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秦青铜剑

2015-09-06 10:57劳理
新少年 2015年7期
关键词:宝剑匕首荆轲

劳理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流传千古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的诗句。 剑,古代兵器之一,创始于轩辕黄帝时代,到春秋战国时,已经成为步战的主要兵器。古代男子以佩刀带剑作为闯天下、取功名的象征。在漫长的岁月里,剑,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奇迹出现

这是1974年初冬的一个下午,担任秦始皇兵马俑一号俑坑发掘任务的考古人员冒着寒冷的北风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着。突然,有人惊呼起来。原来,在第一过洞的一尊重达150公斤重残破倒塌的高俑身下露出了一把压弯了的青铜剑,其弯曲程度超过45度。当陶俑被移开以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弹平变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状记忆合金”,竟然在这里出现了。

经考古人员清理后发现,这是一把镀金的银白色的青铜剑,长91.3厘米、宽3.2厘米,两面起脊,四纵四锷,中脊较厚,截面近似菱形,近锋处有一段束腰,茎截面近似椭圆扁体,身和茎是一次铸成的,其形制与长度为典型的秦代精良宝剑。尽管经历了2000多年泥水浸蚀的漫长岁月,它依旧闪烁着昔日的雄风华彩,通体光亮如新,寒气逼人。 当时,考古人员曾作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先在桌面上放了一叠纸,然后轻轻将剑从纸上划过,其结果是一次居然可以划透19张纸。这把不寻常的秦剑让考古人员们不禁想起了两千多年前发生的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荆轲刺秦王

公元前222年,易水河畔,寒风萧萧,燕太子丹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壮士荆轲就此别过送行的太子丹,踏上了不归的路程。

几天后,荆轲手捧燕督亢地图从容自若地走向秦国大殿。督亢是秦国早已垂涎的燕国土地,荆轲此番献图,秦王嬴政当然亲自接见。当荆轲在秦王面前将地图缓缓展开时,突然,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露了出来,荆轲握住匕首,双眼凶光毕露。这是燕国太子丹花重金从赵国徐夫人手里购来并让工匠用毒药煨淬过的特殊凶器,但凡划破人的皮肤流出血丝,无不当场毙命。荆轲猛冲上前去抓住秦王的衣袖挥臂欲刺,秦王惊叫着本能地从席上跳起来,他那被荆轲抓住的衣袖“哧”一声断为两截。秦王借机绕着宫殿的大柱子奔逃,荆轲在他身后紧追不舍,情况万分紧急。奔逃中的秦王下意识地伸手去抽身佩的青铜宝剑,可是剑身太长,连抽三下都没能出鞘。在这非生即死的紧要关头,一个御医扔出药囊,砸中荆轲面部,随之一个宦官大呼:“王负剑抽。”秦王听到喊声,猛然醒悟,将佩剑推到身后斜抽出来。随着一道寒光闪过,荆轲的左腿被齐刷刷斩断,顿时血流如注。而同时寒光一闪,荆轲手中的匕首也飞向秦王,秦王一偏头躲过,匕首击中铜柱,竟将铜柱穿透……就这样,荆轲壮志未酬,而秦王也躲过一劫。后来秦王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他也成为了秦始皇。

当然,一号坑出土的这把青铜剑还不能判断就是秦王当年斩杀荆轲之剑。不过,人们对秦王所佩宝剑产生了兴趣,他为什么在绕柱奔逃时抽不出剑﹖他的剑何以锋利到足以一劈就将荆轲左腿斩为两截﹖随着后来秦兵马俑坑发掘工作的深入进行,这些问题逐渐找到了答案。

揭露秘密

1994年3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以后,陆续发现了19把青铜剑,其长度均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棱面。考古人员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这些青铜剑的韧性异常惊人。

用现代科学方法检测分析发现,这些青铜剑与一号俑坑出土的青铜宝剑都是由铜、铅、锡三种金属构成,由于三种金属比例得当,才使秦剑坚硬锋利而又富有韧性,达到了“削铁如泥、断石如粉”的境地。另外,它们的表面均涂有一层厚约10微米的氧化膜,其中含铬2%。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是近代才掌握的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事实上,关于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绝不是秦始皇时代的发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人就掌握了这一先进的工艺。

秦兵马俑坑出土的青铜剑与前代剑相比,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剑身狭窄而长。考古人员分析认为:比对手的剑长出近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由此推断,秦始皇所佩宝剑的长度不下91.3厘米,甚至达到120厘米,这样宽长厚重的兵器悬于腰的旁侧,当身体急剧运动时,势必造成大幅度摆动。且随着身体不断地前倾,佩剑就势前移,直至胸前。尽管秦始皇身高臂长,但也不能将一米多长的宝剑迅即抽出鞘口。

往事越千年,壮士悲歌,英雄仗剑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仍有那先人留下的宝剑,闪着如霜的寒光,似乎在对我们展示它们主人的冲天豪气。

(责任编辑  张仁斌)

猜你喜欢
宝剑匕首荆轲
荆轲刺秦
匕首枪:枪与剑的完美结合
玩具宝剑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刻舟求剑
邓宝剑书法作品
荆轲之死
投之以“匕首”,报之以一笑
玲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