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炀,安华林
(1.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所谓词典,“是一种汇集语言、科学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词语和知识,按一定方式编排,以备检查参考的工具书”[1]8。学习词典是为用户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技能而编纂的词典。根据用户是母语学习者还是外语学习者,又可分为内向型学习词典和外向型学习词典两类。相应地,汉语学习词典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汉语本语族学生的、旨在提高汉语母语能力的积极型词典,可以称为内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另一类是面向外语族的汉语学习者、旨在提高汉语作为外语的语言能力的积极型词典,可以称为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2]27。英语学习词典自然也可以分为内向型的和外向型的两类。
第一部外向型英语学习词典是Hornby(霍恩比)等人编纂、1942年出版的Idiomatic and Syntactic English Dictionary(《英语习语与句法词典》)[3]3。 后来演变为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而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是由北京语言学院 (现北京语言大学)词典编写组编纂、1976年出版的《汉语小词典》。时间上比英语学习词典晚了30多年。
几十年来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陆俭明曾评价:“自称是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用的字典、词典出了不少……基本上都是《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删减本,没有真正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来考虑编写。”[4]6郑定欧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这样评论:“对外汉语词典学,从学科的要求来说,理论尚未成熟,规范尚未建立,队伍尚未组成。”[5]91
本文选取目前市面上流行较广的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商务馆学汉语词典》[6](以下简称 《学汉语》)和外向型英语学习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第 8 版)[7](以下简称 OALD8),着重对比两者的释义部分,因为释义是衡量一部词典好坏的最重要因素。正如著名词典学家兹古斯塔所说:“词义是词典编纂者应该注意的中心问题……词典编纂者所有的裁夺,几乎都与在词典中如何处理词义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8]195通过比较两部词典在释义内容、释义用词、释义语句、释义语法信息、释义语用信息、释义文化信息等方面的异同,反观《学汉语》的创新与不足,以便为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提供借鉴。
“释义内容”指释义时所包含的所有信息。Hartmann认为词典的释义主要包括词的形式描述和词义描述。他曾用一图来表示英语学习词典的释义内容,可以大致总结为:Headword→Spelling→Pronunciation→Grammar→Definition→Etymology→Usage label(词目→拼写→语音→语法→释义→词源→使用标签)。[9]10根据这样的划分,我们对两部词典的各个释义内容对比如下:
类别词典 词目 拼写 语音 语法 释义 词源 使用标签OALD8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学汉语》 有 有 有 有 有 没有 有
通过对比可知,OALD8的释义信息更加全面,从“词目”到“使用标签”,在词典中均有显示。而《学汉语》中缺少了词源的说明。“汉语词源学是一门以探求汉语词的原初造词理据和音义状态为目的的学科。”[10]99汉语的词源问题过于复杂,考证起来并非易事,面向汉语初学者的词典不细究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详细比较后,发现《学汉语》在释义内容上仍有不足之处,比如对同义词、反义词的处理就有欠缺。虽然《学汉语》设有对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说明,但不是每个存在同义词或反义词的词条都会出现此类信息,更多时候是通过“注意”“辨析”等标签形式显示的,而同义辨析、反义关联恰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必备知识。这方面《学汉语》尚可加强。
OALD8释义用词的一大特色就是定量控制。将释义用词限定在3000个左右,即用这3000个左右的词去解释6万多个词条,并用这些词组成9万多个例句。这样的释义、举例通俗易懂,很大程度上契合学习者的理解能力。请比较:
【比重】bǐzhònɡ (名)①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常用单位是“克/立方厘米”。有些国家把比重规定为物质在4℃时的质量与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的比值。(《学汉语》第32页)
proportion noun/pr藜謖p蘅蘼蘩n;NAmE-pr藜謖p蘅r蘩藜n/noun
PART OF WHOLE
1 [countable+singular or plural verb]a part or share of a whole.(OALD8 第 1590 页)
比较上列释义可以发现,两部词典走的是不同的释义路线:《学汉语》采取的是科学释义,尽管比较准确,但以牺牲浅显易懂为代价,如用了超纲词“比值”,外国学习者不易理解;OALD8采取的语文释义,尽管粗略一些,但比较好懂。可见,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要真正控制释义用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当务之急是厘定一套释义专用词——释义元词符集。
