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数字城管发展趋势及建议

2015-09-04 06:37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城管数字化建设

在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国的数字化城管事业,以2004年10月22日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正式运行为标志,已经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在经历了由不认识到达成共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由试点到普及,由以市政设施和市容秩序为重点到逐步提高完善,向智慧城市过渡的嬗变之后,正在蓬勃地向前发展。

数字城管经验

1、努力把数字化城管模式列为“一把手”工程,保证了新模式高效建设与运行。

数字化城管模式建设,是一项既要调整机构职能又要投入大量资金,既有行政管理问题又有技术指导任务的复杂系统工程,只有地方的“一把手“亲自挂帅,才能实现数字化城管模式所要求的机构人员、管理职能和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科学共享。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9年即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提出了“高位监督”、“监管分离”、“标准规范”和“严格考核”等实行数字化城管模式的基本原则,同时,每年都将数字化城管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布置和落实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也对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正确指导下,各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地方政府真正把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为“一把手”工程,在机构设置、资金投入、资源共享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给予重要保障,有效地保证了数字化城管模式的顺利建设和健康运行。

2、创建全新城市管理流程,落实了监督与管理责任。

数字化城管模式,首次引入网格化管理理念,将监管区域划分成若干单元网格和责任网格,将网格内城市管理部件与事件的监管责任到人。同时建成“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的闭环式业务管理流程,将问题发现、立案、处置、结案和考核,全部落实监督和管理责任,实行“阳光操作”。特别是通过建立问题发现机制,使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变过去的“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极大的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3、制订完善的建设和运行标准,夯实了建设与运行基础。

数字化城管模式,从创建伊始就十分重视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自2005至2012年先后编制了9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管辖的《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标准,对数字化城管模式从建设到验收,从管理到运行,从体制机制设计到技术保障支持等各个环节都予以标准规范,使建设与运行的全过程都有标可依,有规可循。2012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下达任务书,将数字化城管的9个行业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更名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系列标准,2013年12月《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1部分:单元网格》、《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已颁布实施。计划到2015年其余7个行业标准全部升级为国家标准,同时再根据需要增加编制新国标。各省和地方也都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关标准和规范,从而使数字化城管模式建设有了标准保障,为系统的健康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4、严把数字化城管建设与运行关,提高了建设和运行的质量与效率。

为了保证数字化城管项目“能用、好用和管用”,主要把住了两个关口,一是建设关,组成省、市专家组对项目实施前的建设方案进行评审,对建成后的项目进行预验收和正式验收。数字化城管主要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资源共享、技术架构和投资分析等方面严格把关,避免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盲目投资问题和“信息孤岛”现象,特别是对决定数字化城管运行质量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建设”,在《模式验收》标准中给以总分值中30%的权重,以确保数字化城管切实落地。二是运行关,在《模式验收》标准中严格规定了试运行中应达到的覆盖范围、管理对象、案件数量及案件结案率等具体量化指标并占总分值中25%的权重,杜绝了系统“带病”上线的问题。对系统正式运行后出现的运行质量问题,则通过部和各省组织专家组举办培训班、现场答疑、深入基层咨询诊断等方式进行指导服务,促进了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保证了数字化城管的健康发展。

数字城管发展趋势

数字化城管模式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氛围中,涌动着更加活跃的发展激情,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极好发展趋势。

1、数字化城管的管理对象正在向更广泛的领域和范围拓展。就狭义城市管理而言,正在由市中心区向远郊区,由地上向地下,由较基础的市政设施和市容秩序为重点的部事件管理向更能体现人本理念的执法、环卫、园林等专项管理和供热、供水、供气等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监管延伸。就广义的城市管理而言,正在向社会管理、应急处置、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等“大城管”的方向拓展。

2、数字化城管的行业管理体系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字化城管的推广与普及,采用“从地市切入,向省、县两端延伸”的方法,在地市(建成区)落地生效后,向县市(街办、乡镇)拓展,实现城市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建设省级数字化城管评价中心便水到渠成,势在必行,同时国家级的相应机构也呼之欲出。这样便形成了以地市为中枢,联通县和省的系统架构。搭建这一架构的意义,不仅在于建成了自上而下的数字化城管行业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数字化城管获取的数据进行评估、整理和挖掘分析,能够更好的实施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宏观调控,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数字化城管模式正由“新生事物”变为城市管理“新常态”。数字化城管新模式在全国许多城市的成功运行,已改变了城市管理决策者们“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态度,使数字化城管模式由“新生事物”变为“新常态”。在国内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地市及以上城市数字化城管的覆盖率已达到70%以上,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也已充分认识实行数字化城管的客观必要性,正在积极谋划投融资方式,疏通投资渠道,以期尽快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实行数字化城市管理。

