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安图县旭阳屯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2015-09-09 06:50辛永辉曹月斌关灵芝
吉林地质 2015年4期
关键词:含金黄铁矿变质

张 宏,辛永辉,曹月斌,关灵芝

1.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七队,吉林 吉林132105;2.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吉林 长春130012

吉林省安图县旭阳屯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张 宏1,辛永辉1,曹月斌1,关灵芝2

1.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七队,吉林 吉林132105;2.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吉林 长春130012

文章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旭阳屯金矿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为依据,对矿区地层、构造、变质作用、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分析矿床成因、控矿因素,总结成矿规律,探讨找矿方向及找矿潜力。

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构造;安图县旭阳屯; 吉林

0 引言

旭阳屯金矿位于吉林省安图县西南部,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区域上金矿床(点)密集,东部有金城洞金矿等;西侧有夹皮沟金矿、海沟金矿等。区域成矿带属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多金属成矿带(图1)。含金石英脉和含金蚀变岩型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依据成矿控制因素,矿物富集规律,找矿标志,成矿温度等研究,确定矿床矿液来源是多源的,成矿期是多期的,多阶段的。但主成矿期为华力西晚期—燕山早期,其矿床成因属中低温变质-热液型。经过多年来地质勘查工作,通过化探、物探、槽探、钻探等工作手段,共探获11条金矿体,估算金金属量4.59 t,显示出较好的找矿前景。笔者试图通过对矿床特征和成矿规律分析研究,以期对区内地质找矿提供参考。

1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东北缘陆块拼合带,中朝准地台东部,处于敦化隆起东南部。本区岩石圈断裂、壳断裂和基底断裂均密集发育。岩石圈断裂可分为三条,一是敦密深大断裂位于本区西北部,二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东段贯穿本区(图1)[1]。

区域出露地层有:区域内地层自晚太古代、下元古代、上元古代、中生代至新生代均有出露,主要分布在小营子、两江以及五道白河两岸。面积约360 km2,占图幅的81.9%。(图2)。

太古界夹皮沟群老牛沟组主要出露旭阳屯南部,呈不规则状的捕虏体,面积约0.63 km2,主要岩石类型有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和呈零星孤岛状斜长角闪岩。其中角闪斜长片麻岩是主要的矿体围岩。

下元古代地层—集安岩群,仅分布在两江以东的小营子、磨石沟一带。其岩性主要为斜长角闪岩、绢云石英片岩、黑云变粒岩及碳质板岩夹碳质大理岩。属层状无序的一套浅变质岩系。按其岩石特征可划分为蚂蚁河组、荒岔沟组。

图1 研究区及邻区主要断裂、构造单元和火山型金铜矿分布(注:底图据金伯禄(1992)[1];主要断裂和缝合带据吉林省地质志(1988)[2])Fig.1 The main faults, structural uni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volcanic type Au-Cu deposits in the study area and its adjacent area(Note: the base map according to JIN Bo-lu (1992)[1]; major fractures and suture zone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chorography of Jilin Province (1988)[2].)

图2 研究区区域地质图(注:底图据金伯禄(1992)[1];主要断裂和缝合带据吉林省地质志(1988)[2] )Fig.2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the study area

上元古代地层主要分布在两江、小营子、后四合等地,其岩性为石英砂岩和浅黄色泥灰岩及杂色页岩,可划分为钓鱼台组、南芬组。其地质体多呈大小不等的推覆体形存在。

中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两江、四岔子等地。其岩性组合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夹煤。按其岩石组合特征可划分为长财组、大砬子组。

新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五道白河以南及两江一带,可划分为早更新世玄武岩及晚更新世洪冲积物,全新世冲积物。

研究区位于龙岗陆块北缘,南部被大面积玄武岩覆盖,仅北部断裂构造较发育, 以北东向为主,其它方向不发育,并有推覆构造和褶皱构造形迹,还有韧性剪切带存在,由此形成本区构造基本格架。

