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珊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放射科,广州 511400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由于临床对于恶性与良性骨肿瘤的治疗方法和原则有所差异,因此对于两者术前的鉴别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临床鉴别良恶性肿瘤提供了依据[1-3]。本研究通过对比良、恶性骨肿瘤患者在MRI征象与病理学征象上的差异,对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特异性征象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骨肿瘤患者25例和良性骨肿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性19例,年龄13~78岁,平均(35.09±10.12)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疑似骨肿瘤患者并行手术治疗,术前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学检验结果选取其中未经任何干预治疗史者,排除有良、恶性交界性肿瘤或侵袭性肿瘤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Siemes公司生产的Magnetom EspreeⅠ-Class 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MRI扫描,扫描参数:SE T1WI TR 500 ms,TE 20 ms,SE T2WI TR 4000 ms,TE 80 ms,DWI TR 10 000 ms,TE 100 ms,取b值 700 s/mm2,层厚 5.0 mm,,层间隔1.0 mm。 增强扫描给予肘静脉推注Gd-DTPA,0.1 mmol/kg,流率3 ml/s。由放射科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以及主治医师1名组成图像分析小组共同对所得影像资料进行评价,以超过2名医师认可为最终结果。
将所得结果录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骨内异常信号合并实性软组织肿块、放射状骨膜反应与骨膜三角、肿瘤周围水肿3种异常征象多集中表现与恶性组患者中,其发生率分别为60.0%、40.0%和68.0%,与良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表 1)。
对骨内异常信号合并实性软组织肿块、放射状骨膜反应与骨膜三角、肿瘤周围水肿3种异常征象在骨肉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Ewing瘤、骨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脊索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及骨恶性淋巴瘤各恶性骨肿瘤患者中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3种异常征象在各恶性骨肿瘤疾病中均未表现出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不同异常征象发生情况的比较[n(%)]
表2 各类恶性骨肿瘤异常征象发生情况的比较[n(%)]
本研究结果显示,良、恶性骨肿瘤在骨内异常信号合并实性软组织肿块、放射状骨膜反应与骨膜三角、肿瘤周围水肿3种异常征象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恶性骨肿瘤患者骨内异常信号合并实性软组织肿块、放射状骨膜反应与骨膜三角、肿瘤周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0.0%、40.0%、68.0%,而良性骨肿瘤患者则分别为5.0%、10.0%、35.0%,恶性骨肿瘤3种异常征象的发生率较良性肿瘤患者明显增加。结合目前临床研究结果[4-6],笔者认为恶性骨肿瘤较高的骨内异常信号合并实性软组织肿块发生率,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恶性骨肿瘤的生长相比良性骨肿瘤较为迅速,大量的浸润使其形成团状且可延伸至骨外,而良性骨肿瘤则多仅限于骨内,而少有向骨外生长的现象,因此恶性骨肿瘤可表现出明显的实性软组织肿块,结合骨内异常MRI信号可以对良、恶性骨肿瘤进行鉴别。目前研究认为,放射状骨膜反应的形成机制可能是由肿瘤组织生长导致骨膜上掀,而新生骨的生长多沿着骨膜及周边组织纤维和血管生长,由此沿着上掀骨膜生长的新骨则表现出类似纤维和血管分布并垂直于骨长轴的放射状骨膜反应或骨针[7-9]。而在骨肿瘤周围水肿表现方面,恶性骨肿瘤患者发生率相对较高,但由于周围水肿的发生,一方面与恶性肿瘤浸润、血流灌注以及细胞通透性等有关,另一方面良性骨肿瘤所引起的炎性反应也可表现出水肿,且虽然两者在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性,但良性骨肿瘤患者40.0%的发生率也使这一异常征象缺乏特异性[10-12]。因此3种具有明显差异的异常征象中,仅骨内异常信号合并实性软组织肿块因与良、恶性肿瘤的生长特性密切相关,在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可靠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骨内异常信号合并实性软组织肿块、放射状骨膜反应与骨膜三角、肿瘤周围水肿3种异常征象较多发生于恶性骨肿瘤患者中,其中骨内异常信号合并实性软组织肿块可作为MRI检测鉴别诊断良、恶性骨肿瘤的依据。
[1]周定,胡勇,孙昕,等.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安徽医药,2014,18(4):629-632.
[2]陈海松,韩燕,耿青,等.骨肿瘤的MR恶性征象与病理学对照分析——良恶性鉴别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2):2001-2004.
[3]Cho WI,Chang UK.Comparison of MR imaging and FDGPET/CT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J Neurosurg Spine,2011,14(2):177-183.
[4]李彩霞,任仙,任翠萍,等.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7):1087-1091.上接第页)
[5]何伟,王喆,刘大亮,等.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与MRI对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效能对比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6):961-965.
[6]Rajiah P,Ilaslan H,Sundaram M.Imaging of primary malignant bone tumors (nonhematological) [J].Radiol Clin North Am,2011,49(6):1135-1161.
[7]Bloem JL,Reidsma II.Bone and soft tissue tumors of hip and pelvis[J].Eur J Radiol,2012,81(12):3793-3801.
[8]程晓光,苏永彬,徐黎.CT/MR成像中液——液平面对鉴别原发骨病变良恶性的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10):718-721.
[9]Ginat DT,Mangla R,Yeaney G,et al.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for differentiat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skull lesions and correlation with cell density[J].AJR,2012,198(6):597-601.
[10]上官景俊,徐文坚,李文,等.骨肿瘤与瘤样病变周围组织影像表现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5):463-467.
[11]李彩霞,任翠萍,程敬亮,等.高场磁共振鉴别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6):850-853.
[12]Costa FM,Canella C,Gasparetto E.Adv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iques in the evaluation of musculoskeletal tumors[J].Radiol Clin North Am,2011,49(6):1325-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