4、数字化城管的管理手段正在向现代科学技术演进。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建设,采用了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在监管过程中又大量运用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识别等新技术和新工艺,从而大大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城市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乘用车通常在一定速度区间内会有最佳燃料经济性表现,该区间通常在50-90km/h,而根据优步数据看出成都中心城区出行平均车速区间为10-30km/h,且实际油耗与实际驾驶速度、天气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选取同等距离,但不同时间区间,不同行驶工况下的四次行程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性,结果见表3。

5、数字化城管系统正在向智慧城市的物理性平台过渡。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搭建,架构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正确,系统功能强大,存储空间充足,经过十年的磨合已日臻完善。特别是数字化城管业务的高效运行,给政府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在这一背景下,相当一部分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都将系统平台置于数字化城管系统之中,或者二者合建,一方面实现了信息化工程硬件的优化配置与资源共享,避免和减少了“信息孤岛”现象,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信息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推动地方信息化水平。

数字城管发展建议

数字化城管新模式的本质就是摆脱传统的城管体制的束缚,构建一个能够具备监管分离、高位考核、发现核查和落实责任的新型城管体系。因此,在贯彻中央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工作精神,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中,在深刻认识改善城市管理是伴随我国城镇化历史进程的长期和艰巨任务的基础上,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统领,以建立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为主要方法,紧密结合各区域不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注重实效地开展全国城市数字化城管普及推广等工作,以数字化城管的实在成效,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法制化。科学界定城市管理工作定义域及其职能,在此基础上整合和优化国家已颁布实施的市容环境、环境卫生、广告管理、园林绿化和市政秩序等方面的管理条例及规范,形成《城市管理法》,由全国人大颁布实施。这是在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水平提高形势下的必要选择。

2、自上而下地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一是现行政府职能结构下,城市管理体制问题从纵向看需要将行政许可、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作为完整行政主体,实现主体有效履职、有效问责和有效监督。二是综合执法的前提是综合行政,不能综合行政,单提综合执法,与体制不顺,这些年教训是难以为继。三是体制理顺前提下的高位和独立监督。就象中纪委那样,与行政执行主体无关,只对行政主体纪律进行检查处理,必然使得各行政主体提高效率。四是按照界定的城市管理工作职能,从中央到地方分级设立专门的城市管理机构,理顺工作机制,形成全国统一的城市管理工作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管理“有爹无娘”、“上下断档”的局面。

3、推进城市管理与执法的“监”“管”分离。目前许多地方在“大城管”趋势的导引下,将城市管理(包括水、暖、气、路、洁、美、亮、绿等)与城管监察执法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班人马。并且在这种体制架构下,工作重点大多放在投资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而真正意义的城市管理工作则退至次要位置,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新的“七分建、三分管”,和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监管不分”局面。因此,应将地方的城市管理工作与执法部门从广义的城市管理部门中分离出来,成为政府序列中的独立部门,并且进一步强化其监察执法和考核职能,成为拟定中的《城市管理法》的执法主体。从而打破城市管理执法的困局,实现真正意义的城市管理监管分开。

4、建立城市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城市管理工作应成为多级党委政府的要务之一,应列为各级效能监察和考核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推进全国的数字城管推广工作,用数字化定量技术监督方式衡量各城市管理专业部门的绩效,通过第三方评价绩效来改善政府公共服务效力,加快城市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

5、推行城市公共事务市场化。通过市场化运作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进行区域性物业管理,通过物业企业实施政府的服务性职能,加快城市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在形成12319、数字化城管和综合执法三者同步优化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数字化城管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的能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环境。

6、继续推进数字城管深化和普及工作。十年发展,数字城管的推广工作已经进入到非常关键的时期,数字城管的建设推广工作应常抓不懈,围绕“未建城市快速覆盖”和“已建城市深化扩展”两个目标,有序推进数字城管从地上管理到地上地下(地下管线)一体化管理、从城市综合精细化到专业精细化的延伸发展,让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发挥更深、更广和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城管数字化建设
城管执法的“民生温度”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济宁城管大年撕春联惹“众怒”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