岩浆岩较为发育,最早的岩浆侵入活动始于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均有出露,侵入岩以活动期次多,岩性多样,面积广为特征。可划分4个岩石单位,既早白垩世闪长岩、闪长玢岩、晚侏罗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晚元古代变质辉长岩、晚太古代中细粒碱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中生代岩浆的多期侵入及其后期的热液活动,为区内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金伯禄,1992)[1]。

脉岩分布较广泛,岩石类型有辉长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花岗细晶岩等,规模大小不一。多数脉岩与成矿关系不甚密切,而个别闪长玢岩脉和石英脉属大规模侵入期后携带大量挥发份的残余岩浆产物,对成矿较为有利。

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太古宙晚期,在旭阳屯以南至大旺等地发生深熔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岩性为云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其形成后在地壳深部普遍遭受了多期次的变质变形改造,经后期强烈的变质变形,形成了一套片麻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质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分布面积约8.7 km2,中部被白垩世长财组地层覆盖。动力变质岩主要分布于韧性剪切带内及推覆构造中,主要岩性为糜棱岩—糜棱岩化岩石及片岩类,变质作用较弱。

2 矿床特征

2.1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出露地层比较简单。晚太古界夹皮沟群老牛沟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下元古界集安群蚂蚁河组绢云石英片岩;荒岔沟组斜长角闪岩、中粒花岗岩、变粒岩;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石英砂岩;中生界白垩系长财组砂岩和粉砂岩类、新生界第四系军舰山组橄榄玄武岩及沟谷中发育着第四系(见图3)。

矿区构造组成本区矿床的含金石英脉、破碎带、断裂等,实际上均赋存于糜棱岩化带中。该带宽数十米不等。根据构造岩的变形特点、强度,可分多种线性构造类型。其中断裂构造是主要的控矿因素。

矿区内发育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切割北西向断裂为特征(图2)。

红庙岭北东向断裂(F1):南西方向延续至五道白河,北东通过大旺村,规模6.8 km2,走向55°北西倾。岩石挤压破碎强烈,略呈波状弯曲,局部见有断层角砾岩,同时显示了压性和张性特征,具有对头沟特征,切割了磨石沟—小沙河子断裂。

三号矿化带:规模:延长1.2 km2,宽10~25 m,产状320°∠38°~40°岩石挤压破碎强烈,具有断层泥,性质为压扭和张扭性,该组断裂发育,为矿液沉积和充填提供了有利空间。控制了中生代闪长玢岩和含矿石英脉。

磨石沟—小沙河子断裂(F2):矿区内延长1.8 km2,产状25°∠60°。岩石挤压破碎强烈,可见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呈现了压性和张性特征。矿区内侵入岩不发育,最早的太古代、元古代、中生代有出露。

晚太古代花岗闪长岩,分布于大旺村以北至旭阳屯以南,呈岩株产出,中间被中生界长财组地层覆盖,面积约8.7 km2,岩性为云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普遍遭受了多期次的变质变形改造,经后期强烈的变质变形,形成了一套片麻岩,原岩的基本轮廓已消失。

早元古代(相当于吕梁期),分布于本区北部,面积3 km2,岩性为变质辉长岩,形态呈岩株产出。岩性特征:灰黑色,变余辉长结构,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矿物粒度3 mm,矿物成分:斜长石约占40%,呈变晶粒状;角闪石:短柱状、粒状,质量分数40%;辉石:粒状,质量分数约占10%;黑云母:小片状,约占10%。SiO2质量分数较高,为51.88%,CaO、MgO质量分数较高,σ值为353,属钙碱性岩浆系列(表1)。

