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兴旺
南方的春日,天脸说变就变。这不,刚刚还是艳阳照耀,霎那间,黑云压山,天色暗了下来,不一会竟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此时的我,正走进修水县三都镇杨梅渡车田自然村。
村支书迎上前来,带我们往村后走。田梗上,叫不出名的小草挂满水珠,毛茸茸的,晶莹剔透,煞是可爱,我都不忍心下脚呢。空气格外清新,散发出一股清香,这分明是森林中负离子特有的味道,真是久违了!我正诧异这乡村哪来的森林,不经意抬头,顿时惊呆了!眼前突兀一群巨大的樟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揉双眼,睁开,树还在;掐一下大腿,疼,清醒着呢;摸一摸树皮,粗糙湿润,绝非传说;贴近鼻闻,樟香味浓,樟树无异。如梦初醒,恍惚着,莫非真的进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仰头上望,树高均达30米以上,树围要7~8人手牵手才能合抱。干如巨柱,枝若虬龙,叶似浓云,遮天盖地。每棵树上都挂有一个标识牌,注明了树龄1 000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估计的数字,哪有正好为整数年的呢?我的猜想得到了村支书的印证。他说,现存的古樟树只有18棵,每棵树的树龄都没有实际测算过,县林业部门只好给每棵树估计一个树龄挂牌保护。这让我想起了台湾阿里山也挂有此类标牌大树,那是很精准的数字。当地导游告诉我们,林业管理人员用一种专业的空心圆钻,逐棵大树钻透树根部,取出来的圆心,直接数树的年轮就知道了真实的树龄。因为钻孔很小,且经过专业处理,所以对树并无多大伤害。问及古樟树为何人所栽?村支书说有多种传说。
传说之一:相传本地韩姓祖先、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侄孙——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仙游至此地,见五峰山麓,峰峦叠障,一水环门,澄光潋滟,认为此地为一处安居之宝地,于是在此栽下一片樟林,种下许多花草。传至南宋英宗时,时任枢密使的魏国公韩琦遨游江南,至修水杨梅渡车田自然村,称誉“宁地山环水绕,人民风俗犹为近古”,特题《回望亭?七律》:“西北云高拂女墙,危亭虚豁望中长。田间堤陌成新湿,天外山川是旧疆。古道入秋漫忝稷,远城乘晚下牛羊。凭栏多少无言恨,不在归帆送夕阳”。归家后对儿孙们说:“宁邑是为子孙安乐窝,惜受国恩厚,不得迁焉,汝后人毋忘斯志”。后来,韩琦的后裔承其遗志,分别于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和清康熙年间迁入修水,成为今日修水本地韩姓、客家韩姓始祖。迁徙此处之后,每逢春季,韩姓祖孙不忘栽樟植草,美化家园。当地韩姓始祖是韩琦之九代孙,以韩愈的《昌黎伯公五箴并叙》中的“五箴”为堂号。
传说之二:相传古樟群为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南阳著名诗人韩 所栽。至今已有1 500多年。韩 游历至此时,得知此处村民皆为韩姓,且均由南阳迁移过来,又见此处前有笔架山,后有修河长流水,沃野田园,满眼景色,不禁雅兴顿生,特意要为同姓村居锦上添花,相邀村民于村后河边栽下了许多樟树,当时栽植的樟树沿着河岸边长达数华里。文革前编修的《韩氏宗谱》都有记载,原来韩氏先民们所植下的大片樟树林,到上世纪初只剩下现在的这18棵古樟树了。
这些都只是传说,均没有找到史料佐证。但无论是哪种说法,皆不止1 000年整,也再次印证了1 000年整数树龄为估算的猜想了。
古樟群的西北角,有一座用青砖砌成的简易砖墙,中间镶嵌一块石碑,上书“抗日英雄纪念碑”。我满脸疑惑,走上前去看个究竟。看我不解的样子,村支书赶忙解释说:1938年,国民党军队在德安县抗击日军,取得了万家岭大捷,伤病员都送到了修水三都,在车田村搭建了临时简易后方医院,有的伤员没能救活,就掩埋在古樟树林中。近年来,村里为了保护古樟树,将要倒的古樟树修石墩支撑住,对古樟进行挂牌保护,树根裸露在外的古樟用田土加以培护,靠近河岸濒于冲倒的古樟采取培土、种植竹子的办法加以维护。清理平整古樟树周围时,挖出了很多烈士的遗骨。村民们将烈士的遗骨小心清理收敛,集中埋在此碑墙下,为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立个简易碑墙纪念。听罢村支书的介绍,油然而生敬意,小心抚摸碑墙,并环绕一周,向烈士们致敬。
