进行综合,进行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教材的编写工作,一定能够编写出内容精确、有效促进中医药国际推广的教材。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
如何在高校更好实行俱乐部教学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论中外狼文化写作中的生态意识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