白垩世(相当于燕山早期),出露较少,主要分布于部北东和西南部,呈脉状产出,岩性为闪长岩和闪长玢岩,闪长玢岩与矿关系较密切,多分布于成矿构造中。闪长岩:岩石呈灰绿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细粒板状半自形斜长石约占50%、细粒长柱状角闪石约占45%、少量石英。岩石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较强;闪长玢岩:(蚀变闪长玢岩)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约占2%~3%,成分为角闪石,均已蚀变为绿泥石,基质约占97%,成分为微晶半自形的斜长石、角闪石、极少量石英。岩石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较强。变质作用,本区变质岩比较发育,主要为中低—中深级变质岩石,组成晚太古界老牛沟岩组和下元古界蚂蚁河组、荒岔沟组及上元古界钓鱼台组、南芬组。分布在矿区中南部和中北部。变质作用类型有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及接触变质作用。以角闪岩相为主,西北部出现绿片岩相。受区域地壳活动的影响以及区域性应力作用影响,使本区晚太古界和下元古生界遭受了程度不同的动力变质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一套浅—中深等程度的变质岩系。岩石类型有: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变粒岩、斜长角闪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等。

图3 研究区综合地质图Fig.3 The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map of the study area

太古宙晚期,在旭阳屯以南至大旺等地发生深熔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呈岩株状产出。其形成后在地壳深部普遍遭受了多期次的变质变形改造,经后期强烈的变质变形,形成了一套片麻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质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分布面积约8.7 km2,呈岩株状产出,原岩的基本轮廓已消失。中部被白垩世长财组地层覆盖。

区内动力变质作用比较显著,主要发育在断裂构造的两侧。岩石以机械破碎变形为主,表现为岩石、矿物的压碎或碎裂。按岩石破碎程度可分压碎岩石(破碎带)和糜棱岩化岩石。

变质作用主要变现为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各类花岗岩、片麻岩普遍具有片麻状构造。

表1 岩石化学成分结果表Table 1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rocks

2.2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依据断裂构造划分原则,初步划分出北东向线性构造4处(F1、F2、F3、F4)、北西向线性构造三处(F5、F6、F7)、东西向线性构造三处(F8、F9 F10),长度由1 km至10 km不等。多数与重力解释结果吻合,重力解释古老的近南北向构造形迹(F5)和环形构造在航磁图上反映不甚清晰。多数磁异常分布在基底隆起周边,除基底隆起形态外同时反映了高磁高密度基性岩存在的地球物理场特征。

高精磁测解释推断,综合分析电磁测深断面等值线的分布特征,结合地表地质体的分布,参考浅表槽探工程和部分钻探结果,在平面上推断解释北东向线型构造5条编号为F4、F5、F6、F7、F8;北西向线型构造4条编号为F1、F2、F3、F9。

2.3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主要异常为Au3号异常,由Au3-1~ Au3-3组成,分布于旭阳屯南部(图3)。异常连续,总体呈北东面向展布,面积约0.6 km2,异常长900 m,宽200~350 m,异常值最高48×10-9。经工程验证为三号矿化带引起。

其他异常为单点异常。

2.4矿体特征

矿床位于旭阳屯西南1 km处,赋存在太古界老牛沟岩组区域变质岩中,矿体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矿体围岩为角闪斜长片麻岩。矿床内有五条矿化带11条金矿体,多为盲矿体,各矿体呈平行展布,走向31°~45°,北西倾,倾角35°~40°。矿体呈脉状、扁豆状,沿构造矿化带和裂隙发育。其中仅3-1、3-2两条矿体进行了有效控制(见图2、图3),其余矿体为单个钻孔控制①。

图4 研究区航磁△T剖面平面图Fig.4 The profi le and plane graphs of the aeromagnetic △T in the study area

3-1号矿体:矿体分布于三号矿化带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上盘,严格受断裂控制,东起15线,西至20线,控制矿体走向长521 m,倾斜延深368 m,矿体规模为中型。矿体连续,受构造破坏程度弱,矿体真厚度0.82~6.84 m,平均2.27 m,厚度变化系数65%,厚度变化稳定。矿体金品位最高39.99×10-6,最低0.11×10-6,平均6.09×10-6,品位变化系数111%,品位变化较均匀。矿体形态为脉状,走向31°~45°,北西倾,倾角30°~48°。矿体分布标高为438~692 m,埋藏深度0 ~260 m(表2)。

