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伦
摘要:政党外交作为国家整体外交布局的一部分,在不同时期发挥了不同的功效,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对时代主题认识的加深,中共政党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经历了一个从特别注重到跨越分歧的过程,党的外交舞台也从相对狭窄扩展到了世界大格局当中,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在新时期进行政党外交所要特别注意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8-0008-02
政党自产生之日起,或多或少都会与外界有所交往,而当一个政党越来越成熟时,便会走向世界,加强与其他国家政党的交往。政党外交一般是指“作为执政党的政治集团在对外交往特别是与其他政党进行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策取向、价值判断和实践。”[1](P.24)
在政党外交当中意识形态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先有意识形态及其认同才有可能产生政党,政党的活动也必然遵循一定的原则,受到意识形态的规束。政党的意识形态一般被认为是为“政党及其所代表的阶级进行辩护的思想意识,是政党成员对周围世界以及政党本身的体系,是为政党党员共同具有的认识、思想、信仰与价值,也是该政党政治纲领、方针政策、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的思想理论基础。”[2](P.84)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政党其阶级基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不同,其意识形态也会有所不同,正是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这在进行政党外交当中便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中共一直都非常注重对外交往,中共的政党外交也为国家在不同时期做出了不同贡献。建国后中共政党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经历了一个从特别注重到跨越分歧的过程,党的外交舞台也从相对狭窄跨度到了世界大格局当中,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在新时期进行政党外交所要特别注意的。
一、改革开放以前政党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评析
改革开放以前的政党外交主要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进行,在这一时期特别注重政党之间的意识形态问题,政党外交的对象主要是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欧洲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以及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政党,其目的是为新中国的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具体而沿,这个时期政党外交的意识形态因素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无产阶级政党“同志加兄弟”关系的认同。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就以高度的战略眼光开展了全面的政党外交,面对严峻的国际冷战形势,为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加上意识形态的考量,形成了“一边倒”的外交路线,果断的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在新中国的外交上,社会主义阵营当中的无产阶级政党等兄弟党给予了中共以极大的声援,使新中国在国际上得到一定的帮助。在新中国的建设上,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也给予了新中国一定的援助,这对于中共巩固和建设新生人民政权功不可没。中共得到在意识形态上相同政党的帮助,这也增加了中共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对兄弟政党的认同。
第二,努力寻求兄弟政党间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毛泽东特别注重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以协调社会主义阵营在行动上的配合与支援。在社会主义阵营当中,又以中苏两国的力量最为强大,因而中苏关系影响着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党两国关系发展十分顺利,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也保持高度一致。然而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使得两党在意识形态上开始出现分歧,并进行了长时间的论战。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又提出了关于“全民党”、“全民国家”的观点,同时进一步否定斯大林,对此中共较为完整和委婉地表达了对苏共观点的不同看法。中苏两国共产党观点虽然不同,但是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总路线达成一致。因而中共在与苏共进行意识形态问题争论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与苏联改善国家关系,并多次进行了谈判。然后这些努力并没有得到苏共友善的回应,苏共反而调集了重兵压境,此时政党外交陷入低潮。
第三,弘扬意识形态上的国际主义。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得到了具有相同意识形态的兄弟党的帮助,而当兄弟党所领导的国家遭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时,中共也不惜自我牺牲,选择了意识形态上的国际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虽有保家卫国,在国际上树立威望的考虑,但此时的新中国尚且艰难,长期的战争创伤尚未弥合,同时军队武器装备十分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敢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交战,意识形态上的国际主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此外,中国对越南的援助同样也体现了意识形态上的国际主义。
第四,文革中对意识形态的极端化。在文革期间,中共的对外工作曾一度出现了只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导向,宣传“毛泽东思想遍全球”,支援其他国家共产党闹革命,不与产生修正主义的政党来往,这些都给中共的政党外交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共政党外交富含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同新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在一起的。同时,这一时期的政党外交又包含了国际共产主义、反对大国沙文主义、自主平等意识等方面内容。中共政党外交的理念是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它是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这在维护新生人民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交往中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忽视了现实的国家利益,致使党际关系影响到了国家关系等方面也是我们不容忘记的教训。
二、改革开放之后政党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评析
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这也使得中共的政党外交由革命思维转向了合作和学习的思维。前苏联解体之后,世界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发展本国经济成为世界各国政党思考的主要问题。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共抛弃了革命输出的传统外交观念,政党外交的方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一方面,恢复和调整了同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关系。中共在对外交往当中吸取了中苏两党在十年间论战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提出了要让本国党、本国人民去评判自己的方针和路线。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处理党际关系的四原则。另一方面,跨越了意识形态的分歧,开始与西方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进行交往。邓小平对美国客人指出了中共现在的观点已不再是要摧毁类似美国这样的国家。1984年5月邓小平接见了德国社会党代表团,胡耀邦在会上首次提出了“跨越意识形态”的思想。由此,扩宽了处理党际关系四原则的使用范围,也就是从国外共产党扩展到了国外社会党,从而谋求了解与合作。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指出了当今世界相互依存这一重要判断,着重强调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江泽民在1994年11月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上阐明了国家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这已经是世界各国不可逆转的潮流。在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对处理党际关系的四原则作了新的表述,“同一切愿意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发展新型党际交流与合作”。[4](P.269)处理党际关系的四原则也就成为了处理不同意识形态政党关系的原则,它既适用于对待意识形态相同的政党,也适用于对待意识形态不同的政党,“超越意识形态”的思想得到了极大扩展,中共的政党外交得到了全方位、多渠道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跨越意识形态”的思想得到多方面实践。2005年9月,胡锦涛在以往中共政党外交理念的基础之上提出构建安全、和平、繁荣、文明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强调一种深层次、广泛性的包容,文化、宗教、地域上的差别是世界多样性的特征,意识形态不同的政党应相互理解,进行经常性对话。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共政党外交在新阶段的方向,明确要求党的对外交往要有全球意识,同时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在处理党际关系的四原则基础之上,扩大同世界其他国家政党利益的相同点,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建立和谐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政党外交理论内涵有了新的丰富。习近平“中国梦”的提出,在中共与国际社会之间架起了理解与合作的桥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党际关系学说又有了阶段性的特征,良好的党际关系能够更好的展示党的国际形象,能够为观察和研究世界其它政党提供支持。
总结起来,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共政党外交逐渐跨越了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扩展到了愿与我党发展交往的世界各国政党。和谐世界的提出有利于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树立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十八大以来的政党外交在此基础上寻求国际社会的理解,寻求沟通合作,和平复兴道路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三、结语
中共的政党外交能够跨越意识形态的分歧是国际形势不断缓和,从而对国内催生的良性互动的结果,这也表明了中共的对外交往能力得到了逐渐提供。目前,中国共产党“已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不同类型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关系”[5](P.6)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党外交形成了,党的对外工作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色,是国家整体外交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前党十分注重意识形态的差异,这造成了政党外交上的一些挫折。改革开放以后,虽然跨越了意识形态的分歧,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属性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政党意识形态格局多极化如何相协调仍然是十分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同政党的意识形态多多少少都会有所差异或对立,在政党交往当中意识形态的淡化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的同化。中共在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基础之上,还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远大理想,既求同存异,又坚持底线;既积累感情,又不忘政治;既超越意识形态,又防范西化图谋。
参考文献:
[1]林怀艺.我国总体外交中的政党外交评析[J].华侨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2]余科杰.论政党意识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功能作用[J]. 新视野,2007,(5).
[3]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王家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对外工 作重要思想[J].当代世界,2014,(7).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