“释义用词”指专门为释义研制的一套数量有限的基础词。《学汉语》释义用词比普通语文词典或内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平白浅易。“在释义用词上比较严格地控制在本词典的使用对象所能理解的范围内,尽量平白、通俗、具体、口语化。”[6]说明11但不难发现,词典在“说明”中很“技巧”地使用了“尽量”这个模糊词,使《学汉语》的释义用词具有一定的伸缩空间。在翻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词典在释义时使用了不少生僻词或超纲词,增加了解码难度,给学习者造成了一定困扰。也就是说,《学汉语》的释义用词尚未真正做到受控。
“释义语句”指在释义时使用的行文表述。《学汉语》释义语句的使用灵活多样,可以用词、短语或句子等多种单位来解释词目,力求“可读易懂、准确规范、引入信息、提供语境”。[11]63但在解释同一语义场的词目时,释义格式保持统一。
OALD8在释义时一般采用多词、短语或全句解释一个词义,很少采用以词释词的方式,极少用复杂的从句、并列句等释义。即使是解释同一语义场的词目,也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所有的解释都以讲明词义、说清特征为目的。
试比较两部词典对“酸、甜、苦、辣”解释:
【酸】suān 詵謼(形)像醋一样的味道:这醋真酸|我怕酸,不吃了|苹果不熟,还酸着呢|吃了东西就吐酸水,我得请医生看看|这是两天前的剩菜,已经发酸了,快扔了吧。(《学汉语》第615页)
【甜】tián 詴謼(形)像糖、蜜等的味道(和“苦”相对):甜得很|苹果又酸又甜|这种葡萄很甜|我不喜欢吃甜的|菜太甜,有些人不爱吃。(《学汉语》第691页)
【苦】kǔ 詴謼(形)像不放糖的咖啡的味道(和“甘、甜”相对):苦味儿|这药太苦了|我怕苦,不能吃中药|这种菜虽然有点儿苦,但是很有营养。(《学汉语》第411页)
【辣】là 詴謼(形)像姜、蒜、辣椒等的味道:辣味儿|很辣|辣得不得了|这个菜太辣了|我是上海人,吃不了辣的。(《学汉语》第421页)
acid adj.(technical)that contains acid or ha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acid;that has a PH of less than seven:Rye is tolerant of poor,acid soils.(OALD8第12页)
sweet adj.FOOD/DRINK 1containing,or tasting as if it contains,a lot of sugar:a cup of hot sweet tea.◇sweet food◇I had a craving for something sweet.(OALD8第1564页)
bitter adj.4(of food,etc.)having a strong,unpleasant taste;not sweet◇black coffee leaves a bitter taste in the mouth.(OALD8 第 142 页)
peppery adj.1 tasting of pepper(OALD8 第 1125页)
比较可知,两本词典对“酸、甜、苦、辣”的释义方式是不一样的。《学汉语》采用比况式释义,通过具体实物的类比,引发学习者的日常感知,从而对词义有较深刻的体会;而且都用短语释义,统一使用“像……的味道”的格式,值得称道。而对“acid,sweet,bitter,peppery”,OALD8采用的释义方式是多样的,使用了包括像“PH”这样的专业术语、像“unpleasant”这样的感觉词、像“tasting of pepper”这样的打比方的说法;而且释义语句没有固定的格式。两种方式哪种更好,只有靠效果检验。不过,汉语学习词典应多采用短语或句子释义,尽量避免使用以词释词的方式。
“释义语法信息”指释义中涉及的词目的语法信息。黄建华、陈楚祥认为:“尽管人们公认语法在词典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词典编者经常要解决许多语法问题……但是应当承认,词典学家迄今还没有对词典中的语法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12]138尽管如此,英语学习词典对语法信息的处理还是能给我们许多启发。下面对两部词典的释义语法信息进行比较。
《学汉语》对于语法信息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通过释义揭示语法功能,多用于虚词,直接标注语法信息。例如:
【把】bǎ 詷謼(介)用在“把+名/代+动+其他成分”格式里,表示确定的人或事物通过动作发生了变化或产生了结果。(《学汉语》第9页)
第二,通过“注意”的标签显示语法信息。
(1)提示词语的搭配条件,如常用在什么句式中,一般跟什么样的词语搭配,不能跟什么样的词语搭配。例如:
【否则】fǒuzé(连)…… 注意:“否则”后面常有“就”。 (《学汉语》第 220 页)
(2)提示词语的出现位置、使用条件等。例如:
【另】lìnɡ (代)另外:…… 注意:在现代汉语中,“另”作定语时一般只用在数量词前;做状语时只修饰单音节动词。(《学汉语》第453页)
第三,通过“辨析”栏显示词语搭配或其他语法信息。
《学汉语》中的“辨析”栏,不但对近义词的词义进行详细辨析,而且对近义词不同的语法特点和功能也进行详细说明。例如:
(《学汉语》第 242页)
第四,通过例句显示语法信息。
这是一种“隐性”的方式,也是汉语词典中最常用的做法,同样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种语法表现形式。汉语是一种分析语,语法意义往往不依靠明显的形态变化表示。因此,《学汉语》多通过例句显示句法信息。例如:
【被】bèi(介)用在被动句里,引进动作的发出者:我的自行车被张明借走了—那本书被我送给小王了—门被人锁上了,我们进不去了—桌子和椅子都被他们搬到教室外边去了—视线被泪水挡住了。(《学汉语》第27页)
OALD8对于语法信息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在词目之后给出句法结构或语法搭配。
在词目之后给出搭配成分,可以使学习者注意
告诉—通知
“告诉”和“通知”都是把事情说给别人听的意思。它们的区别是,“告诉”只是使人知道某件事,而“通知”除了使人知道某件事外,还有让人按照说的去做的意思,所以有时不能换用。另外,“告诉”不能带表示事情的宾语,“通知”可以。习惯搭配并巩固学过的语法知识。例如:
blab/bl覸b/verb(-bb-)[I,T]~(to sb)(about sth)—~(sth)(to sb)(formal)to tell sb information thatshould be keptsecret:Someone musthave blabbed to the police.(OALD8第143页)
第二,在释义中显示语法结构与搭配。
在释义中给出语法信息,这与《学汉语》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这种通过释义显示语法信息的方式在OALD8中随处可见,而《学汉语》多出现在虚词释义中。
perceive AM./p藜'si蘼v;NAmE p藜r'si蘼v/verb(formal)
1 to notice or become aware of sth:~sth/I perceived a change in his behaviour.(OALD8第1125页)
释义中的“to notice or become aware of sth”就明确地告诉读者perceive常跟宾语sth。
第三,通过“词语辨析”栏和“HELP”标签显示语法搭配或结构。
(1)“词语辨析”这一栏通过对同义或近义词语的辨析将它们在搭配、用法等方面的语法差异揭示出来。 如对 also·as well·too、although·even though、altogether·all together等的辨析。
(2)利用“HELP”标签,区分有关语法搭配。 例如,“act”下有“HELP in spoken English people often use like instead of as if or as though in this meaning,especially in NAmE.This is not considered correct in writing BrE.”
第四,对“动词用法模式”进行明确归纳。
OALD8概括了 “不及物动词的表达”、“及物动词的表达”、“后接双宾语的及物动词”、“连系动词”、“后接从句或短语的动词”、“动词+直接引语”等语法信息共计22种。这些“动词结构”的缩写贯穿于整部词典,使读者在学习英语语法结构和理解语义时,更加高效快捷。
《学汉语》对“动词用法模式”也有简略概括,包括“动—宾”、“动—结”、“动—趋”、“动—介”四种,是一种不全面、不深入的归纳。
通过《学汉语》和OALD8对释义语法信息不同处理的比较,可以看出两部词典都是基于目的语的语法特点进行编纂的,这就是《学汉语》多通过例句等“隐性”方式间接体现语法信息,而OALD8多通过“显性”方式直接显示语法信息的根本原因。在揭示语法信息的广度方面,《学汉语》重词类,轻句法;而OALD8则两者并重,尤其是对“动词用法模式”进行了明确归纳。这点很值得汉语学习词典借鉴。
“释义语用信息”指释义中涉及的词目的语用信息。语用信息在学习词典的编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奇在《朗文当代英语辞典》第二版的前言“语用学与词典”中指出:“从外国学生交际的角度来看语用学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13]2在外向型学习词典的编纂中,必须在注重语义、语法信息的同时,还应该对词条的语用信息加以补充说明,让学习者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不论是 《学汉语》还是OALD8,它们的语用信息都散见于词典的各部分,都是通过释义、例证、“注意”标签、辨析栏、插图等反映语用信息。不过,跟《学汉语》相比,OALD8在部分词条中设置“习语”(IDM)或“短语”(PHR),把相关固定搭配作为内词条归入其中。这种做法更加贴近语用环境,帮助学习者了解单词的上下文语境进而掌握其用法。例如:
mean:IDM…I mean(spoken)used to explain or correct what you have just said:it was so boring—I mean,nothing happened for the first hour!(OALD8 第1287页)
将I mean归入mean的“习语”部分,作为内词条进行释义。再如:
goof:PHR V goof around (informal,especially NAmE)to spend your time doing silly or stupid things.(OALD8 第 907 页)
今后汉语学习词典应加强词语的用法说明,在描写词语的搭配环境、使用条件等方面多下功夫。
“释义文化信息”指释义中涉及的词目的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民族的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14]57。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直接反映文化信息。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赖于较深厚的文化知识背景。在第二届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上,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在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文化信息对于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重要性:“一部好的辞书,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水平,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目的语的文化、风俗习惯、历史等等。”[13]2基于这一点,我们应当重视词语的文化释义,使学习者对目的语所反映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有所了解。下面选取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Christmas”这两个最重要的节日进行比较,看两部词典的释义是如何处理文化信息的。
【春节】Chūnjié(名)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指农历的正月初一和之后的几天:过春节又叫过大年—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日—春节期间,人们往往要互相拜年—今年春节,咱们还是放七天假吗?(《学汉语》第 120页)
