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区牦牛舍饲育肥试验

2015-09-06 02:48:39祁红霞石红梅丁考仁青李鹏霞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甘南综合试验站甘肃合作747000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甘肃合作747000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微贮青稞牧区

祁红霞,石红梅*,杨 勤,丁考仁青,李鹏霞,徐 海,宋 文(1.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甘南综合试验站,甘肃合作747000;.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甘肃合作747000)

草原牧区牦牛舍饲育肥试验

祁红霞1,2,石红梅1,2*,杨 勤1,2,丁考仁青1,2,李鹏霞2,徐 海2,宋 文2
(1.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甘南综合试验站,甘肃合作747000;2.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甘肃合作747000)

[目的]为检验草原牧区牦牛舍饲育肥的可行性和黄贮玉米秸秆与微贮青稞草对育肥牦牛增重效果的差异性,[方法]本试验选择膘情中等,年龄和体重基本一致的成年健康牛只18头,随机分试验1组(青稞微贮组)、试验2组(玉米黄贮组),经90d育肥,[结果]表明,试验2组比试验1组增重多12.4g,增重率提高5.5%。

草原牧区;牦牛;舍饲育肥

甘南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和“五大牧区”之一。全州海拔在1172m~4920m之间,平均海拔3000m,年平均气温在1.6℃~13.6℃,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降水量约在550mm~800mm之间。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高寒阴湿,四季不分明。全州草地总面积272.26h m2,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70.28%,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为256.53h m2,占草地总面积的94.20%,平均亩产鲜草336.67kg,总储草量为120亿kg[1],理论载畜量为621万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910万个羊单位,超载289万个羊单位。甘南州牧草生长期短,枯草期长达7个月,饲草料来源匮乏,牧区牦牛终年放牧饲养,很少舍饲育肥。为探索牧区牦牛舍饲育肥的可行性,有效加快草食畜的发展,课题组微贮甘南本地青稞秸秆,从外地购进黄贮玉米秸秆,在枯草期开展牦牛舍饲育肥试验,探索牧区牦牛舍饲育肥的可行性,分析微贮青稞秸秆和黄贮玉米秸秆对甘南牦牛育肥效果的影响,以及饲养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选择出适宜牧区牦牛舍饲育肥的粗饲料,以解决枯草期牲畜饲草料短缺问题。

1 试验地点自然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碌曲县玛艾镇,为纯牧区,平均海拔3100m,年平均降雨量469mm,年平均气温3.3℃,全年无霜期165d。

2 材料与方法

2.1供试牛的选择及分组

试验以玛曲县玛艾镇纯天然放牧的牦牛为对象,选择膘情中等,年龄和体重基本一致的成年健康牦牛18头,随机分为试验1组(青稞秸秆微贮组)和试验2组(玉米秸秆黄贮组)。

2.2饲料来源及加工

精料采购原粮后根据饲料配方,粉碎混合,精料配方:玉米60%,麦麸12%,菜籽饼10%,小麦13%,预混料5%。青稞秸秆微贮为收购本地青稞秸秆粉碎后,添加玉米粉、食盐裹包微贮,玉米秸秆黄贮从定西地区采购。

2.3试验时间与方法

试验于2015年2月1日~2015年5月15日进行,预试期15d,2月16日进入正式试验期,试验期90d。试验前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牛空腹称重、编号、登记造册,并进行驱虫、注射疫苗等工作,预试期结束后空腹称重,作为初重,试验结束后再次空腹称重为末重。试验期每30d称重一次,直至试验结束,每次称重均在早上空腹进行。

2.4饲养管理

两组试验牛进行全舍饲饲养,饲养上做到“定时”,以增进牛的采食和反刍;“定人”,便于观察掌握各牛只情况[2]。试验前30d,每天饲喂精料1.5kg/头,青稞草1.8kg/头,青稞秸秆微贮或玉米秸秆黄贮7kg/头;试验后60d,每天饲喂精料2kg/头,青稞草1.8kg/头,青稞秸秆微贮或玉米秸秆黄贮6kg/头;自由饮水。

2.5测定指标与分析方法

称始重、末重,通过试验1组与试验2组牦牛体重变化和饲草料消耗情况,分析增重效果及育肥效益。

3 试验结果

3.1增重效果

枯草期牦牛舍饲育肥试验两组试验牛增重结果见表1。

表1 增重效果统计

由表1可知,试验1组平均增重19.19kg,平均日增重213.2g,试验2组平均增重20.3kg,平均日增重225.6g,试验2组比试验1组平均多增重1.11kg,日增重多12.4g,增重率提高5.8%。