图5 研究区金矿赋存位置及钻孔剖面图Fig.5 The occurrence position and drilling section of the gold deposit in the studying region

3-2号矿体:矿体分布于三号矿化带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下盘,与3-1号矿体呈平行展布,东至15线,西至20线,控制矿体走向长524 m,倾斜延深321 m,矿体规模为中型。矿体连续,受构造破坏程度弱。矿体真厚度0.63~8.56 m,平均2.41 m,厚度变化系数96%,厚度变化较稳定。矿体金品位最高27.38×10-6,最低0.19×10-6,平均3.25×10-6,品位变化系数85%,品位变化均匀。矿体形态为脉状,走向31°~45°,北西倾,倾角28°~46°。矿体分布标高为510~685 m,埋藏深度20 ~210 m。

2.5矿石特征

2.5.1矿石类型

自然类型:主要有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矿石和含金黄铁矿蚀变岩型矿石两种类型,金与黄铁矿密切共生,形成团块状、条带状和浸染状赋存于蚀变岩中。

工业类型:在单项工程中,两种矿石类型同时存在,并且本矿床含金蚀变岩型金矿石分布在含金石英脉型的两侧,贫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型金矿石、贫硫化物含金蚀变岩型金矿石。

2.5.2矿石结构

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黄铁矿呈完整的立方体或仅保留部分晶体;熔蚀交代结构:磁铁矿、黄铜矿沿黄铁矿微裂隙充填交代,并伴有交替熔蚀作用,使黄铁矿碎块呈浑圆状;他形粒状结构:黄铜矿晶体呈不规则的他形粒状,分布在黄铁矿的边缘或裂隙里,金矿物呈粒状晶体,分布在黄铁矿的裂隙中;压碎结构:黄铁矿压碎呈粒状。

2.5.3矿石构造

浸染状构造:黄铁矿呈浸染状分布在石英脉中;团块状构造: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方铅矿等金属硫化物常伴生组合在一起,呈团块状分布在石英脉中;脉状、细脉状构造:黄铁矿中脉状或细脉状充填在石英脉中。

2.6矿石化学成分特征

矿石矿物成分有:

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次之有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次要矿物有角闪石、绿泥石、方解石、榍石、黑云母等。本区矿石中有用组分为Au、Ag,其他有益组分 Cu、Pb、Zn、Sb、WO3、Mo、Co、Sb、Hg、Cd、Cr质量分数不高,有害元素As、C、S、等质量分数较低。详见表3、表4。

2.7金的赋存状态

本矿床以银金矿、自然金为主。金的原子半径与银相同(1.44Å),晶格常数相似(金=4.07 Å,银=1.78 Å),故二者常呈连续的固熔体系。金的固熔体变化情况见表5。自然金粒度及形态矿床内自然金以微粒为主,肉眼见不到,只有显微镜下方可见到,且分布极不均匀,通过光片和电子探针测量,其粒度在0.01~0.2 mm之间,多在0.037 mm以下。自然金的形状及成色,金的形状以浑圆状、叶片状、针线状为主,成色910~912。自然金赋存部位,矿床内自然金赋存部位仅从光片中测得,主要赋存在黄铁矿中,次之为黄铜矿和磁铁矿中,极少数颗粒细小的金赋存在石英中。

表2 研究区矿体采样分析结果表(钻孔、采样位置见图3、5)Table 2 The ore bodies sampling position and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studying region(drill holes and sampling positions is shown in corresponding fi gure 3, 5)

表3 矿石全分析结果表Table 3 The total analysis results of ore

表4 矿石组合分析结果表Table 4 The composite analysis results of ore

矿石中的金元素主要是赋存在裸露和半裸露自然金中,详见表6。

2.8成矿阶段及矿物沉淀顺序

2.8.1成矿阶段

(1)石英-磁铁矿阶段:形成石英脉主体,石英脉呈乳白色块状,并有少量磁铁矿出现。

表5 金银固熔体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Table 5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gold and silver sosoloid by electronic probe

