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是中国首次尝试的跨国申遗项目,联合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了中心城镇、商贸聚落、交通驿站、宗教圣地等相关遗迹共33处。其中,哈萨克斯坦8处、吉尔吉斯斯坦3处,中国境内有22处,分布在河南(4处)、陕西(7处)、甘肃(5处)、新疆(6处)四个省份和自治区。
虽然名为跨国申遗,此次丝绸之路项目占用的是哈萨克斯坦2014年的申遗名额。丝绸之路项目早在2006年就已经发起,当时联合了中亚五国,计划201 0年提交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进行表决,然而由于一些国家“拖了后腿”致使项目延后。2011年,中国改变思路,转而推动三国联盟的丝绸之路东段项目。在2014年2月提交的申遗文本通过了联合国专家审查之后,庞大而复杂的跨国申遗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阶段。横跨中亚大陆、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与七河地区的古遗址暗潮涌动,丝绸之路申遗已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国际古迹理事会实地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物保护、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宣传展示、监测预警体系等几个方面。早在2014年7月底,国家文物局就组织专家对各点进行了指导检查。
以甘肃省为例,5处申遗点包括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这两处体现了佛教思想自西向东传播、演化轨迹的佛教石窟寺,及瓜州锁阳城遗址、敦煌玉门关遗址和悬泉置遗址三处交通枢纽及军事重镇。而危胁这些申遗点的主要病害是土遗址的风化和石窟寺的渗水。一系列塑像修复、栈道加固、河道清淤、围栏设置等工程正在加紧实施。在麦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包括办公楼和宿舍在内的现代建筑正在拆除,并重新改造了电路走线。在玉门关遗址套监测预警系统已经设置完毕:墙体温湿度检测仪、气象站和风沙监测站、粒子色谱监测仪。
申遗的严格要求是对管理者的考验,对于未来接待客流能力也是严峻的考验。2014年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中国世界遗产的数量(45个)已超过意大利,成为西班牙之后的世界第二名。中国的申遗热情仍在升温,可以预见,一场多省市、多国家联合的申遗盛况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