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萨满传说还是雅玛雕塑、希腊神话还是阿兹特克人传奇、佛教还是基督教信仰、莎士比亚诗句还是哥特故事,骷髅头的形象始终贯穿于整个人类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史中。骷髅头骨,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个鲜明的表达死亡意象的符号。有趣的是,西方教堂将象征死亡的艺术展现给观众,迫使他们去思考死亡,反思自己的生活,遐想自己将怎样在天堂里面对上帝。
在13世纪的欧洲,流行着名为《三个生者和三个死者》的主题壁画。传说三位绅士(或国王)遇到了他们祖先的尸骨,尸骨警告他们:“我们过去就是你们的现在,我们现在就是你们的将来。”以骷髅警示生命之短暂与无常。
17世纪的画家拉图尔画过多幅《忏悔的抹大拉的玛利亚》,骷髅是他重要的符号。其中一幅作品是这样的:抹大拉的玛利亚穿着丝绸质地的衣服、面对略显繁复的雕花镜框、戴着闪亮的珍珠项链,这令人想起她以往浮华放荡的生活。但同时,她交叉的双手却落在了一只骷髅头上,虽然她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但骷髅与浮华的环境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令人仿佛看到了生命繁华背后的无常和枯萎。
骷髅形象在西方艺术中最扑朔迷离的例子,莫过于荷尔拜因1533年的名作《二使节》。这是画家一直饱受争议的作品。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放置在二位使节脚下的那个诡异头骨,他呈现出变形的透视,观众必须接近绘画,然后从侧面看画中的物体,才能使骷髅变成一个有准确透视关系的人类头骨。作为明显带有死亡意象的头骨,荷尔拜因把它放在如此突出的位置,并且以如此奇怪的形式表达出来,令人匪夷所思。最奇怪的是,这幅画完成后不久,画中的两位主人公居然相继死亡了。
在中国文化里,关于骷髅的著名故事便是庄子叹骷髅了。它出自《庄子·至乐》篇,其中骷髅说道:“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可见在战乱时代,人们对死亡并不是充满恐惧,而是将其当作幸福的开始。
到现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重塑了骷髅这个病态的主题。他们已经发现了使之进入城市生活和视觉词汇的方式。骷髅作为哥特一族的笑脸,充满了可怕的和神秘的死亡含义,由此被心怀不满的年轻人重新定义成永恒的象征:无政府主义、叛逆和革命。从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到亚历山大·麦奎恩(AlexanderMcQueen),从达利(Dali)到达明·赫特(Damien Hirst),骷髅形象已经跨越了世界音乐、时尚、图标、艺术和流行文化,成为今天年轻人反抗社会建制的图标,成为摇滚、朋克、哥特、滑板、街头文化中的通用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