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孙 璐
在整个建造过程中,建筑行业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比如建造人员的行为数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等各种各样的数据。据估算,从设计阶段开始一直到项目竣工结束,将会产生27T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真正使用起来的效率非常低。
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的快速发展,全球的数据量正在以每18个月翻一倍的惊人速度增长,世界正在高速数字化,大数据成为眼下最火的IT词汇之一。如何掘金大数据是所有个人、企业和国家的机遇和挑战。那么究竟何为“大数据”呢?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事实上,从城市交通到空气质量,从建筑设计到影视制作,大数据分析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改变人类社会的命运。大数据已经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那么大数据对于建筑行业有何影响,能否在建筑行业落地开花呢?
7月23日至25日,为期3天的2015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在广州盛大举办,来自政府协会、国内外名企及高等院校等各方力量代表千余名共襄盛举,会议以“互联网+构筑建筑产业新生态”为主题,聚焦建设行业创新技术应用、转型升级探索等热点、焦点话题,各方代表互动探讨,共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迎接时代变革。本刊记者也借由此次盛会,对话行业专家、学者,试图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一直以来,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它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处于较底层位置,整个行业实际上都与目前火热的“互联网+”有着一定距离。但实际上,在整个建造过程中,建筑行业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比如建造人员的行为数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等各种各样的数据。据估算,从设计阶段开始一直到项目竣工结束,将会产生27T的数据,这个数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这些数据真正使用起来的效率非常低。原因在哪里呢?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付永晖对此解释到:“原因在于数据本身是孤立的,数据在某一个工作岗位上是固定的。例如造价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就在造价圈子里面,或者是某个人经手的数据就在这个人的计算机留存下来。同样,施工阶段的数据也只在施工过程中固定下来,这些数据并没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真正流动起来。而数据一旦不流动那么就没有价值。所以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这些海量数据目前还‘沉睡’在每一个人的计算机里,并没有随着‘互联网+’的推进而产生更多的价值。”
实际上,在项目的建造过程中,仅招投标这一块所蕴藏的数据就是一个“金矿”,很有挖掘价值。因为每一个企业的投标行为可以进行深入分析,每一个招标人的招标意图也可以加以深入分析,中介代理机构更是要连接投标人、招标人、管理部门等多个方面,对于他们的行为也可以利用数据从中进行分析。但实际情况却是,有的数据没有积淀下来,有的数据没有真正流动,还有一些从业人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数据的重要性,完全没有留存数据的观念。来自武汉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吴纪文强调到:“每个企业、每个人首先要建立大数据思维,有了这个基本的思想才能谈得上行动,才能谈得上技术。”
眼下,建筑行业的数据挖掘还是一块红海,如果说大众互联网的第一波热潮已经过去,那么接下来将是产业互联网热潮。建筑行业一直以来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非常大,目前无论是建筑行业内还是行业外的软件厂商都在涉足建筑行业,而这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付永晖对此表示:“在整个行业互联网领域中,广联达在建筑领域已经沉积了20年。众所周知,建筑领域是一个重度垂直的领域,它的专业壁垒实际上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同时,广联达在专业壁垒下20年沉积下来的数据资产也是其他企业很难在短期内获得的重要财富。当传统互联网企业进入建筑行业之后,广联达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互联网经验和思维,再加上本身的专业积累,相信我们在这个领域里会走在整个行业的前列。”
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付永晖
