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一、主题来源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学校教育就要从小教育和巩固儿童们最宝贵的民族心理特征及道德品质——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可是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热衷于过外国的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吃外国的饮食,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孩子们一谈起圣诞老人送礼物都津津乐道。对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没有很多的了解,京剧的四大名旦是什么?中国有什么美食?许多孩子一无所知。《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主要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内容丰富多彩。为了激发幼儿热爱自己的祖国情感,我们在幼儿园大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在丰富节日主题和教学活动中渗透更多的中国味道的民族文化的内容,从幼儿熟悉及感兴趣的知识点入手,采取情境化、游戏化、网络化、多种教育方法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切实帮助幼儿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埋下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种子。
二、主题活动目标预设
1.运用各种途径收集并了解具有中国味的文化信息,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2.积极参与中国味的系列主题活动,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地展示和交流。
3.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和了解,养成对中国味特色的喜爱,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三、主题活动网络预设
四、主要活动教案、实录和活动照片
活动一:中国古韵青花瓷(社会)
活动目标:
1.体验赠送礼物和接受礼物的乐趣。
2.能大胆地将自己对青花瓷的了解与同伴分享。
3.感受青花瓷的美,喜欢传统艺术,萌发民族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青花瓷发展史”视频、布置好青花瓷物品展览台(请家长配合收集各种青花瓷物品:花瓶、茶杯、书签、雨伞、饭盒、衣服、鞋子、相框、饰品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扮演导游,带领幼儿欣赏青花瓷物品展览会。
1.请幼儿互相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物品?喜欢它什么地方?
2.提问:“这个展览会上的东西品种很多,但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是哪里?”
3.你们知道这些装饰图案叫什么名字吗?
二、观看视频:“青花瓷发展史”
1.青花瓷的工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图案上都是什么颜色?
3.你喜欢什么样的花纹?知道这种花纹表示什么意思吗?
小结: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既勤劳又有智慧,他们流传了许多中国特色的传统工艺,青花瓷就是其中的一种。青花瓷的花纹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样,现在青花瓷的物品成为外交礼仪的用品了,外国人特别喜欢青花瓷的物品,他们特别羡慕中国有这么美好的民间传统艺术。
三、白板操作游戏,巩固认识青花瓷物品
游戏“我的大眼睛”:分辨青花瓷瓶和普通瓶的不同。
四、白板操作游戏“中国青花瓷服饰”
世界上的小动物们都喜欢青花瓷的衣服,白板声音连接让卡通小动物说话,说出它想穿什么样的青花瓷衣服?通过幼儿操作让卡通动物穿上青花瓷衣服,并判断是否正确。
五、幼儿情景表演“送礼物”
请幼儿两两为好朋友,其中一人去青花瓷展览会上挑选礼物,赠送给好朋友,并说一说你送什么给你的好朋友了,为什么送这件礼物给她。得到礼物的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向对方表示感谢。游戏互换进行。
活动延伸:
将青花瓷物品展布置在班级美工区域。
活动二:舌尖上的中国(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顺口溜,了解中国的传统美食,知道美食的多样性。
2.能用完整的语句介绍自己知道的美食名称、味道等。
3.喜欢中国特色美食,为中国是个美食大国感到高兴。
活动准备:
PPT、响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幼儿互相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美食是什么?什么味道的?哪里生产的?
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用完整的话表述自己喜欢的美食。
二、看一段视频《舌尖上的中国》
你们知道这都是哪里的美食?看到了哪些好吃的食物?
三、了解中国各地美食
1.看PPT,了解中国各地美食及特点。
2.了解各城市饮食的口味即代表美食。
四、学习顺口溜
1.幼儿看视频,一段快板顺口溜。
中国味道真是多,城里城外饭馆多。
涮北京、包天津、甜上海、烫重庆、
鲜广东、麻四川、辣湖南、美云南、
酸贵州、酥西藏、烤新疆、醋山西、
葱山東、浓浙江、炖东北、稀河南、
烙河北、馊湖北、爽江苏、香安徽。
2.幼儿回忆听到了什么?
3.说说为什么用一字来概括一个城市?
4.幼儿尝试边看图片,边说顺口溜
小结:中国各地有许多的特色美食,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饮食文化特点,我们可以用最能代表这个城市的饮食特点,来概括这个城市的味道。
五、巩固练习顺口溜
1.分组练习。
2.接说顺口溜。
3.随着教师的响板练习说顺口溜。
4.幼儿尝试使用响板练习节奏。
5.幼儿使用响板并随响板节奏说顺口溜。
活动延伸:
回到教室后,把自己最喜欢的中国美食,画出来,装饰美丽的教室。
活动三:唐装韵(美术)
活动目标:
1.知道唐装是中国人传统民间服饰,感受唐装的图案美。
2.初步了解唐装的样式多样性、盘扣的独特性。
3.能大胆表达对唐装的认识,为中国人独特的传统服饰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视频课件、操作材料、各种唐装。
活动过程:
一、观看“唐装服饰表演”视频,引起幼儿兴趣
1.我们一起看一场中国元素服饰表演,都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是什么衣服呢?