3.2饲料报酬统计

试验1组和试验2组试验牛饲料报酬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饲料报酬统计

由表2可知,试验1组和试验2组精料和粗饲料饲喂量相等,但饲料报酬相差比较明显,每增重1kg试验1组比试验2组可节约饲料成本1.93元。结果表明:青稞秸秆微贮组饲料报酬高于玉米秸秆黄贮组,青稞秸秆微贮饲喂牦牛效果好于玉米秸秆黄贮。

3.3经济效益分析

试验1组和试验2组经济效益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经济效益统计

由表3可知,试验1组增重效益为497.34元/头,试验2组为526.18元/头,试验2组比试验1组高28.84元;除去饲料成本,试验1组和试验2组净收益均为负值,试验1组比试验2组少亏损62.52元。通过90d的保膘育肥,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错峰效益分别为1068.68元/头和1270.08元/头,除去饲料成本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实际经济效益为663.9元/头和802.78元/头。

4 讨论

4.1牧区牦牛终年放牧饲养,采食纯天然牧草,在枯草期宁可挨饿也不采食加工饲草料,因此给牧区牦牛补饲造成很大困难;牧区枯草期饲料来源匮乏,加之养殖设施简陋,舍饲育肥成本高、难度大,因此牦牛在纯牧区舍饲育肥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表明,牧区牦牛在枯草期舍饲育肥错峰出栏是可行的,但成本较高。

4.2试验结果表明,试验2组(玉米秸杆黄贮组)比试验1组(青稞秸秆微贮组)增重多12.4g,增重率提高5.8%,说明玉米秸秆黄贮的育肥效果好于青稞秸秆微贮。但从饲料报酬计算,青稞秸秆微贮效果好于玉米秸秆黄贮;且购买的黄贮玉米秸秆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较多的水分,草捆体积和重量也较大,在牧区冷季容易结冰,饲喂不方便。因此,在牧区将青稞秸秆经过微贮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还可以增加牦牛的增重效果[3]。4.3试验结果表明,牧区牦牛舍饲育肥,仅靠增重获取经济效益是不可行的;牧区出栏高峰期牦牛肉收购价较低,但到枯草期(冷季)市场缺乏牦牛鲜肉时价格较高,因此,在枯草期通过舍饲保膘育肥,获取错峰经济效益是可行的,且体重越大的牦牛通过保膘所获的经济效益越高。

4.4牦牛是靠高寒草地终年放牧的家畜,长期以来,由于超载过牧,草地退化严重。通过牦牛舍饲育肥可以减轻草场压力,缓解草畜矛盾,解决枯草期牲畜饲草料短缺问题。

[1] 杨勤.甘南高原特色畜种种质特性与利用[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0-31.

[2] 李建国.畜牧学概论[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231-232.

[3] 温松灵,任霖惠,王锟.青贮微贮氨化与干玉米秸对育肥牛增重效果比较试验[J].中国牛业科学,2007,33(6):42-44.

Feeding and Fattening Experiment of Prairie Areas Yak Barn

QI Hong-xia1,2,SHI Hong-mei*1,2,YANG Qin1,2,DINGKAO Renqing1,2LI Peng-xia2,XU Hai2,SONG Wen2
(1.National Yak and Beef Industrial Technology System,Ganna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station; 2.Gannan Anim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cooperation,747000,China)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inspect prairie areas yak barn feeding fattening feasibility and yellow maize straw and storage of Weizhu highland barley grass effect on fattening yak weight difference.【Method】In the experiment,a total of 18adult healthy cattle having the medium body condition, similar body age and body weight were divided into 2treatment groups randomly including experimental group 1(Highland barley Weizhu group)and experimental group 2(Yellow corn storage group). After 90days’fattening,【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periment 2groups than test 1head growing heavier 12.4g,weight gain rate increased by 5.5%.

prairie pastoral area;yak;yard-feeding .

S8-1

A

1001-9111(2015)

2015-06-20 修改日期:2015-06-22

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8)

祁红霞(1981-),女,甘肃省夏河县人,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科研及技术推广。

石红梅(1980-),女,甘肃民勤人,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科研及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微贮青稞牧区
半碗青稞面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翠苑(2019年4期)2019-11-11 04:27:26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秸秆微贮饲料的调制加工与安全饲喂技术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成效与做法
西藏科技(2016年8期)2016-09-26 09:00:24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1
秸秆微贮关键技术及牛羊饲喂效果观察
玉米秸秆微贮技术
高寒牧区羔羊短期育肥效果观察
草食家畜(2012年2期)2012-03-20 1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