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两会上,首次将智慧城市建设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智慧城市建设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从“十五”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算起至今,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历史已经超过了十五年。信息化建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系统也按照需求在不断升级、扩充、完善、加强。随着应用的不断拓展,系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深化、扩大。从电子政务到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从一个领域向全社会扩展,这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时代的进步。
在智慧城市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有理由为之欢呼,为之兴奋。如何发挥技术优势更好地服务好人民群众,应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在越来越强大的社会需求面前,信息化的步伐不是太快,而是有些迟缓。所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使不断进步的技术服务于人,让全社会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便捷和高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我们还应对智慧城市建设加以理性思考。不可否认,不断发展进步的技术,可以创造出任何想象不到的奇迹。由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支撑和推动的智慧城市,其本质离不开人。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缺乏顶层设计盲目建设、不顾客观实际重复建设、忽视应用乱建设、建设完缺乏完善管理等等乱象,当引以为戒。
信息化的生命在于应用,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服务。因此,可以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与打造服务型政府是一脉相承的,在这一思想引领下,智慧城市建设首先还当以政府主导为主要模式,而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水平以及管理效率,政务管理与民生服务紧密结合,完善增值政府服务方式正当时。
如果说十五前的电子政务起步解决了信息化手段“有”与“无”的问题,那么今天的智慧城市建设则重在解决“好”与“不好”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发展到智慧城市,由点扩大到面、由表及里、有浅到深,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