2.知道刚才的衣服叫什么名字?你们喜欢唐装的什么地方?
二、观察唐装,了解唐装的特有元素
1.出示实物,幼儿自由观察唐装。
2.摸一摸,说一说唐装与我们平时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三、欣赏ppt图片
1.提问:唐装大多是什么颜色?
黄色、红色、绿色、蓝色都代表什么意思?
2.幼儿互相说说喜欢唐装上哪一种图案?猜猜这种图案代表什么意思?
3.唐装上的扣子像什么?和我们平时的扣子一样吗?
小结:中国人会在喜庆的日子穿上唐装,颜色鲜艳的唐装穿上后会心情很好;上面的图案象征着吉祥和幸福;各种样式的盘扣也是吉祥的祝愿。
四、白板游戏“我喜欢的唐装”
鼓励幼儿在白板上装饰白色、无盘扣的唐装。
五、相互欣赏与评价
活动延伸:
班级区角创设中国味礼品店,把幼儿设计的唐装元素的物品放在区角内。
活动四:功夫熊猫(健康)
活动目标:
1.对中国武术感兴趣,感受中国武术的魅力。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提高动作的力度。
3.在音乐气氛的感染下,用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中国功夫。
活动准备:
一体机、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功夫熊猫图片导入(聚光灯)
教师:今天有一位非常特殊的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请你们猜一猜他是谁?(功夫熊猫)。见到他你们想到了什么?
二、播放《功夫熊猫》电影片段,引发幼儿对武术的兴趣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来学一学。
三、引出电影《功夫熊猫》中其他几位主角
1.教师:电影中熊猫还有几个师兄弟,你们还记得他们吗?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猜猜他们是谁。
2.教师:谁来点一点?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
4.教师提炼幼儿做得较好的武术动作,大家集体练习。
四、引导幼儿练习经典的武术动作
1.教师:他们都是很厉害的武术高手,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前两天有几位小朋友也照着他们的样子,学习了 他们做的动作,你们看看他们分别学的是谁呢?
2.请幼儿连线。
3.请幼儿以个别、分组、集体的形式一起来学一学这些经典动作。
五、引导幼儿观看视频,自主学习、模仿,做一组动作,并能与音乐配合一致
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模仿。
教师:除了功夫熊猫的几位主角,今天还有一位很厉害的老师带来了她的功夫表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可以跟着一起学一学。
2.请幼儿互相讨论、学习。
教师:武术动作一定要做得有力,小朋友们一起做时要整齐。
3.再次观看视频学习。
4.请若干名幼儿上前展示他学到的动作,并引导幼儿将四个动作连起来跟随音乐一起做。
5.师幼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拳术动作。当然,除了拳术(播放图片),中国功夫还有刀术、剑术等等。中国功夫可以强身健体,保护自己,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独有的文化。
活动延伸:
教师:平时我们也可以多做一些运动,打羽毛球、跑步、游泳等,以此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活动五:小脸谱(音乐)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京剧,知道京剧的四大名旦。
2.能有兴趣地模仿和表演,体会京剧特有的唱腔和曲调。
3.体验京剧表演带来的乐趣,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活动准备:
京剧脸谱实物、视频片段、图谱。
活动过程:
一、视频欣赏,导入活动
1.你们见过这些吗?在哪里见过的?
2.他与我们平时看过的演出人物有什么不同呢?
3.教师简单介绍面具的名称,和京剧脸谱的由来。
小结: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演员们穿着这种特殊的服装,带上好看的道具边唱边做动作,这就是戏曲,我国有许多不同唱法的戏曲,今天听的戏曲叫京剧。
二、欣赏京剧四大行当演唱,初步感受京剧的唱腔
1.生、旦、净、丑是现代京剧的四大行当,我们来分段欣赏。
2.欣赏净行片段。
你们有没有发现唱净行的演员脸是什么样子的?
净行的角色都是花脸,他们表演的动作幅度比较大,我们来试一试他们亮相的动作。
3.欣赏丑行片段。
丑行的脸小朋友一眼就能认出来,他们一唱你们都怎么了?
小朋友们都笑了,丑行是个逗笑的角色。丑行有好的,也有坏的。
4.欣赏生行片段。
生角,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老爷爷的扮演,一般叫老生,他们有的挂假胡须;年轻的叔叔叫小生,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男性。
5.欣赏旦行片段。
你们发现唱旦行的都是什么人?
三、幼儿看小脸谱视频片段,体验欣赏、模仿京剧的乐趣
1.幼儿欣赏小脸谱片段。
(1)感受京剧特有的唱腔。
(2)欣赏京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
2.幼儿模仿京剧唱腔。
(1)你刚才听到那一句和我们平时唱歌不一样。
(2)幼儿尝试模仿、学唱。
四、幼儿尝试表演
1.你们看这里许多京剧的面具,小朋友可以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我们来表演小脸谱好不好?