表6 物相分析结果表Table 6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mineral phase ×10-6

(2)石英-黄铁矿阶段:为弱含金阶段,黄铁矿呈半自形、自形晶,中细粒,团块状或星点状分布在石英脉中或蚀变岩中。

(3)金-多金属阶段:含金共生组合为黄铜矿、黄铁矿、赤铁矿、银金矿和自然金。黄铜矿分布在黄铁矿的边缘或裂隙里,赤铁矿交代熔蚀黄铁矿边部,金矿物主要分布在黄铁矿的裂隙中。自然金的析出时间大致在磁铁矿析出开始一直延续到方铅矿结束之后。

(4)碳酸盐-黄铁矿阶段:本阶段不含金,黄铁矿呈亮黄色,自形,细粒集合体。

(5)表生氧化阶段:本矿床以盲矿体为主,3 —1号矿体因接受剥蚀作用仅在1线,局部出露地表,金属硫化物因氧化作用形成褐铁矿、孔雀石、蓝铜矿。

2.8.2矿物沉淀顺序

依据在钻孔和探槽中采集的光片鉴定结果,并结合野外实际资料确定本矿床矿物沉淀顺序见表7。

金属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金矿物-褐铁矿。

2.9蚀变特征

矿体或矿化带两侧围岩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热液蚀变作用。主要的围岩蚀变有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钾化,碳酸盐化、次之有黄铜矿化、绢云母化、云英岩化、褪色作用较强烈、局部岩石较破碎。不同矿化带蚀变范围也不近相同,三号矿化带为矿床主蚀变带,规模较大,蚀变范围宽且破碎,范围在0.5~3.0 m左右,蚀变以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硅化为主,次之有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其它矿化带规模较小,蚀变以硅化、云英岩化、绢去母化为主,蚀变范围在0.5~1.0 m左右。上述蚀变作用是动力变质和热液作用的结果,总之,矿床内围岩蚀变种类较多,但其蚀变范围不大,一般在0.5~1.0 m左右,局部大于1.0 m。通过对其围岩采样分析,有用元素不具工业价值。

2.10矿石可选性

本矿床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两条主矿体连续,规模中等,厚度、品位变化中等,平均厚度大于1.50 m,可降低采矿贫化率,利于采矿。矿石类型为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和含金黄铁矿蚀变岩型,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多以自然金和银金矿赋存在黄铁矿的裂隙中,金的粒度以微细粒为主,利于选冶回收,通过单一浮选实验室流程试验,金回收率92.80%,银回收率64.15%、全泥氰化试验流程试验,金浸出率96.15%,银浸出率91.89%,炭浸法工艺流程金吸附率99.61%、银的吸附率94.11%。具较好的工业利用价值。因环境环境保护,本矿床应采用单一浮选工艺,最终产品为金精矿。

表7 成矿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Table 7 The mineralization stages and the mineral paragenetic sequence

3 控矿因素及成矿温度

3.1控矿因素

(1)夹皮沟群老牛沟组控制矿床分布,老牛沟组为基性火山-沉积变质建造,铁镁较高。据岩石全分析资料,其原岩可与大洋型玄武岩类对比。夹皮沟金矿区的各矿床均分布在该组岩层中[3]。该层岩石主要有斜长角闪岩、角闪质斜长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等。

(2)含金石英脉和含金蚀变岩矿体走向与岩层基本一致,倾向相同,但矿体倾角略小于岩层。

(3)含金石英脉和含金蚀变岩型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本矿床中矿体严格受北东向压扭性构造控制。遭受蚀变的岩石又释放出SiO2、Ca、K、Fe 及Au、Ag等,使之再度向第二级扩溶带中迁移,在有利的部位沉淀富集。构造规模和矿体规模成正比[4-7]。

