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诺
14岁,孙立人以安徽状元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预科。如果继续从文,他也许会成为某一学术方面的领袖,但他却最终弃文从武,投身行伍,并接受美式民主思想,一生矢志不渝。
清华九年:从学霸到球场“飞将军”
1914年,孙立人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学校庚子赔款留美预科,接受八年的留美预备训练。
14岁的孙立人还没有表现出势如先祖的军事韬略,而是像同乡一样书生白面。在进入清华的第二个学期,体能孱弱的孙立人因玩跷跷板受伤而住院治疗,又因输尿管障碍休学一年。因此,孙立人做了九年清华人。
当时的清华校长周贻春热心办学,但对学生管理严格,尤其重视体能训练。体育执教为马约翰,规定每天下午4到5点为强迫运动时间,届时图书馆、教室、宿舍等一同关闭,学生都要到操场参加运动。学校还规定体育不及格不能留学。
校风熏陶下,二年级时,孙立人开始热衷篮球、足球、排球、网球、手球、棒球等各项球类运动。到1918年四年级时,孙立人被选为中等科篮球、足球、排球、棒球和手球等五项球队队长,外号“站人”。
他曾率队击败英国水手足球队,引起巨大轰动。为了看他踢球,有人甚至专程从保定赶到北京。
孙立人最擅长的是篮球,被誉为“飞将军”。1921年他入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身高1米86的孙立人担任球队的主力后卫。
篮球项目有菲律宾、中国、日本三国参加,东道主中国队经过激战,先以32:29击败日本,再以30:27击败菲律宾,获得冠军,这是中国在国际大赛中第一次获得的篮球冠军。这场比赛曾被孙立人在缅北战场上提起。当时他笑着对士兵们讲:“打篮球,日本人不行;打仗,日本人更不行。”
美式民主的文化渗透
清华赠与孙立人的不止是强壮体魄,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渗透。
清华学堂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留美预备生,更远大的目标是造就领袖人才。根据这个方针,在学制、课程、教材、教学法、体育、兵操、课外活动等方面,全部照搬美国学校,英语取代汉语作为主要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上是美式自由教育。
学校课程分西学部课程与国学部课程。西学部课程在中等科主要为英语训练,高等科主要学习美国大学的基础课,课程中渗透着美国的影响。学校的行政会议、布告、出版的级刊、年刊,校长训话,中外名人讲演,学生演讲会、辩论会、戏剧、歌舞演出大半也用英文。连早期的校歌也是美国女教师编写的英文歌词。学校还大力提倡学生组织各种社团,以习惯资产阶级政治生活。
当时最普遍的组织是级会,活动无所不包,演讲、开运动会、出级刊。级会多模拟美国议会,“三权分立”,相互牵制。这种美国式民主气氛让孙立人发生质变,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知识分子,思想中已经埋入民主主义的种子。
弗吉尼亚军校:
被打成羊癫疯的中国学生
1923年,孙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公费赴美留学,直入普渡大学三年级加修土木工程学。普渡大学以农学和工学著称,美国每二十名工程师中,就有一名毕业于普渡大学。
除了专业上的修习,孙立人亲身感受了美国的民主政治。当时一部分参议员在柯立芝政府中揭露前哈定政府的丑闻,并最终将受贿大员绳之以法。
1924年6月,孙立人从普渡大学毕业,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在美国桥梁公司任工程师约4个月后,决意改学军事,考入有“南方西点”之称的弗吉尼亚军校。
弗吉尼亚军校素以“严苛”著称。学员生活完全是斯巴达式的,屋内无自来水,没有暖气,没有室内洗澡间,厕所是老式的,没有冲刷设备。伙食很差,面包硬得啃不动,副食是一种原料不明、因其在年青人胃里所起效应而臭名远扬叫作“哥乐来”的大杂烩。
孙立人回忆说:“那时候还有4个中国学生,其中有一个姓李的,也是从清华毕业,脑筋比较笨,天天挨打,结果打得患羊癫疯退学了。”还有三个约他一起退学,被他拒绝。他分析,作为民主自由国家,美国的军校如此严苛,“不是野蛮,而是一种锻炼”。
后来孙立人一生四次练兵,除了重视军事技能之外,也教导官兵忠勇仁义理智信的观念。他经常论及美国军校两种好作风:一为“老鼠”制度,老生管新生,强调军人服从性;二为荣誉制度,各种考试无人监考,但发现作弊者,即开除。
作为优秀毕业生,弗吉尼亚军校至今仍以孙立人为傲。曾有中国游客前往该校,见到孙立人赠予的诸多遗物,学校工作人员告诉他:“孙将军是我们骄傲,你们中国人不远万里而来,我提供一些方便也正是孙将军在天堂希望的。”
清华同学录:乱世骄子的命运抉择
大学之“大”,在于大的担当、大的情怀和大的气象。与孙立人同年考上清华大学的有闻一多、梁实秋、梁思成、吴文藻、顾毓琇、潘光旦……他们不仅是某个专业领域的泰斗,更是有着兼济天下的胸怀,对民族命运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