Christmas noun [U,C]1 (also Christmas Day)25 December,the day when Christians celebrate the birth of Christ:Christmas dinner/presentssee also BOXING DAY.2 (also Christ·mas·time)the period that includes Christmas Day and the days close to it:The Christmasholidays/vacation ◇Are you spending Christmas with your family?◇Happy Christmas!◇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see also WHITE CHRISTMAS(OALD8第 258页)
通过比较发现,两部词典对于两个重要节日的解释各有特色。《学汉语》在释义中交代了“春节”的时间和特性,又通过举例引导出其他习俗或制度,应该说比较全面了。OALD8将“Christmas”的意义分为两个义项,一个是时点,一个是时段,交代Christmas的来历;并用“see also”等字眼,将与此相关的词语“BOXING DAY”、“WHITE CHRISTMAS”引导出来,以利于文化背景知识的扩展。OALD8用 “see also”(“另见”)方式将相关文化词串联起来的做法值得汉语词典借鉴。
文化词的释义应该包括哪些文化要素,是个有待探讨的问题。比如节日的要素有时间、活动主体、纪念对象、流行区域、由来、特性等,不同的节日包含的要素可能不完全一样,是都放在释义里,还是有选择地纳入,跟词典的编纂宗旨、读者定位等密切相关。无论如何,外向型学习词典应该多导入文化元素的大方向是明确的。这方面,汉语学习词典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OALD8与之前版本相比增加了许多文化词,涵盖日常生活、文艺、科学、商贸等多个领域。而在《学汉语》中,许多常用且富有中国文化意义的词语没有收录,如“吃醋、过年”等。《学汉语》的读者对象是中级以上的汉语学习者,也就是说,他们有一定的汉语基础,适当增加一些文化词以丰富学习者的文化知识是可行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 《学汉语》与OALD8释义部分的对比,一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经过近40年的发展 (从1976算起),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比如:类型特征逐渐凸显,用户意识逐渐增强,语用指导逐渐强化,等等;另一方面,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外向型英语学习词典相比,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众人熟知的大品牌还没有培育出来,释义用词还没有真正限量,指导“学习”的功能还不够明晰突出,等等。因此,我们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促使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实现质的跨越,为语言强国、文化强国做出词典人的贡献。
:
[1]胡明扬,谢自立,梁式中,郭成涛,李大忠.词典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2]张相明.我国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发展探析[J].辞书研究,2010(3):27-37.
[3]田兵,陈国华.英语高阶学习词典设计特征研究——兼及多义词的认知语义结构和义项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陆俭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序[G]//鲁健骥,吕文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双色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郑定欧.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4(4):85-95.
[6]鲁健骥,吕文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双色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A.S.Hornby.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Eighth Edition)[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北京:商务印书馆(协助出版社),2010.
[8]转引自于屏方,杜家利.汉、英学习词典对比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9]刘莉莉.英语学习词典释义状况研究——兼论《商务馆学汉语词典》释义状况[D].烟台: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0]曾昭聪.汉语词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暨南学报,2003(4):99-107.
[11]鲁健骥,吕文华.编写对外汉语单语学习词典的尝试与思考——《商务馆学汉语词典》编后[J].世界汉语教学,2006(1):59-69.
[12]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学导论(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3]转引自王艳蕾.汉语学习词典的语用信息的研究——以《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为例[D].烟台:鲁东大学,2012.
[1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