2.幼儿自由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幼儿表演,互相评价。
活动延伸:
我们把这些面具带回教室放在我们的小舞蹈区,区域游戏的时候,表演给大家看吧!
活动六:中国茶道(科学)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几种常见的茶叶,知道茶叶遇到开水,叶片大小会有变化。
2.积极动手尝试、品尝并记录不同的茶叶泡出的茶味道不同。
3.了解我国的传统茶文化,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中国茶道”视频、各个种类的茶叶、勺子、茶具。
2.记录表、铅笔。
活动过程:
一、观看“中国茶道”的视频
观看视频茶艺表演,了解中国传统的茶文化。
二、介绍不同的茶叶品种
比较茶叶的颜色、形状、味道。
幼儿大胆说一说不同的茶叶名称。
三、幼儿分组尝试泡茶并记录
1.小组伙伴商量好,准备泡什么茶?取量是多少?
2.幼儿记录并画图。
3.用热水还是凉水泡茶?观察并记录茶叶的各种变化。
4.幼儿分别品尝泡出的茶,说出感受。
5.减少或者增加茶叶用量,再次记录并品尝茶味。
提醒幼儿接热水注意安全。
四、交流分享小组泡茶经验
请几位幼儿分别展示小组记录图并讲解。
介绍自己小组泡了什么茶?
发现茶叶在冷水和热水中什么变化?
茶叶放多少茶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喝什么味道的茶?
五、幼儿互相品尝泡出的各种茶,评选哪一组茶味道最好
六、教师小结
中华民族泡茶工艺非常高超,根据不同的茶叶泡出不同味道的茶。茶叶泡在开水里会越变越大,反复冲喝几次后味道就变淡了。许多的外国人慕名中国的茶道,到祖国各地品尝不同的茶。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增添角色区茶楼,供幼儿区角活动时游戏。
活动七:五彩灯笼(家园共育)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到亲子制作灯笼的活动中,体验纸工活动的快乐。
2.安全并正确使用剪刀,尝试对称折剪。
3.尝试大胆想象并设计灯笼上的图案。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剪刀、水彩笔、彩色纸条、胶水、篮子,饮料瓶等各种废旧材料。
3.家长在活动前两周和孩子商量制作什么样的灯笼,并找好制作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人们什么时候在家里挂灯笼?
小结:哎呀过节了,到处都要布置得喜气洋洋,到处都会挂上灯笼,真漂亮,今天我们小朋友们要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制作灯笼。
二、欣赏各种灯笼
1.灯笼的由来。
2.白板欣赏各种灯笼图片。
3.引导幼儿仔细欣赏、观察、归纳。
(1)灯笼两边都是对称的。
(2)灯笼上有很多漂亮的花纹和图案。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将和父母制作什么样的灯笼。
三、教师示范制作灯笼
1.教师出示自制八角灯笼。
(1)这个灯笼和你们平时买的灯笼有什么不同?
(2)你能看出这个灯笼是用了哪些材料制作的吗?
(3)教师示范对称剪四边形的方法。
2.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灯笼。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全使用剪刀,帮助创作遇到困难的家庭。
鼓励幼儿在灯笼上大胆地画上好看的图案。
四、作品展示
1.按家庭上来展示作品,相互交流。
2.分享创作的快乐。
活动延伸:
今天做了这么多漂亮的灯笼,我们把这些灯笼挂起来,把我们的教室装饰得更漂亮吧!
五、主题活动效果与反思
在《中国味》的主题活动设计中,我们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指导,按照大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来进行的。在幼儿园阶段,幼儿能从环境和生活中都会吸取很多的东西,并能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系,凝聚了民族的全部智慧和精神财富。所以从小对幼儿进行有关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能让幼儿从小就接触民族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主题活动的内容涉及到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方面,遵循了幼儿整体认知的特点,让幼儿在生活、游戏、活动中有机地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在幼儿创造性学习、主动研究、共同探索、充分体验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协调发展,净化幼儿心灵、陶冶幼儿情操。我班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又渗透了主题教育模式,我们通过环境布置、区域设置、社区、观察、参与、讨论、亲子、互动等多种形式,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各个方面,不但可以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还能使幼儿从另一个角度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琳琅满目的众“美”之中,我们选择了适合大班幼儿认知和理解的顺口溜、中国美食、茶叶,有代表性的民族国粹京剧、青花瓷、唐装等传统经典艺术,使孩子不仅在认知上,更在情感上感知它们不可取代的情感魅力,并用自己的双手去表现和创造国韵之美!
实践证明,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幼儿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独具魅力的文化,还可以帮助每一个孩子实现其富有个性的发展,乐在其中,悟在其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促进素质的全面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