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艳辉
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基本手段,因而特别需要提升至美的层次。
一、 导入言语美,启迪学生思维
导语,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进入新课而讲述的一段简炼而富有吸引力的话。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想要把课上好,精心设计导语是关键。如何快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我们可以通过设疑激趣、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活跃气氛等方式开启新的一课。如在教学《捕蛇者说》时,我运用了设疑激趣法导入新课:“一天,你远远看见一条触过草木,草木全死,咬到人,就无药可医的毒蛇,你怎么办?”学生回答:“赶快逃跑!”我又问:“有没有明知一旦被它咬到就必死无疑却还冒着生命危险去捉它的人?”学生都答:“没有!”这时,我话锋一转:“然而在唐代,一位姓蒋的人却这样做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导语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对“蒋氏”的好奇,从而带着极大的兴趣深入课文了解他冒死捕蛇的根源。若我们只是机械地说“今天我们来学习《捕蛇者说》”,或者“请打开203页,我们来学习第27课。”这样没有导语的开课法很显然没有前者的效果好。除了设疑激趣导入法,还有创设情境导入法、故事名言导入法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设计。
二、 过渡言语美,课堂自然流畅
过渡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一个知识点切入到另一个知识点,从一个教学环节转换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时所使用的承接性语言。它是课堂教学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启发课文后面的学习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如在教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时我这样设计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因为两次上书进谏两次被贬到我们当时荒蛮广东的诗人。他第一次被贬,是因为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求减免徭役赋税而被贬到我们的邻县阳山;他第二次被贬,是因为上书《谏佛骨表》,反对迎佛骨而被贬到我们广东潮州。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对,是韩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韩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愈被贬到广东潮州途径蓝关时写下的一首诗。请同学们将诗歌诵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请大家对照注释理解诗歌的含义,不懂的请教小组成员,还无法解决的在班上质疑,其他小组成员或教师帮忙释疑。”——“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悲愤,很好,请大家快速地在每一联中找出体现悲愤感情的关键词。”——“下面请同学们怀着悲愤的感情自由朗读诗歌”……过渡语它就像一根线将各部分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使一节课完整和谐,浑然一体地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就会凸显。
三、 评价言语美,激励学生进步
评价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做出评点和估价的教学语言形式。它包括表扬、批评、肯定、激励及中性评价等。
五、六年前,曾有家长向我提出要经常对学生说“你真棒”这样的激励语。当时我很不以为然,认为那是幼儿园、小学老师才会说的幼稚的夸张的话。出自中学教师的口,用在中学生的身上会很别扭。现在的我却深以为然了。现在“太精彩了,同学们掌声鼓励!”“真不错!”“你真棒,那么流畅又完整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你好厉害哦,读得比老师还好。”“你能通过标点体会作者的情感,连老师都没想到,真了不起!”……类似这样肯定的、激励性的评价语频频出现在我的课堂上。这让我的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语文,成绩进步明显。这一届电脑排位均衡排班的学生上初中第一次正规的考试排在了年级的第17名,两年下来,最好成绩排在了年级的第4名,最差也有第9名。
当然,评价要中肯,既不能不鼓励,也不能够不管学生回答什么,回答得怎么样都一味地给予好评。有些教师喜欢训练学生在每次同学回答问题后全班同学都要报以整齐划一,富有节奏感的掌声。这种过于形式化的评价只注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时间长了就会误导学生,认为不管对错,反正答了就会有好评和掌声,那他们就会养成不经思考就胡乱说一通的坏习惯。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要恰如其分,把握好度,才能激励学生欣然投入课堂学习。另外,我们要避免使用转折句式的表扬,如“你朗读的节奏和重音把握得很准,但就是缺乏感情。”转折句强调的是后半句,这种打了折扣的表扬,也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