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在《2013-2014中国人阅读指南报告》中说,从阅读本数来看,2013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仅为4.77本(含教科书);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2014年10月--2015年5月,我校高二(9)班,全班55人,阅读书籍总数1335本,8个月人均阅读量24.5本。其实,学生年阅读量远远超过全民人均阅读率,学生案头呈现出不少好书,时常看到学生手捧着书穿梭校园。为什么能如此?语文老师积极引导,级部主任大力支持,更主要的是学生从阅读当中尝到了甜头,感到了快乐。
几年来,我们先在教师里推动读书,语文组先后开展了6次读书分享活动,交流彼此的读书心得。满园书香方能育英才,我们根据老师们的推荐和东莞市兄弟学校的书单,借助教研室王春雷老师的推荐,整合出适合我校学生阅读的书目推荐给学生,并借鉴人大附中《我们是这样教语文的》和杭州外国语学校“自由阅读与教学”的经验,大力推动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减课外作业,规划个性化读书方案,细化读书笔记要求,定期分享所读好书。
看看我摘录的学生读书感悟:
高二(9)班高紫珊读仲尼的《谢谢你曾来过我的世界》:“以前我不爱看书,也从来不会买书。是同桌买的新书,我用了一个周末看完,第一次让我有了想把它买下来收藏的冲动。”
高二(9)班郑淑雅读杨绛的《我们仨》:“感触最深的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自己丈夫和女儿的宠溺和骄傲。我并没有她那样坚毅的意志,只能在阅读《我们仨》时边品味书中文字边庆幸自己享有幸福的生活,希望能做到年老回忆时无怨无悔。”
高二(5)班阮栩杰读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追求》:“如果说成功是青春的一个梦,那么不断追求本身,是一个人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是的,谁追求不止,谁就青春常在!”
高二(7)班冯芷晴读三毛的《雨季不再来》:“三毛,为了生命的精彩与美妙而一点一点地活着。我们的求学之路无比艰辛,但我们不能放任自己,要让这个过程变得有价值,成为以后最珍贵、最值得一提的回忆。”
高二(7)何安淇读龙应台的《目送》:“由于学习的忙碌,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时刻摸着自己的肚脐——那个曾与母亲心连心的地方说,无论怎样,坚决不惹父母生气。”
读书到底有多少用?这些心灵的感悟,这些浸润灵魂的顿悟,如果没有学生在语言文字里摸爬滚打,光凭老师的课堂是很难抵达的。
要让阅读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还任重道远。当务之急,我们得规划好时间,利用好碎片时间,给学生明确在正确的时间做“读好书”这个正确的事。其次,必须教给学生怎样读书和选择读什么书的方法。再次,我们要摆脱电子产品的束缚,不要让手机绑架了我们生活。早在2000年,当时的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就把每年的12月定为我国的“全民读书月”,号召人们读书,在全社会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今年两会更是将“全民读书”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正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实现习近平同志提出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书化人、以文育人的最好方式。
其实,读书时间可以有。哈佛图书馆规教学子们的首句箴言“无论走到哪里,随身携带一本书”,也许是让哈佛大学立于世界名校之首的一大原因。一位已经卸任的哈佛大学校长告诉学生:“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5分钟书的习惯,则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他给学生算了一笔账:每天花15分钟读书,一个中等水平读者读一般性的书,每分钟能读300字,15分钟能读4500字,1年阅读量可达1620000字,大多数书籍平均80000字,每天读15分钟,一年就可读到20本书,这个数目相当可观,它远远超过世界上人均年阅读量。”看了这一笔账,我们可以追问:难道我们每天真的找不出这15分钟吗?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就是为了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打开课外书,悦读吧!只有在文字里惊心动魄地“出生入死”,才能真正穿越玄奥的语言丛林,学会探察幽微之火,以知识荡涤我们的心胸,以书香浸润我们的灵魂。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