村支书介绍,车田村民对这片古樟树林格外珍惜,认为是仙人所植的“风水树”,将其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镇村之宝。1939年,国民政府第30集团军王陵基的部队曾驻扎三都,其属下士兵打上了车田古樟的主意,打算砍树取材。车田人纷纷向长官和士兵们诉说这片古樟林关乎车田的风水与安全,求请切莫砍伐。一位有文化的村民特地为此致信军长,请求军长让士兵们手下留情,终使车田古樟树幸免一劫。1957年,修水县为修建浮桥在车田古樟之外砍伐了六棵零星的大樟树后,又到古樟群中准备继续砍伐。车田人闻讯而至,上百村民将一棵棵古樟围拦起来不许砍伐,令前来砍树的人知难而退。为了防止砍树者去而复返,村民们连夜将各家各户的方形大铁钉、废弃的犁头铁片、耙齿、耖耙齿和破铁锅碎片都寻找出来,一棵一棵地将这些铁器钉入古樟的树干之中,一鼓作气接连钉了三天才钉完。这样,纵有人来砍树也就砍不进、锯不动了,古樟也就保得平安了。村支书指着路边一棵倾斜的樟树说,当时这棵差点被砍掉,幸亏村民拼死保护。近前看时,铁器虽已被树干包裹,但铁锈斑迹隐约可见。近年来,该村大力栽樟植竹,现在大大小小樟树近2 000棵,有中华香樟第一村之誉。
从古樟林东南边穿流的是修江河。古樟群就像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河边。古樟林已成为樟村相依、樟鸟相伴、樟桑相宜、樟河相映原生态田园风光图,不但为田园村庄和数百里修河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为车田的护岸保村置设了一道坚固永久的天然屏障。车田处处树竹相连,成了小鸟们的乐园。你听,小鸟们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们婉转鸣唱,歌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你们看,远处修河水中沙墩上有一只鸟,它在用嘴梳理自己的羽毛呢”。村长赶忙制止我,“嘘……”,他示意我别出声。只见他伸长脖子,身体前倾,眼睛紧盯沙墩,仔细端详那鸟。好长一阵子,他怅然若失地“哦”了一声,“这不是中华秋沙鸭呢,快3月底了,想必它们已经迁徒飞走了哦”。接着他滔滔不绝地说开来。
原来,由于修水三都生态保护好,近年来,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了很多种鸟,其中有被称为我们国家的国鸭——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是全球性濒临灭绝的鸟类,现在全世界仅存1 000只左右,在我国的数量稀少且仍在下降,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它十分精灵,对生态环境要求苛刻,喜干净湍急河流,潜水捕鱼为生。它繁殖在我国东北,迁徙于东北的沿海,偶尔在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和台湾越冬,近年在修水河成群出现,成为爱鸟人追拍的对象。它每年10月底来,次年3月离开,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爱鸟人,他们带着帐篷、干粮,架起伪装了的相机,不知疲倦地蹲守,有时要连续蹲守好几天,但一旦拍到了中华秋沙鸭,他们都会兴奋得手舞足蹈。
对于中华秋沙鸭,车田人以前并不认识,更不知道它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还曾有人为它进了牢房。那大约是五六年前的一天,有人抓了一只秋沙鸭,拿到集市的一个小饭店里杀了吃,后有人告发,被森林公安抓走了4个人,最后从抓鸭的、杀鸭的、烹鸭的、吃鸭的人都被判了3~5年刑。这个案子在全县引起了轰动,也让全县人们知道了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碰不得的,从那以后,再没有人敢动秋沙鸭了,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也有了全面的提高。
修水县杨梅渡车田自然村2011年被江西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级生态村,这里有“江南第一社”之称。村里的古樟群、中华秋沙鸭、抗日烈士碑……厚重的历史故事,是那样的神秘、古老、静谧、悠远。“现在,这里还没有开发”,村长不无感叹地说,“我们农村人头脑有些僵化,不懂得如何开发保护利用,期待国家帮助我们规划开发,将我们这里的自然风光、抗日故事介绍给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们,让大家都来观光休闲,村民们就能从中受益,就能更好地保护好古樟群和中华秋沙鸭,也让那段尘封的抗日历史故事讲传下去”。
(作者单位:九江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