谈及广联达布局大数据业务时,付永晖向记者介绍到:“其实广联达在最初涉足大数据的时候,在寻找其中的切入点上有过很多次的试错。在摸索到底从哪一个点切入大数据服务上有着十年的历程,而真正开始起步则是从2012年开始,这个时候我们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就是材料数据。因为整个建筑物70%以上的成本是材料成本,但是材料数据却是整个行业中最不透明的地方,一个材料真正的价格信息只掌握在极少一部分人手里,大量的从业人员并不知道这些信息。因此,我们尝试从材料数据这块进行切入,解决信息不对称这样的行业痛点。”
同时,材料数据也是很多造价人员工作上的一个难点,做一个建筑的造价,除了要把建筑物的量要算准,还要算准材料成本,而造价人员本身是不负责采购的,他们对材料价格的掌握并不准确。然而广联达在具体实践中也遇到了困难,“最大困难之一就是数据量巨大,各种材料品牌繁杂,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异也非常大。广材信息服务通过对136万会员用户、4万多家材料价格合作厂商深度挖掘的数据,积累了四千多万个数据。帮助从业人员快速、准确找到包括工程价,市场价,对企业来说,能准确估价,并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付永晖说到。
第二个切入点是建筑物的成本数据,以交易中心为例,各个交易中心每年都有这些数据,这样的交易额数据沉淀下来之后,可以在这些数据里面进行挖掘,最终能够很好地指导未来的投资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
第三个切入点是项目本身的商业数据,即商业价值数据。所谓商业价值数据,就是有很多材料、生产厂商想要获取的关于拟在建项目的相关信息,以及项目在建过程中的一些相关信息。基于此,广联达构建了中国工程信息网,将拥有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提供相应的分析结果。
在找到上述大数据切入点后,广联达随之推出了相匹配的服务。建立了造价指标信息服务平台,目前这个网站已经搜集了5000多个完整工程项目的详细成本数据以及分析结果,同时,广联达还建立了一个在线分析系统。付永晖对此介绍到:“以前一个企业如果要想把自己的数据进行完整分析,例如像万科的成本报表需要一个工程师大概一周时间才能分析完成。现在我们上线了成本分析系统,大概一分钟一个项目就能分析出来,它可以极大的帮助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提升数据的挖掘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
如果把广联达整个的业务架构看做一个火箭的话,那么大数据业务相当于火箭的助推器,它是广联达未来业务形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未来,广联达整个产品将分为各种各样的端、云、大数据三层结构。下一阶段,广联达还会面对不同项目进行征信,包括项目的进展、质量,以及项目的相关从业人员的行为。实际上,对这些数据最感兴趣的往往是银行,银行给房地产公司或者施工企业进行放贷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相关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企业的信用程度。此外,政府部门也是大数据服务的潜在用户,征信系统是政府部门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之一,甲方、乙方、中介公司的诚信到底怎样?很多数据政府部门无从获取。吴纪文举例到:“之前有一家企业出现了很严重的事故,作为惩戒需要停工三年,但实际上这个企业基本没受影响,另外再注册一个公司仍在招揽工程。所以政府部门对这部分有着切实的需求。”
中介咨询公司在工作时,有一个核心的数据理念并需要大量的数据。以前这些数据大都是由政府部门提供,例如有定额、清单这样的数据产品,但未来,政府对于造价的影响会逐步降低,而当未来不再出现统一的定额或者清单时,中介咨询机构又没有自己的数据积累,他们的工作还要怎么开展?吴纪文介绍到:“香港的一些中介咨询公司就有自己的数据积累,他们甚至把这些数据产品进行市场交换,但国内的中介咨询公司在数据积累上真正付诸于行动的却寥寥可数。”
据武汉市交易中心统计,2008年,武汉市的工程项目中由中介机构代理完成招标的占86%左右;2013年这一数据上涨为96%多。这表明目前武汉市的绝大部分项目招标都是由中介代理机构替甲方完成,可以说中介代理在工程招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吴纪文具体解释到:“中介代理机构既要完成招标人的意愿,同时也要兼顾投标人的利益,如果它制作的标书对投标人的利益有损害,那么这个项目肯定没人来投标。此外,中介代理机构还要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包括地方的一些规章制度。中介代理在这三方面要达到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实际上就是一种大数据。”
两点一线的平衡比较容易实现,一块三角板的平衡则不容易实现,需要在这块不同寻常的三角板中找到重心。对于招标方来说,当工程项目招标人的意愿体现出来时,中介代理机构要清楚招标人以前的招标行为,特别是一些房地产公司、大型开发公司等;对于投标人来说,项目信息发布出去后,哪些投标人有能力,投标人是否类似工程的经验等,也都需要中介代理机构进行了解。所以对于中介代理机构而言,每一个代理公司都有一个“金矿”,有些中介代理公司可能把自己的数据积累下来了,但是本地区的数据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则需要要进行深度挖掘。
虽然掘金大数据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行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积极应对,因为大数据带给建筑业的积极影响将是难以想象的。大数据的应用,不但可以大大节省人力成本,而且便于操作,未来,大数据还将开启建筑能源管理新模式。