(4)岩浆侵入与含金石英脉的关系,矿床中主矿化带三号矿化带内与含金石英脉同时赋存有燕山期闪长玢岩脉,矿体赋存于闪长玢岩脉的上盘或下盘。

3.2成矿温度

本矿床对矿石中石英进行了“EJ/T1105-1999矿物流体包裹体温度测定,其结果显示含CO2三相包裹体温度在278~334 ℃,气液二相包裹体温度在212.5~267.9 ℃。成矿温度为中低温见表8。

4 矿床成因

依据成矿控制因素,矿物富集规律,找矿标志,成矿温度等,与夹皮沟矿区矿床对比类似。说明该矿床矿液来源是多源的,成矿期是多期的,多阶段的。但主成矿期为华力西晚期—燕山早期,其矿床成因属中低温变质—热液型。

5 成矿规律

(1)矿床赋存在太古界夹皮沟群的片麻岩中,且矿化带与片麻岩产状基本一致,走向31°~45°北西倾,绶倾斜,倾角35°~39°。

(2)矿床内5条矿化带11条矿体,在空间上呈有规律性展布,呈对应平行产出,矿体规模与矿化带规模成正比,较大矿化带中赋存规模较大矿体。

(3)矿体严格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

(4)矿体与硫化物关系密切,特别与黄铁矿明显。

表8 显微测温数据统计表Table 8 The statistical table of the microthermometry data

(5)自然金赋存状态复杂,与黄铁矿关系密切,多赋存在包含在金属矿物之中,粒度较细,粒径0.01~0.2 mm。

(6)矿石类型为贫硫的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和含金黄铁矿蚀变岩型,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次之为磁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之为绿泥石、斜长石等。矿石加工性能良好。

(7)围岩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之为钾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退色,局部见有碳酸盐化现象等。蚀变的范围不大,多在0.5~1.0 m。

(8)矿床成因为中低温变质热液矿床,工业类型为贫硫石英脉和蚀变岩型。

6 找矿潜力

矿区内有五个矿化异常区,目前勘查工程仅集中在三号异常区,其它异常区工作程度较低,特别是二号异常区有较好的金矿化线索,三号区矿体北西倾,且倾角较缓在深部与二号区交汇部位是较好的找矿地段,尚有发展远景,只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地质勘查工作,有望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1] 金伯禄.吉林省延边中生代火山岩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J].吉林地质,1992,6(2).

[2] 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吉林省区域地质志[M].地质出版社,1988.

[3] 王世成,等.吉林市夹皮沟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探讨[J].吉林地质,2008,27(3).

[4] 冯 明,吕建生.延边海沟金矿控矿构造类型及成矿动力学机制探讨[J].世界地质,2007,26(3).

[5] 姜 杉,王建新,等.延边复兴—杜荒岭金矿化区控矿规律与找矿方向[J].黄金地质,2006,27(3).

[6] 秦务真,王建新.延边金谷山金矿床控矿构造条件与找矿方向[J].世界地质,2003,21(3).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of Xuyangtun gold
deposit in Antu County, Jilin province

ZHANG Hong1, XIN Yong-hui1, CAO Yue-bin1,GUAN Ling-zhi2
1.Team 607, Bureau of Non-ferrous Metal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Jilin Province, Jilin 132105, Jilin, China;2.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ciences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12, Jilin, China

The mine strata, structures, metamorphism,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rebody characteristics, ore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are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data of Xuyangtun gold deposit, the genesis of ore deposit, control ore factors are analyzed, summarization of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discussion on prospecting direction and potential.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structures; Xuyangtun of Antu Country;Jilin Province

P618.51

A

1001—2427(2015)04 - 21 -10

2015-03-05;

2015-11-26

张 宏(1959—),男,吉林磐石人,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七队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含金黄铁矿变质
复杂难处理含金物料高效回收技术研究及应用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降低铂钯精矿含金的生产实践
山东某含金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变质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牡丹江地区侏罗纪砾岩型金矿特征浅析
采用稀土-B复合变质剂提高ZG30MnSi力学性能
氢氧化钠变质知多少
综合物探在找黄铁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